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無此人 wrote:
全幅、APS、4/3的不同點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
會造成在焦長轉換率的不同
全幅為*1、APS為*1.5(N/S/P)/*1.6、4/3:*2
以焦段來說:
4/3系統切入點為CCD與軟片的差異
軟片的感光面為平滑的平面
CCD的感光面有如砂紙般不平整
影響:
軟片不需考慮入光角度
CCD需直射入光,才不會有受光量的差異
因此:
4/3系統的設計乃是強調光的直射入CCD來做為賣點
所以:
4/3系統的鏡頭鏡片會比CCD大,以確保光的直射
而全幅系統(135mm)大多是感光原件比較小,就造成了週圍的光量較暗的情形
在感光元件的設計上
因為感光元件的大小不同,如果相同的像素
感光元件的密度就會DC>4/3>APS>全幅
但密度高就會產生熱
造成了高ISO時的雜訊的差異
C家就是靠著CMOS和全幅的優點,得到了高ISO時雜訊表現最佳的寶座
個人推測在鏡頭的設計上
因為成像在感光元件的面積不同
使的最大光圈也不同
也就是一樣口徑的鏡頭時
感光元件愈小,光圈愈大
所以小DC也是有F2.8
O家的頂級鏡可以做到F2.0)
對CCD光線為何要垂直入射. E-system官方網站上有很詳細的解說
底片的感光顆粒受到任何方向的光線都可以感光
CCD卻必須透過感應器前端的micro lens集光才行
其實CCD表面比底片還平整多了
底片不會反光. CCD卻會
所以數位專用鏡頭必須考量CCD造成的鏡內反射問題
焦長轉換率其實只是一個參考而已
APS-C系統也有專用超廣角
43系統也有超廣角
片幅大小也許多少有鏡頭設計上的困難. 但是並非不能克服
鏡頭上的選擇並不是問題
43系統片幅較小
成像範圍小. 鏡頭可以做的較小隻
所以反向操作. 光圈做大點. 鏡頭做大一點. 體積重量也還可以接受
同理APS-c當然也可以做更大光圈的變焦鏡. 17-50/2.8就是這樣的產品
但是同樣的鏡頭不會因為片幅改變. 最大光圈就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