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民 wrote:
如果用色階來看待的話
是不是也得考慮到人眼所能分辨的極限?
如果數位相機能把色階做到超過人眼分辨的極限
那傳統相機呈現的色階, 超過的部份就沒意義了吧...(恕刪)
呵呵!這麼說現階段的相機可以停止研發了!因為再好的成像你也已經看不出來了!
就像高級音響發出的音波
由於人耳只能接收到20Hz至20000Hz。
頻率超過2萬以上的, 不管頻譜如何特殊,
實在都不需要去理他了...(恕刪)
您這個說法如果成立!那不知道 24bit 192khz 的音樂格式還再研發個甚麼意思哩?
音樂聲音裡在樂理上有泛音的物理延伸特性!妳雖然聽不到但卻是可以清楚的感覺得到的,
這可不是理論而已喔!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音域範圍確實不多!但是對超出能聽到的頻率部分
卻是有感覺的,如果妳把音樂的聲音真的結頭去尾把人聽不到的部分完全剔除,妳在去聽聽
看!相信你會覺得確實不一樣喔!當然聲音的再生技術複雜,能不能感覺到很難說!但請不
要告訴我你的MP3 Player 聽起來都一樣喔!如果妳說的真的成立,真是這樣那真是太好了
!音響的大敵駐波的形成,應該也可以不必去管他了!因為那個低頻駐波大部分的時候,人
耳根本聽不到!
我是個愛貓族-超愛音樂的吉他手-圍棋癡-熱愛電影-卡通-漫畫-也是個攝影迷 blog.yam.com/maudaban
神薙真珠朗 wrote:
有差到這麼多嗎?我之...(恕刪)
不好意思小弟沒有表達清楚.
小弟指的色塊不是因像表不足而出現的馬賽克,而是一顏色相近的區域.數位相機印出來的相片,可以看出顆粒很細密,但顏色類似的地方會覺得卻好像都是同一顏色.就以人像照來為例,人臉的部分會好像化妝過一樣,都是同一顏色.
另小弟覺得目前對顏色還原能力最好的Sigma的技術(對硬體不熟,以"技術"概括),在電腦上看時它的照片就比其它家立體許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