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首先感謝各位站友的意見及討論,以下補上我的測試照,各位先進應該會更明白我的問題點了

題外話:剛剛用光影魔術手做相片的批次處理,還真好用呢!以前還傻傻的一張一張用ACDSee降解析度

以下照片若沒有特別註明,都是設定閃光燈白平衡

測試一:閃光燈直打,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0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測試一結果:主體曝光由暗到明,閃光補償正常


測試二:跳燈60度,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0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測試二結果:跳燈的效果有比較柔和,不像測試一閃光直打那麼生硬
但是成像似乎有一點點偏黃,也許這就是跳燈的特性吧!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閃光正補償似乎沒有作用,這就是我的疑問所在。
有站友指出,也許是閃燈出力已達最大值,所以無法進行正補償
實際量測現場狀況,被攝體及相機高度約為1.2公尺,天花板高3.7公尺,相機距離被攝體約2.5公尺
依據GN值公式計算,此狀況下最大的正常曝光距離是7.25公尺(58/8=7.25)
計算閃燈經由反射面至被攝體的距離大概是6公尺,但是加上反射後閃光亮度減少
此亮度大概也是最大值了,所以才會造成正補償沒有作用。
這次的測試忘記考慮光圈問題,等58閃拿回後,再調大光圈測試
感謝站友提供此論點,應該就是這樣沒錯了!



測試三:閃燈加上小型柔光罩直打,增減閃光補償,鏡頭焦段75mm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0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1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2EV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測試三的問題比較多,除了第1張-2EV比較暗之外,其餘4張的亮度似乎都一樣,
而且整體來說明顯偏暗及偏黃,是因為廉價柔光罩(120元)的關係嗎?


但是買了不用又很浪費,所以又自訂白平衡拍了下列照片:
Auto: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日光: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陰影: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陰天: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鎢絲燈: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日光燈: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雖然整體偏暗,不過可以看出日光燈白平衡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回頭想想,使用此柔光罩無法正確曝光,那我還用它幹嘛啊!
其他廠牌的柔光罩會這樣嗎?



其他測試:
後來發現先前的跳燈測試照似乎沒有拉起閃燈的反射片,所以又做了以下測試

純跳燈,沒有加反射片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跳燈加反射片
關於柔光罩及跳燈閃光補償的問題(已補圖)

我只有覺得主體有比較亮,或許要拍人像才比較看得出主體補光效果吧!


終於完成這篇測試文,忙了一晚,觀念大致釐清,大概只有柔光罩問題比較多

沒關係,雖然參考價值不高,就把它當成自己成長的記錄吧!



================================================

原文:

58閃買很久了,一直都是直打,剛好昨天有空,就拿來測試跳燈及小型柔光罩的效果

拍了一系列的照片,也發現幾個問題,但是昨天臨時有事,沒時間整理上傳

等下班後我再做個總整理,順便讓站友瞭解一下直打、加柔光罩及跳燈的效果

我的問題如下,勞煩站友解惑,感恩~~

1.使用跳燈時,相片會偏暗,所以有加閃光補償,但是我調+1EV及+2EV都沒效果,看起來都一樣
後來試著調-1EV及-2EV,相片卻是正常愈來愈暗。
本來以為是機身的正閃光補償故障,但是調到直打測試,明暗卻全部正常按照補償值增減
請問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2.使用小型柔光罩時,不管怎麼增減閃光補償,相片的亮度都差不多,這是正常的嗎?

3.我有參考閃燈說明書及閃燈攝影聖經,提到跳燈的角度,都直接標明鏡頭焦段搭配跳燈角度
例如:70mm以上~45度、28-70mm~60度、28mm以下~75或90度
請問這個搭配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不是應該跟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及反射面高度有關嗎?

