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荒人 wrote: 另外大光圈的好處是拍銀河的時候曝光不用太久 可以用較低的ISO得到不錯的畫質認同 / +1票。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ityscoundrel/22082577799/in/album-72157659594168278/
這張就是用Tokina 11-16 + D7100片幅機拍的...(恕刪)
但 1/500 rule 本為套用在 135系統, APS-C 的星空長時曝光仍需再縮短; 如果敝人用 1/2.3"吋 DC作星空銀河的長時曝光取景, 換算之後, f2.8 光圈搭配只能曝光 5秒 (超過, 則會拉出星軌)。 若有誤, 請指正。
城市大大您拍得很優 (取景 / 對焦之景深控制), 似乎只有一項挑剔 : 曝光 30秒, 似乎過久拉出星星軌跡一咪咪。 PS, 敝人沒有實際拍過星空銀河經驗.. XD~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jacklyn86 wrote:
光圈大其實是用在哪些地方較多的? 每次爬文都會看到說,大光圈的好,可是大光圈等同價格貴冷冷下不了手呢。。。(恕刪)
假設你已經懂得光圈-快門間的曝光互換原則
大一格的光圈,可以換來快一檔的快門,也就適用更暗一點的場景
這在底片機時代,主流軟片都在ISO 100~400打轉, 高ISO一定粗顆粒的限制下
追求大一格,大兩格的光圈成為永無止境的賽跑
不過在數位時代,CCD/CMOS的可用最大ISO一直往上攀升
現時大光圈彷彿沒那麼重要
當然大光圈鏡頭不是只有光圈大而已
都已經是高成本的高階產品了
其他高規格的技術儲如非球面,低色散,超音波...也都會一併帶入
因而大光圈鏡通常是高畫質的代名詞,這其實就是很商業的作法
至於淺景深,廣泛的光圈變化運用等,就先不多說了
缺點當然也是一堆
罪大惡極的一點就是嚴重傷害很多很多很多的小朋友
第二就是傷腰,傷肩,傷臂...因為重啊
第三就是你可能會想把D5300換成D5,然後就在這三大原罪中一直打滾
jacklyn86 wrote:
手動我不是很在行。。抓焦都抓不准(恕刪)
星空攝影或是風景攝影
99%的應用是對焦到無張遠

廣角鏡是使用Tokina 12-24 F4 一代
不過這顆鏡頭沒有馬達
需要手動對焦
如果要拍銀河且預算夠的話
還是推T11-16二代跟T11-20會比較好
畢竟這兩顆最大光圈都2.8 鏡頭又有內建馬達(可支援5300的自動對焦)
以下就是小弟用T124拍的風景喽
拍銀河ISO開到3200 雜訊確實相當明顯 第一次拍銀河獻醜了






若拍一般風景 手上的18-55就足以應付了吧?

這張是18-55拍的 ISO開到8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