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剛剛用光影魔術手做相片的批次處理,還真好用呢!以前還傻傻的一張一張用ACDSee降解析度
以下照片若沒有特別註明,都是設定閃光燈白平衡
測試一:閃光燈直打,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1EV

0EV

+1EV

+2EV

測試一結果:主體曝光由暗到明,閃光補償正常
測試二:跳燈60度,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1EV

0EV

+1EV

+2EV

測試二結果:跳燈的效果有比較柔和,不像測試一閃光直打那麼生硬
但是成像似乎有一點點偏黃,也許這就是跳燈的特性吧!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閃光正補償似乎沒有作用,這就是我的疑問所在。
有站友指出,也許是閃燈出力已達最大值,所以無法進行正補償
實際量測現場狀況,被攝體及相機高度約為1.2公尺,天花板高3.7公尺,相機距離被攝體約2.5公尺
依據GN值公式計算,此狀況下最大的正常曝光距離是7.25公尺(58/8=7.25)
計算閃燈經由反射面至被攝體的距離大概是6公尺,但是加上反射後閃光亮度減少
此亮度大概也是最大值了,所以才會造成正補償沒有作用。
這次的測試忘記考慮光圈問題,等58閃拿回後,再調大光圈測試
感謝站友提供此論點,應該就是這樣沒錯了!
測試三:閃燈加上小型柔光罩直打,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1EV

0EV

+1EV

+2EV

測試三的問題比較多,除了第1張-2EV比較暗之外,其餘4張的亮度似乎都一樣,
而且整體來說明顯偏暗及偏黃,是因為廉價柔光罩(120元)的關係嗎?
但是買了不用又很浪費,所以又自訂白平衡拍了下列照片:
Auto:

日光:

陰影:

陰天:

鎢絲燈:

日光燈:

雖然整體偏暗,不過可以看出日光燈白平衡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回頭想想,使用此柔光罩無法正確曝光,那我還用它幹嘛啊!
其他廠牌的柔光罩會這樣嗎?
其他測試:
後來發現先前的跳燈測試照似乎沒有拉起閃燈的反射片,所以又做了以下測試
純跳燈,沒有加反射片

跳燈加反射片

我只有覺得主體有比較亮,或許要拍人像才比較看得出主體補光效果吧!
終於完成這篇測試文,忙了一晚,觀念大致釐清,大概只有柔光罩問題比較多
沒關係,雖然參考價值不高,就把它當成自己成長的記錄吧!
================================================
原文:
58閃買很久了,一直都是直打,剛好昨天有空,就拿來測試跳燈及小型柔光罩的效果
拍了一系列的照片,也發現幾個問題,但是昨天臨時有事,沒時間整理上傳
等下班後我再做個總整理,順便讓站友瞭解一下直打、加柔光罩及跳燈的效果
我的問題如下,勞煩站友解惑,感恩~~
1.使用跳燈時,相片會偏暗,所以有加閃光補償,但是我調+1EV及+2EV都沒效果,看起來都一樣
後來試著調-1EV及-2EV,相片卻是正常愈來愈暗。
本來以為是機身的正閃光補償故障,但是調到直打測試,明暗卻全部正常按照補償值增減
請問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2.使用小型柔光罩時,不管怎麼增減閃光補償,相片的亮度都差不多,這是正常的嗎?
3.我有參考閃燈說明書及閃燈攝影聖經,提到跳燈的角度,都直接標明鏡頭焦段搭配跳燈角度
例如:70mm以上~45度、28-70mm~60度、28mm以下~75或90度
請問這個搭配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不是應該跟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及反射面高度有關嗎?
4.我覺得閃燈加上小型柔光罩成像好像會偏黃,而且黃太多了(依據我的照片)
不同廠牌的效果會不一樣嗎?還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