4.我覺得閃燈加上小型柔光罩成像好像會偏黃,而且黃太多了(依據我的照片)
不同廠牌的效果會不一樣嗎?還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






2009-05-12 10:04 發佈
應該是你跳燈角度的問題,影響到主體吃光量
在跳燈時,要先看一下你所要的燈源是要從主體哪個角度射入
不然就是該場合並不適合跳燈。

有時別吝嗇直打,直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慘,控制好出力,仍可得到您所要的。
況且你用的是580EXII,小弟不過使用430EXII而已,出力的部份您的器材絕對勝出小弟啦

這樣子的跳燈方式,您認為會暗嗎?
450D+10-22+17-55+18-55+55-250+430EXII
白米超人 wrote:
58閃買很久了,一直...(恕刪)



Q1.使用跳燈時,相片會偏暗,所以有加閃光補償,但是我調+1EV及+2EV都沒效果,看起來都一樣
後來試著調-1EV及-2EV,相片卻是正常愈來愈暗。
本來以為是機身的正閃光補償故障,但是調到直打測試,明暗卻全部正常按照補償值增減
請問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A1.
a.跳燈方法錯誤(角度、天花板高度)
b.請聽回電的聲音,若是較長的回電時間跟照片仍偏暗,代表閃燈全出力了卻仍舊不足,
或是用M=1/1拍一次看看是否正常,不過580室內跳燈出力不足的情況少之又少
c.請問您拍照的模式也是設定在M mode嗎,機身設定是?

Q2.使用小型柔光罩時,不管怎麼增減閃光補償,相片的亮度都差不多,這是正常的嗎?

A2.
a.市面上柔光罩大部分都是在減光,柔光部分作用不大,特別是肥皂盒式的
b.回應到您的第一個問題,拍照的模式也是設定在M mode嗎,機身設定是?


Q3.我有參考閃燈說明書及閃燈攝影聖經,提到跳燈的角度,都直接標明鏡頭焦段搭配跳燈角度
例如:70mm以上~45度、28-70mm~60度、28mm以下~75或90度
請問這個搭配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不是應該跟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及反射面高度有關嗎?

A3.
a.書裡寫的只是大概的打法,實際還是要依照場地去判斷(就是入射角跟反射角的物理遊戲)


Q4.我覺得閃燈加上小型柔光罩成像好像會偏黃,而且黃太多了(依據我的照片)
不同廠牌的效果會不一樣嗎?還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

A4.
a.canon 580ex不會偏黃(有些副廠燈會),您的柔光罩是哪一款呢?
b.改善就是自訂白平衡(機身就可以校正或是自訂,或是回ps設定正確的色溫)

希望對您有幫助
白米超人 wrote:
1.使用跳燈時,相片會偏暗,所以有加閃光補償,但是我調+1EV及+2EV都沒效果,看起來都一樣
後來試著調-1EV及-2EV,相片卻是正常愈來愈暗。
本來以為是機身的正閃光補償故障,但是調到直打測試,明暗卻全部正常按照補償值增減
請問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跳燈會偏暗,可能是出力不準,由+-ev修正這很正常
但+-ev後都看不出效果,可能跟其它參數有關(光燈投射範圍...etc)
如果是主體偏暗,確定要用閃光鎖,之後再+-ev應該是要看得到效果
背景偏暗,尤其是較遠離主體的場景,光靠跳燈是補不了全景,要降低快門多吃現場光
但跳燈+2ev都沒效果?
會不會是主體需要補光的程度超過閃燈出力了????
出力不足就先拉高2級ISO或加大光圈試看看
低ISO和小光圈,就算是580也會有不足


2.使用小型柔光罩時,不管怎麼增減閃光補償,相片的亮度都差不多,這是正常的嗎?

上罩直打應該看得出差別,如是跳燈那就不必要用柔光罩了,再回到上個問題,如果出力不足,那就都差不多


3.我有參考閃燈說明書及閃燈攝影聖經,提到跳燈的角度,都直接標明鏡頭焦段搭配跳燈角度
例如:70mm以上~45度、28-70mm~60度、28mm以下~75或90度
請問這個搭配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不是應該跟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及反射面高度有關嗎?

