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Chen wrote:
我很懷疑拿200以上...(恕刪)
live view時,是用另一塊小CCD
而成像的CCD只在快門打開時"動作"
yuanleex wrote:
同用50mm..AP...(恕刪)
hitsuki wrote:
我當初也是覺得不合理 35-100的焦段賣跟70-200差不多價
就製作成本來說也許不合理 不過對使用的消費者來說
我覺得去care這個不是很重要 甚至可說
non-FF的鏡頭根本就不該標實體焦段 應該直接打上等效焦段
打實焦沒什麼意義 看的到吃不到
hitsuki wrote:
同上 那篇回覆是針對「小片幅」 不是只有4/3
只是想說APS有輕量化的優勢而已 廠商也用行動證明了這點
ddcatt wrote:
4/3並不需要做到跟DC一樣大,
但做得比APS稍小, 然後遠比135FF更小,
仍是輕而易舉的事....
ddcatt wrote:
4/3系統賺到輕量化最大的優勢來自於等效視角的換算,
同樣視角下可以用較短的實體焦長去完成,
其次才是比較小的成像圈....
所以焦長越長, 4/3鏡頭與135FF鏡頭的尺寸差異就越大!
hitsuki wrote:
最後是觀景窗的問題,
片幅小確實觀景窗就做不大,
但今年度將上市的幾部新機中,
我認為live取景將成為標準配備,
屆時2.5"甚至3" lcd拿來取景就輕鬆許多,
且可與OVF並用, 各取所長....
ddcatt wrote:
...恕刪
4/3系統在定焦, 尤其是往廣角端的選擇很少很少,
原因是過去根本也很少這一類的鏡頭,
事實上定焦鏡使用的大宗卻是等效50mm以上的大光圈人像鏡,
這部分這兩年4/3系統已經漸漸補上來.....
ddcatt wrote:
但便宜的原廠變焦鏡頭來講,
光是14-45, 40-150, 再來個30/1.4就用到翻過去了,
再上一級8mm魚眼, 11-22, 14-54, 50-200,
再補個50/2或35/3.5, 1.4x倍鏡
我想已經能夠無所不拍....
中階鏡頭光圈全部F2.8起跳,
還能維持帶得出門的體積與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