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片幅大小為何會影響高iso 的畫質?

理論上,在相同製程下
晶片內部電子元件密度越高,需要的散熱越強。
所以假設相同製程、相同畫素密度下,135片幅跟APS-C發熱率應該會相等的情況下,135片幅的散熱面積比較大,可以承受的發熱程度(拉高iso)可以比較高。
fake802 wrote:
拿D800的FX跟DX模式比高iso不就得了


即使是DX模式應還是會用整片sensor來感光,如果是這樣就沒意義了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即使是DX模式應還是會用整片sens

DX模式應該只是電腦自動裁切而已。

h7878220 wrote:
理論上,在相同製程下...(恕刪)
所以假設相同製程、相同畫素下,135片幅跟APS-C發熱應該會相等的情況
...(恕刪)


問題就是相同製程,不同片幅的畫素肯定不同

同製程,同樣像素面積,不同片幅像素肯定是不一樣的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Horology wrote:
即使是DX模式應還是會用整片sensor來感光,如果是這樣就沒意義了

我認為:
DX 模式時,需處理的範圍比較小,總熱量應該也會比較小
看看 D7100 的連拍速度規格說明就是了:
最高畫素時 6fps,使用 1.3x DX 裁切模式可至 7fps
處理量少故連拍速度加快。
h7878220 wrote:
假設相同製程、相同畫素下,135片幅跟APS-C發熱應該會相等的情況下,

我認為應該改成:
假設相同製程、相同畫素密度下,
135片幅跟APS-C發熱應該會相等的情況下,
我認為片幅大小對雜訊的影響比較小(還是會有影響)
在相同製程的條件下,像素密度才是影響雜訊的最主要原因
M4/3的1600萬畫素像素密度約為APS-C的2400萬畫素與135片幅的5400萬畫素
而市面上的M4/3相機幾乎都是1600萬畫素
APS-C相機大都小於2400萬畫素
135片幅相機最高只有3600萬畫素更別說要到5400萬畫素
所以市面上對相機的可用ISO高低自然是135片幅大於APS-C大於M4/3

roachc wrote:
我認為應該改成:假設...(恕刪)

感謝指正 已修改
馬克蘇 wrote:
一樣的製程及像素密度,大片幅成本相對高出很多(很多很多阿),加上CMOS通電擷取影像是要耗電、發熱的,因此真的有一樣密度的大片幅感測器,相對會比小片幅的熱量更集中、更高,因此理論上,雜訊會更不容易抑制,高ISO雜訊應該會更高才是

CMOS 通電對畫質的影響應該是很小吧, 否則 A7R 的畫質怎麼嚇嚇叫勒, 也沒聽說 DSLR 用 LV 拍的畫質會明顯低於用 OVF 拍. 耗電大很多是真的.

要說片幅大的發熱大, 那散熱不也大了. 如果說同製程又像素密度相同的發熱率就一樣, 那散熱率更應該一樣, 因為散熱和面積成正比, 也就是片幅大不會比較熱, 也不會比較不熱.

路人甲㊣ wrote:
CMOS 通電對畫質...(恕刪)


實際上,沒人做過,也沒人有錢做實驗吧

我也認為在那樣的情況下,感測器本身熱度應該差不多

但是

大片幅相對需要更多電力,相對需要更多傳輸量,需要更大的處理能量

這些,都是會「更耗電」的

變數,很多阿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