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50 與 350D的抉擇~

APS 雖然是 FF 中間被裁切,但是當放相到相同大小的時候 (ex 4*6) ,原來在 FF 上面看的清楚 (景深內) ,放大之後就糊了 (景深外),所以同一支鏡頭,畫幅小者景深淺

但是在同樣視角下,景深深度約與焦距平方 (F^2 ,參見公式) 成正比,又與畫幅大小成反比,所以約當與裁切率 (就是焦長轉換倍率) 呈正比
(相同距離下, S >> F 所以 S - F 幾乎是一定的)

這樣有沒有簡單點.....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怪醫大大您提到的第一點看起來像是跟模糊圈有關?FF中清楚的模糊圈內,被放大可能就變模糊
至於第二點....嗯...我看到公式就頭痛...ccc
不過看起來還是要符合傳統攝影的定義,不會因為到了DC就不同
同光圈下,50mm的景深還是大於80mm,但為達到等效視角,在APS上要做到80mm需要改用50mm
所以景深較深
可是我始終覺得,所謂等效視角的說法怪怪的,因為它還是50mm的視角與透視度
只是因為被裁切所以才像80mm的視角範圍,但透視度等等還是50mm,只是邊緣不見了
O 大您說的沒錯,光通過鏡頭成像在 Sensor 上面,無論後面怎麼樣,前面是不會變的
其實您舉的例子 (80mm FF, 50mm APS) 比弄出一堆公式更容易了解啊。

裁切這個問題, 50mm 之於 120 相機、 135 或是 APS 都代表不同的意義,120 上的廣角,在 FF 上變成標頭,到了 APS 變成人像鏡,轉接到 4/3 又變成小望遠鏡了,要說等效焦長當然有問題,因為鏡頭組成的焦距沒有變。相對的,等效視角的說法是比較正確的,以上一頁 PandaTsai 大大的那個圖作例,其實畫幅大小只不過在黑點的右邊過焦點後成相區 crop ,根據 crop 對焦點的比例而得出目前的視角。

FF 用 50mm,不也是裁切 120 麼?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