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疑問]APS-C與全幅式還有4/3的系統各差別在哪???

Keith Chen wrote:
我很懷疑拿200以上...(恕刪)

live view時,是用另一塊小CCD
而成像的CCD只在快門打開時"動作"
450 wrote:
後退並不會改變視角視...(恕刪)


同用50mm..

APS不就要退後才能照到類似的畫面?

yuanleex wrote:
同用50mm..AP...(恕刪)


景深會改變
不過視角和透視感是相同的
文包 wrote:
景深會改變不過視角和...(恕刪)


透視不相同..
因為物距改變..


不過退後的確是不能算等視角..頂多算類似畫面..
yuanleex wrote:
同用50mm..AP...(恕刪)


但這麼一退,
透視就變了....

先固定片幅,
固定攝影距離,
改變視角, 也就是改變鏡頭,
此時很明顯廣角有誇張感, 長鏡有壓縮感,
而將廣角鏡頭的照片取出一部份,
將得到跟長鏡所拍到一樣的畫面,
這點應該沒有爭議,
也說明了固定拍攝距離之後,
透視效果就固定了,
與鏡頭無關....
但是用廣角鏡頭可以透過裁切得到長鏡的效果,
反過來只有長鏡頭, 卻無法在固定攝影距離的情況下,
得到廣角鏡頭的效果!
除非用接圖的...但相當麻煩...效果也不會完全一樣....

接下來,
如果片幅改變,
那麼對應的鏡頭要跟著變,
只要小片幅的機身接上能提供與135FF相同視角的鏡頭,
那麼所有結論就跟上一段一樣.......

最後再強調一下,
透視效果僅跟觀看者距離有關,
與鏡頭, 片幅都無關,
但是在某個固定觀看距離下,
要得到不同的視覺效果,
要麼裁切, 要嘛換鏡頭,
廣角鏡頭可以裁出望遠鏡頭的效果,
反過來則很麻煩....
就是這樣.... ^^

一看這個標題心中就有一個感覺,牛肉、豬肉、雞肉、海鮮哪一種才是最好吃?
我覺得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
不要因為牛有狂牛症就認為牛肉都有問題,
豬隻有口蹄疫就認為豬肉都有問題,
雞隻有禽流感就認為雞肉都有問題,
海洋被污染就認為海鮮都有問題。
還是老話一句:個人喜好不同,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吧!
+1

景深會改變
不過視角和透視感是相同的
hitsuki wrote:
我當初也是覺得不合理 35-100的焦段賣跟70-200差不多價
就製作成本來說也許不合理 不過對使用的消費者來說
我覺得去care這個不是很重要 甚至可說
non-FF的鏡頭根本就不該標實體焦段 應該直接打上等效焦段
打實焦沒什麼意義 看的到吃不到

這觀點有趣,但還是會混淆,因為同樣的鏡頭可以使用在不同片幅,那要換算哪一個片幅才是呢?


hitsuki wrote:
同上 那篇回覆是針對「小片幅」 不是只有4/3
只是想說APS有輕量化的優勢而已 廠商也用行動證明了這點

ddcatt wrote:
4/3並不需要做到跟DC一樣大,
但做得比APS稍小, 然後遠比135FF更小,
仍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點,老實說,真的看不出來
現在的FF DSLR為什麼會大,是因為他的定位在高階,看看5D跟30D的大小就知道了,差不到哪去的,拿1系列的大小來跟400D比,當然FF都是龐然大物
要比入門機,400D跟號稱最小的E400,127 x 94 x 64mm vs 129 x 91 x 53mm,400D長寬更小一點,只有厚度差了一公分,而厚度其實跟接環設計的鏡後距離有滿大的相關性,不然你叫Nikon接環也做的跟E400一樣厚好了,打死也做不出來,除非每顆鏡頭後面加個延長接環 orz

憑良心來說,機身再小,也有個程度,畢竟握持的穩定度要考慮進去,E400、400D這樣的size,幾乎到了極限了吧,剩下來都是要縮小鏡頭了

ddcatt wrote:
4/3系統賺到輕量化最大的優勢來自於等效視角的換算,
同樣視角下可以用較短的實體焦長去完成,
其次才是比較小的成像圈....
所以焦長越長, 4/3鏡頭與135FF鏡頭的尺寸差異就越大!

