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猜原理應該是和之前那種可以保留對焦主體的顏色,將其餘地方通通黑白化的功能差不多,只是改成"將對焦主體外的部份模糊化"。就像淺景深一樣。
看到了這個功能之後,我就開始在那邊幻想。畢竟相機數位化之後,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靠數位模擬而來的。如以前底片時代,相機拍出來照片的色調與風格是要靠底片來決定。而現在則是可以透過相機本身去"調整"出想要的顏色(雖然每家機身的顏色調性都不盡相同)。
那會不會在未來的某天,當這種"數位模擬"的淺景深技術成熟的時候,是不是連小DC都可以模擬出單眼要花大錢砸鏡頭下去拍出來的迷人淺景深呢?
這個問題其實還蠻值得拿來玩味的,畢竟數位化之後,照片早就不是像以前那般,只是光線從鏡頭進入底片、曝光後成為照片的單純。而是牽扯到很複雜的機身處理過後而產生的影像。所以透過機身,你能對你所拍出來的照片幹什麼事都是有可能的不是嗎?
-
搞不好哪天,相機可以模擬出各式各樣的淺景深效果。看你是要像奶像油一樣的散景、還是單純的二線性散景、都可以靠著機身去調控出來哦?
在進步下去,是不是會連景深的範圍都能自己去手動調整設定,進一步的把"景深"這種東西的主導權由鏡頭本身轉變成由相機機身來主導呢?
搞不好以後的相機鏡頭設計就是將光圈設定在畫質最優、最利的範圍。讓拍出來的畫面永遠保持最銳利的狀態;而景深的問題就交給機身去處理了呢?
-
當然!這篇只是妄想啦!
不過這裡是討論區,大家就一起來討論這個"以後也許有可能"會出現的技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