書是死的,一切以現場情況為主
樓主應該是拿SONY的 F58AM閃燈^^"
不是580喔0.0
感謝各位的回覆!可惜目前手邊沒有照片輔助說明...
我先說明現場的狀況,一般的書房,天花板是白色的,高度約4公尺
相機離被攝體大約2.5公尺,二者的高度都是1.2公尺
使用的相機是SONY A300+SONY 18-250+58閃


ettvyang65 wrote:
況且你用的是580EXII,小弟不過使用430EXII而已,出力的部份您的器材絕對勝出小弟啦
這樣子的跳燈方式,您認為會暗嗎?

這張照片蠻有感覺的,不像一般閃燈直打照出來一片亮,很棒!


Clement0314 wrote:
Q1.使用跳燈時,相片會偏暗...(恕刪)

相片設定我沒有記住,機身設定是光圈先決,閃光燈是使用TTL自動模式
至於回電我有注意,都是等完全回電才拍照的
至於柔光罩的偏黃問題,我有自訂白平衡拍一系列的照片,晚上上傳後,應該會比較明白


delayms wrote:
但跳燈+2ev都沒效果?
會不會是主體需要補光的程度超過閃燈出力了????
出力不足就先拉高2級ISO或加大光圈試看看
低ISO和小光圈,就算是580也會有不足

這點我到沒有考慮到,我記得直打時,閃燈顯示最佳閃燈曝光距離為1.5~7m(跳燈時不會顯示)



我一直沒辦法理解閃燈對於跳燈的出力,雖然書上有寫跳燈是根據TTL測光調整出力
但是跳燈現場的變數太多,姑且不論反射面的顏色及材質,以最平常的白色油漆天花板來說好了
天花板高度、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跳燈角度都會影響閃燈的出力
為什麼說明書及閃燈書籍都只根據鏡頭焦段來調整跳燈角度?
我比較想明白的是這段話是根據什麼原理?還是閃燈只根據鏡頭焦段及跳燈角度來調整跳燈出力?


至於小型柔光罩,我真的不知道還有原廠副場之分,我是在露天買的,一個才120元,可能是便宜無好貨把!
看樣子我得花時間爬爬文,來選購適合的柔光罩了



N家使用者經驗

要探討閃燈時, 不妨先把其它變因固定, 像是光圈、快門、ISO值...
要比較 +/- EV 時閃燈出力, 首先要確認 EXIF 的參數是否一致
像是 A 模式開閃燈又 +EV, 結果會是延長曝光時間 & 增加閃燈出力, 或是兩者取其一?
或是 S 模式開閃燈, 若原本已用了最大光圈, 那 +EV 自然不可能讓光圈再大

跳燈時距離資訊沒意義, 因為閃燈並不直接打到主體上面
焦距頂多是用來估計要打多廣 (閃燈也要變焦, 才能適當的涵蓋取景範圍)
TTL 閃燈重點還是在 "TTL", 不管有沒有跳燈, 預閃的光線經由反射、漫射到主體,
再反射透過鏡頭到機身, 計算後才決定真閃時的出力 (一連串動作, 僅在一瞬間)
它並不用去管你閃燈往後打, 還是向上30度。

所以用不用柔光罩、跳燈與否, 基本上只要在閃燈出力範圍內都不會影響主體的曝光程度

白米超人 wrote:
至於柔光罩的偏黃問題,我有自訂白平衡拍一系列的照片,晚上上傳後,應該會比較明白


書中應該有提到通常閃燈如果用自動白平衡
有開閃燈系統換判定成閃燈白平衡
都會比較黃一點
你可以試試看調成陽光白平衡(5200K)
或許會有改善~~

我一直沒辦法理解閃燈對於跳燈的出力,雖然書上有寫跳燈是根據TTL測光調整出力
但是跳燈現場的變數太多,姑且不論反射面的顏色及材質,以最平常的白色油漆天花板來說好了
天花板高度、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跳燈角度都會影響閃燈的出力
為什麼說明書及閃燈書籍都只根據鏡頭焦段來調整跳燈角度?
我比較想明白的是這段話是根據什麼原理?還是閃燈只根據鏡頭焦段及跳燈角度來調整跳燈出力?


