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自己洗過底片然後進暗房放成相片?
以前沒電腦就是拿著筆拿放大鏡慢慢修底片
進暗房也是調配著放大比例及影像的曝光顯影
後製 - 本來就是攝影的一部分
因為
攝影是門藝術
藝術就是把藝術家眼裡跟心裡看到的表現給世人看
如果藝術家感覺太陽是紫色的,他就要讓世人看到這種感覺
以前非數位時代要達成這結果不容易
但是數位化後方便的許多
難道專業攝影數位化普及的原因是因為單純的省底片嗎?
現在大家翻開每個雜誌的照片都是PHOTOSHOP TOUCH過的
現在大師級的攝影師個個都是ADOBE高手
攝影的那一霎那是優先條件
如果沒有好的基本功力,再厲害的後製也沒辦法表現出想要的效果
但是沒有好的後製功力,再好的相片也就是記錄事實而已
樓主轉述某人話語(畢竟..“師父“一詞是對在該領域上比自己更精進而欲學習者,
無否定該人之意,僅只是期待網路上大家同等交流,畢竟網路虛實難分)
認為加框是遮掩瑕疵的修圖技術---小弟也認同難免有【過於狹隘 & 倚老賣老】之嫌
2樓說的【國內攝影風氣保守......藝術本是一種創作....拘泥於......】
----小弟倒是覺得攝影有很多取向.....
寫實:如新聞照片與戰地照片,裡面的任何東西都難以美化也不須刻意去美化,
因為它的最大目的是為了給人最真實的畫面
風景:相信有多少人去到同一個美景地點,光線品質偏偏就碰上壞天氣 or 不如自己想要,
我相信從中發掘好畫面,進而拍下照片做些修飾,滿足也重現當下排除干擾的美
婚禮:這是很多人生命中的大事,執相機者若能將當下的細膩舉動拍下,加點【畫面之外
的美感,來呈現新人心中更勝他人所感受到的幸福感】,這會是個很好的作品
見識不多....僅舉以上三個例子,覺得現在邁入"D"igital後發生很多革命,
但不置可否的是,大家可以反思,相機的進化仍有些是不變的,所以不需要反傳統,也不用拒數位,
明白自己想要拍的是什麼東西,欣賞他人作品後過濾自己喜歡也需要的即可

【就像我當初拿到SLR,也“震驚“發現它是SLR之後,一段時間內一直想著一些事情.......
SLR也是很專業的相機,只比DSLR少了個“D“,為什麼.....它只有光圈,快門可以調,
朋友的DSLR明明就可以調很多如:測光,ISO,白平衡,EV........但是!經典的作品在之前的年代就出現好多了】
我想.............
師父是希望先把基礎功先練好....
練武功是先練好內功 (攝影) 再練招式 (後製) 好呢?
沒有對與錯,只是看你想先加強那一邊....
敢問貴師父法號...........是"夢" 字輩的嗎?..... (開玩笑的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