的確,焦長越長,4/3因為等效所得到的換算效益越大,但要達到相同的畫質,所要付出的也更多,也因此4/3唯一的超望遠售價也是極為高昂
望遠得利,廣角端卻不然,以FF的角度來看,低於20mm已經是超廣角,製作困難,體積龐大,售價昂貴,片幅更小的4/3,要克服的困難更多

下面來比較看看
定焦
ZUIKO DIGITAL ED 8mm F3.5 Fisheye,79×78mm,455g
EF15mm f2.8 fisheye,73×62.2mm,330g

變焦
Zuiko Digital ED 7-14mm f4.0,86.5×119.5mm,780g
EF17-40mm f4.0,83.5×96.8mm,475g
EF16-35mm f2.8,83.5×103mm,600g

ZUIKO DIGITAL 14-45mm F3.5-5.6,71×86.5mm,285g
ZUIKO DIGITAL 14-54mm F2.8-3.5,73.5×88.5mm,435g
EF24-70 f2.8,83.2×123.5mm,950g
EF24-85 f3.5-4.5,73×69.5mm,380g
EF28-90 f4-5.6,67×71mm,190g

所以我才說,望遠端是有利的,但中距離、廣角,無論輕便、體積,4/3並沒有展示出他的優勢


hitsuki wrote:
最後是觀景窗的問題,
片幅小確實觀景窗就做不大,
但今年度將上市的幾部新機中,
我認為live取景將成為標準配備,
屆時2.5"甚至3" lcd拿來取景就輕鬆許多,
且可與OVF並用, 各取所長....

這個部分,就見仁見智了,我用C2100UZ也有一段日子,換E-10又換DSLR為的就是有自然光線、解析度、速度遠勝過LCD的OVF以及機身、鏡頭的手感,要我改用LCD,那我不如拿出我的手機來照相......
DSLR真要用LCD來拍照,等CCD取景、LCD顯示的能力有大幅改進再說吧~


ddcatt wrote:
...恕刪
4/3系統在定焦, 尤其是往廣角端的選擇很少很少,
原因是過去根本也很少這一類的鏡頭,
事實上定焦鏡使用的大宗卻是等效50mm以上的大光圈人像鏡,
這部分這兩年4/3系統已經漸漸補上來.....

APS因為可以沿用FF鏡頭,所以定焦鏡幾乎不用重出,並不像4/3必須全數做出來,這點並不能說APS沒專用鏡跟4/3一樣,光20~30mm之間的定焦鏡頭數量就不少了(至少超過4/3所有的定焦鏡了,光CANON就有五顆)
50mm以上的更多,光50mm這個焦段的定焦鏡,也超過4/3所有定焦鏡頭......


ddcatt wrote:
但便宜的原廠變焦鏡頭來講,
光是14-45, 40-150, 再來個30/1.4就用到翻過去了,
再上一級8mm魚眼, 11-22, 14-54, 50-200,
再補個50/2或35/3.5, 1.4x倍鏡
我想已經能夠無所不拍....
中階鏡頭光圈全部F2.8起跳,
還能維持帶得出門的體積與重量!

你說的組合,無論APS、FF都一樣可以做到,重量體積也不會增加多少
(14-45=>24-85,40-150=>70-300)

甚至APS有更方便的組合,例如18-200、18-300等旅遊鏡,更廣角、更輕便,一鏡到底的好選擇,這點反而4/3沒有替使用者想到

而且4/3大都是變光圈鏡頭,這有點令人無力

真的覺得4/3的優點,目前看到的就是顏色,望遠的輕便因為價錢而與一般人有所隔閡,,一般鏡頭並沒有比其他系統輕便到哪裡去,LiveView是個好點子,但要更實用點才行

話說回來,要無所不拍,一顆定焦鏡頭就夠了,用不著那麼多鏡頭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ddcatt wrote:
但這麼一退,透視就變...(恕刪)


附帶一提,
鏡頭本身並不會去壓縮或誇大什麼東西,
而是因為它的視角改變,
涵蓋的景物不同....

人眼是依照景物的遠近, 大小來產生空間感,
畫面中相關景物的出現與否及相對關係,
讓大腦形成壓縮或誇張的判斷....

但同一拍攝距離下,
透視並無改變....
steven0634 wrote:
+1景深會改變不過視...(恕刪)


您的+1是指?

1. FF + 50mm VS APS + 50mm退後..

還是

2. FF + 50mm VS APS 35MM??


我的想法:

1. 景深視角透視都變 (但畫面類似)

2. 景深變..視角透視都不變..

有錯請指正..謝~~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