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cola wrote:
目前看中的是GITZO探險家系列的G2220跟GT2931EX .....
注意G2220在低角度拍攝 (腳架接近貼平地面) 時 , 關節接頭所承受的應力極大 . 鄙人為了進行低角度微物攝影也特別下過一點功夫 . 結論是 A. Table top mini-tripod (桌上型迷你三腳架) 便宜輕巧, 但是可能不夠高不夠穩 . 在四五十公分高度微攝昆蟲花朵時完全使不上力. B. Variable length central column tripod (低角度攝影時 , 中柱最好能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拆短成一節一節的.) 這樣在裝上電池手把 , 外閃 , 大光圈鏡頭 .... 重裝備的時候, 大部分的重量都能經由拆開縮短後的中柱支撐 .
好的腳架讓你出門時盡情發揮 , 只是鄙人神經比較大條 ... 腳架都扔在後座行李箱曬太陽 . 想也知道是很難分心照顧碳纖腳架的 . 所以買的都是粗勇的重型鋁質腳架 . 其實在理想狀況之下 (晴天 , 微風, 非望遠鏡頭 , 不拍夜景) 名廠重型鋁質腳架與一般的隨機附贈輕巧腳架所拍攝的照片沒什麼差別 . 差別就在風大 , 望遠鏡頭拍夜景 ... 在拍攝條件不理想之時才容易看出腳架價值之所在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dargg wrote:
看來金屬的優點還是多於碳纖維
為什麼大家對碳腳這麼趨之若鶩
本來想在網拍找找看有沒有GITZO的金屬腳
後來才知道他已經停產金屬腳架
請問大家
質輕、收短、開長的鋁合金腳架
有那支值得推薦的呢?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294301&p=1#2458204
這支腳架大家看了覺得值得推薦嗎?
連結的這支腳架,我去年12/31入手了..可是,用沒兩週就因為雲台球卡卡的,送修...
回來後用兩個月腳就開始變型了...現在收放都有問題....相當不建議...
最近換了feisol的CT-3441s,目前用起來還算滿意..
給您參考囉...
(PS.雲台我是換GIOTTOS MH1302..原本的C-30"看起來"好像不太好用...)
基於「重量」理由:
尤其是徒步攜行時,就數字面向,或許比起鋁腳只輕約1/3 ~ 1/2,但若長時間攜行,那一點重量「非常有感」。
例如登山攝影,行走階梯產生一上一下的頓挫,若是背負質量越大,體力消耗越快,哪怕是區區幾百公克,差距都很大。
願意帶出門的腳架才是好腳架,而重量往往會削減攜行的意願度。
剪力、側向力對碳腳實質影響:
沒錯,就物理力學上確實可能較容易因此受損,但我們必須退一步認清一點,到底什麼狀況下會發生這般損害作用?
平心而論,一般攝影環境,這種機會很小,除非刻意或人為施力。
個人使用的碳腳兩支,不同廠牌,但都沒有因此遭受損壞,其中一支已使用將近10年,除了一個扳扣稍微故障外,一切正常。
----------------------------------
最後給個選購建議,供參考
1. 請屏除品牌迷思,G牌絕對最好!?不見得,陸製品最差!?也不見得。
亦或,其實台製品也有某些做的很扎實,價格合理,又不會如名牌居高不下的價格,不失一個選項。
2. 腳架收合長度(影響攜帶性)、腳架重量(影響背負體力)、鋁腳碳腳或複合腳(合用即可,超過或低於合用度即失去意義)。
3. 了解自己器材的重量。「專業攝影機」大型腳架,起碼Sachtler,最好上專業鋼腳、碗公。「業務攝影機」中大型腳架搭配油壓雲台。「DSLR+長焦鏡」中大型腳架搭配加長型支撐架或快拆。「DC」小型腳架,若需在風勢較強的環境拍攝,請選中柱附勾的中型腳架即可。
供參考,有不同心得歡迎分享指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