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跟樓主一樣遇到了沒辦法攝影的症狀..
而且每次出去拍照之後, 就檔案燒一燒刪掉了, 連看都不想看..
雖然說以下的文字很可能被禁言, 想說寫一寫也好..
俗諺說: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我說: 放下相機, 享受彩虹..
因為最近看了不下千幅許蒼澤、黃季瀛、郎靜山與柯錫杰的照片..
(裡頭還是以許的為大宗, 其他只是看了好幾本的攝影書與別人的側寫..)
那末, 往下的文章很像是攝影史學史, 而非攝影史..
然後, 我想我該放下相機, 去重新享受眼前的這道彩虹..
許蒼澤說: 相機之於攝影師, 就像是劍與武士,
用最快速、最俐落的方式捕捉人一瞬間的表情..
東西刻意擺在眼前的不是真實, 感動的瞬間只有一剎那..
也就是所謂的Snap攝影, 寫真攝影..
人必須與最親近的土地有感情, 才有資格將它捕捉成回憶..
郎靜山的攝影, 卻彷彿刻進了畫境, 朦朧美的詩意滲進了底片的顯影液..
山不必清楚, 樹不須目睹, 像是仙人醉酒潑墨似地心領神悟..
那種美, 似乎不應存在於人間, 沙龍攝影..
(OS: 我也看見了傳說中的"抹紅丹"~)
黃老師的攝影學, 寫真與沙龍是一條線..
沙龍的畫布不須沾上寫真的墨水; 寫真的稿紙也不必沙龍的筆法..
一切的一切, 看多增廣, 詠嘆西北, 心在鏡頭的最前端對焦..
柯錫杰大師的廣角端, 始終等待著那位維納斯..
大塊地顏色象徵著世間的一切沒有多餘, 純粹地、唯心地述說著天地..
維納斯到底會不會出現, 或許已不再是旅程中的驚豔..
-- 鏡頭與盡頭的拉扯, 道不盡的美麗與哀愁 --
看看防潮箱裡的相機與鏡頭, 我開始迷惑..
到底是用心去面對這道彩虹的感動? 還是河堤邊用網子捉到蜻蜓的悸動?
美麗與哀愁到底要不要AE-L? 抑或是心已經是AF-L?
道不盡, 路遠矣....
那麼, 誰可以來回答我怎麼攝影呢?
《三國演義》「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