只是跟大家討論這些年來演變的一些經驗.
學生時代因為唸美術設計科系~攝影是必修科目.
後來工作是平面設計~除了攝影師會提供照片~自己也常拍照,主力機種是Nikon的FE跟F801.
其實拍底片並不如一些沒接觸的朋友想像中困難,
傻瓜相機人人都能拍出曝光正確的照片,單眼相機則是可以拍出更多變化的照片.
尤其AF相機普及後~拍一般的家庭照都不是難事.
但是當時資訊並不普及,很多器材評比只能靠書本去了解~
一般人很難去區分出到底好跟不好的鏡頭差別在那裡~因為變數太多了.
到底是手晃還是不夠銳利~老實說不要求放大至極大相片~好像也看不出來.
而一般人也只是要求有張清晰的家庭照而已.
與一般人比起來~我也算是有一定拍照經驗的人~
但也就是構圖好一些罷了.
拍日出黑卡或流瀑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遙遠的事.
很多作品是用錢跟時間去堆積體驗出的心路歷程.
大約在1994年左右~平面設計從手工完稿改電腦作業開始普及,
當時正片都是送製版社分色製成檔案~用MO儲存~我們再編排成平面稿送印刷.
當時才比較可以有修圖與調色的相關作為.
對我們來說後製是必要的~商業平面設計的要求就是希望圖片盡善盡美.
大約在2000年左右~已經有攝影師改用數位相機作品來交件.
經歷過這些年攝影師從正片改成數位交件的歷程~
直接跟大家報告一件事:在專業攝影師的設定下~正片拍出來的效果~還是比數位好.
這一點對我們平面設計工作人員來說~是一件很難取捨的問題.
在修圖之後~也許差異可以縮小~但是在很專業的人員眼中~還是有差異.
尤其是立體感跟色彩的連續性上有落差.
但是數位的方便性及時效性絕對大於這些差異.所以我們只能去面對去修圖.
但是這些年來數位已有相當進步.這點也要向大家報告.
但是數位卻也讓我重拾拍照的樂趣.即拍即看拍免怕這些我就不提了.
鏡頭的好壞~以往看不出的細節~現在都可以放大檢視比較(當然底掃也可以,但不是現拍可看)
這是以前無法自己去感受的.
以前無法隨意去試驗的拍攝技法~長曝黑卡減光~這些都可以任意去試.
立刻知道問題在那~該如何改正.而不是拍完片子洗出來~再去回想當時的設定與問題.
甚至可以這樣說~有了數位單眼後~回頭去用底片機~會有更深度的使用方式.
從底片機改DSLR~再回頭去用底片機~
我的體驗是~數位讓更多人可以去感受攝影的樂趣~對底片機的使用是加分而不是對立.
底片機則是讓數位用戶去感受攝影的深度.拿一張正片對著光線觀看~感受與色彩的呈現大大不同.

以上是個人的體驗.

給您鼓掌~~

但越怕只會越快成真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