我猜你應該沒有把整本好好讀完(從第一頁開始慢慢往後讀)
若是有讀完應該會知道TTL的運作模式吧!!(P19~20有說明TTL模式)
TTL就是先利用一道預閃來讓閃燈知道需要多少的光量
在由電腦去判定需要出力多少,之後要拍攝的同時再發出正閃(這些一連串動作都是瞬間的,書中也有說明喔!!)
當然拍出來你覺得太暗就自己在+EV去調整
所以你打跳燈
他會先發出預閃
由預閃來判斷這次跳燈的光量要多少(預閃通常人眼看不到!!)
再發出正閃~

另外你說焦段與角度那邊
書中不是有附圖片說明嗎??在P95 (不過他那頁的圖片文字是上下相反,可能沒校對好)
而且那是作者的經驗
若是你要用不同焦段拍出相同的視野範圍(如分別用70mm跟28mm拍攝人的半身)
70mm以上~45度、28-70mm~60度、28mm以下~75或90度
你可以想想看70mm以上通常都是會距離被攝者一段距離拍攝吧
入射角=反射角(忘了是國中還是高中教的)
45度應該是可以達到長距離,而不會散掉太多光!!
而90度則是最小的距離
這樣亮度才能到達

若是你用70mm卻用90度角
人再那麼遠的地方
你卻垂直往自己頭上打燈
被攝物曝光就會不足

這些角度應用不是死的
要自己看環境去使用


不知道這樣說你看得懂嗎

最後就是那本閃燈聖經寫得很不錯(在下剛好有一本,都不知到翻過幾次了)
個人認為你可能沒有好好仔細的讀過,可能要花點心思去想一下
裡面都有說明原理喔~~只看圖片跟那些提示是不夠的!!
SONY A7C + EF 20mm F1.8G + F60RM2
小弟希望您能PO個照片上來,讓大家知道你當時拍攝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若按照您上述的現場條件,我建議你改以直打或離閃
天花板4公尺說真的,是有點太高了,況且天花板是白色的,打下來的光跟直打沒兩樣

450D+10-22+17-55+18-55+55-250+430EXII
SniperX wrote:
要探討閃燈時, 不妨先把其它變因固定, 像是光圈、快門、ISO值...
要比較 +/- EV 時閃燈出力, 首先要確認 EXIF 的參數是否一致
像是 A 模式開閃燈又 +EV, 結果會是延長曝光時間 & 增加閃燈出力, 或是兩者取其一?

我有固定這些參數,變的只有增減閃燈補償
結果增加閃燈補償,成像並沒有變比較亮,所以才提出疑問
看了幾位站友回覆,也許真的是已經達閃燈的最大出力值,所以即使增加閃光補償,也看不出效果

SniperX wrote:
所以用不用柔光罩、跳燈與否, 基本上只要在閃燈出力範圍內都不會影響主體的曝光程度

可是我使用柔光罩的結果,成像的確是比較暗且偏黃
要怎樣做測試,才能證明這段話?

xuan0083 wrote:
書中應該有提到通常閃燈如果用自動白平衡,有開閃燈系統換判定成閃燈白平衡,都會比較黃一點
你可以試試看調成陽光白平衡(5200K),或許會有改善~~

這一段我有看到,不過針對直打或跳燈,用閃燈白平衡或自動白平衡,並不會黃得這麼誇張
倒是裝上小型柔光罩,成像會黃得很離譜,這才讓我覺得柔光罩的因素比較大

說真的,關於TTL測光模式我已經很明白了,跳燈的那個章節我也看了好幾次
但是對於閃燈聖經及說明書都載明用鏡頭焦段決定跳燈角度,反而使我的觀念模糊了
誠如S大所言:
SniperX wrote:
用不用柔光罩、跳燈與否, 基本上只要在閃燈出力範圍內都不會影響主體的曝光程度

針對跳燈可不可以如下說明:
在閃燈出力範圍內,跳燈角度只會影響光源的角度,並不會影響曝光程度
如果覺得太暗,可能是跳燈角度有誤,光線沒有照射至被攝體上,也有可能超出閃燈出力範圍
要適當調整跳燈角度,調整相機至被攝體距離,或檢查天花板是否太高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