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鹽時代,一台好一點的45機或120機,用個十幾二十年不成問題,最多是偶而買個鏡頭,換句話說,攝影器材只要一次購足,一次攻頂,基本上不必再有太多花費在器材上(當然,敗家狂、收藏家例外,許多攝影工作者都是很省的)。
但是進入數位時代後,相機變得如同電腦一般,汰換率實在太快,讓人不知所措!首先,我絕對同意大家喜歡強調的一句話:「相機後面的腦袋比相機重要」,只要是高手,拿什麼相機拍都可以拍出好照片,我絕對同意。但是這些話,對一個拍照收錢的工作者而言,無非只是空談。
這樣的說法可以分兩個層面探討,第一個是客戶面,客戶願意付你錢,除了看重你的技術,更多人會注意你拿什麼相機,尤其是DSLR普及的時代,說不定客戶的相機都比你好,這時你將會面臨尷尬的局面。
第二是自我要求,跟客戶收錢,總會希望給客戶最滿意的作品,或者說是最高檔器材所拍的作品,才覺得對得起客戶,不過這點是見仁見智。
好相機不代表會有好作品,但對創作好作品有一定的幫助。其實我最想用的是機背,但我想10年內沒有機會(價格太可怕)。雖然我不是完全靠攝影為生,但至少也有一大部分,因此基於上述個人的認知,我也不斷痛苦的換機,總覺賺的錢還不及買攝影器材花的錢多。在2008年初買了當時N家頂級機D3,用得十足過癮,也期待同樣等級機身高畫素產品問世(高畫素在攝影市場有一定的需求)。終於等到D3X,但傻眼了,將近30萬的價格,實在買不起,就算買得起,砸下去值得嗎?只有作罷!
某天在一家攝影器材行閒晃,喵到5DII,腦中突然閃過一絲念頭,兩大門派的老二聯手,說不定幹得掉老大!略作思考,便刷下那一台5DII,當然,還有NIKON鏡頭轉CANON的轉接環。
思考的重點如下:
1. 我需要高畫素FF相機,1DsIII、D3X不用想,SONY不考慮,只剩5DII可以考慮。
2. D3+5DII價格還比D3X便宜。
3. 如此我有兩台機身可以用,不但可以雙機流,還有備用機。
4. 我可以同時擁有N家與C家的優點,視需要選擇兵器。
5. 兼具高性能(D3)與高畫素(5DII)。
當然有缺點:
1. 多帶一台機身,重!
2. 用5DII時只能手動對焦。
3. 電池、充電器一堆配件真煩!
就這樣使用了1個多月,心得如下:
1. 5DII的整體質感的確有待加強,不像D3帶給我無比的信賴感與拍照快感。
2. 5DII的顏色如同CANON一般評價,較為平淡,但在數位時代這不是問題。
3. 高畫素的5DII的確在細節上有一點優勢,但使用高畫素相機對於拍照的嚴謹度要求更多。
4. 錄影功能要很有閒情才能玩,實在耗時費事,玩了一陣子便熱情衰減,因為想要好作品,沒腳本是不行的(其對焦的困難,讓您最好構想好再拍才能取得有用素材),而且最好加購許多配備,且後製要花的時間更是恐怖!
5. 同樣的光圈快門,5DII的影像會暗許多,似乎需要吃比較多光。或許是因為5DII使用NIKON鏡頭造成的差異性不得而知?
6. 5DII使用老鏡時,色散情形頗為嚴重,但是D3機身已針對此作校正,情況好很多。這是我同樣使用AIS 400mm f2.8時發現的現象。
7. 目前我規劃用D3當主力機,而5DII可做為棚拍機,或需高畫素時使用。另外,5DII成為好用的旅遊機,因為比D3輕便太多了!
以下為D3與5DII用同樣鏡頭拍的照片比較,再來就是5DII使用NIKON鏡頭的表現。我先聲明,這不是專業、準確的測評,我盡量將各項參數都調成一樣,請不必嚴格檢視,也不希望引起品牌口水戰。
衷心希望攝影人心胸格局要大些,心中要想的是如何利用各家的優點,而不是如何批評各家的缺點,共勉之!
兩大門派FF片幅的當家老二聯袂出擊

5DII裝上N家廣角鏡皇14-24mm f2.8也頗為搭調

5DII 裝上小灰四,氣勢也不同凡響

同時使用14-24 f2.8 感覺上差異不大

100%檢視,可以見到高畫素的優勢

同樣的光圈快門,自動白平衡,影像模式都是標準,可以看到影像的差異

上圖100%檢視

拍人像時,同樣的光圈快門,自動白平衡,影像模式都是標準。可以看到N家在自動白平衡時,人像稍偏黃。

上圖N家略為調整,也可以調出不錯的膚色。

使用老鏡,有時會有明顯的色散現象,但是軟體可以調整。D3在這點就好上很多。

這裡以下都是5DII與N家鏡頭合作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