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5337769 wrote:
小弟也是接觸攝影一段...(恕刪)
一般來說,我出遊拍照都是一個人.如果真的有人一起去的話.我會看情況調整裝備.
如果對方是不奈等的人,要就帶mju.要不就不帶.
如果對方是可以等待的人,我只會一機一鏡出門.
並且在出遊前做足功課,至少當天的天氣,iso,光圈,這三個會在拍照前決定好.
剩下的就是經驗的累積.我相信只要拍久了,大部分的景色都能拍出相同感覺與效果.並且增加速度
但是速度的增加,並定會壓縮你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蛋炒飯 wrote:
好精采的分享文~也道...(恕刪)
感謝您的鼓勵.在下想請問一下,什麼是 "最愛的境界"??
rallyspeed wrote:
呀...看到大大的這...(恕刪)
其實我也有一段時間對於攝影很迷惘,
那段時間就很少出去拍照.
直到我懂得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去構思.
我又恢復了攝影的動力.
攝影不單單只是拍照,他更是我增加審美觀與鍛鍊集中力的工具
loser4925 wrote:
其實,你選擇 F71...(恕刪)
F717與350D,這兩台我一直認為有其中一台是多買的.
現在回想起來,就因為多買這麼一台,讓費了不少錢.
我時常在想,要是我當初就走到這一步,我也不會選擇這些設備.
但是,反過來在思考一次,要是沒有這些設備,我也走不到這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玩dlsr的人都會跟我一樣,玩久數位之後,就想回去玩底片.
dove wrote:
小弟一些拙見,參考看...(恕刪)
您的意見非常好,也相當正確
這兩張照片是我最早期的作品.
當時的我根本不翻攝影書籍,也沒認真學攝影,
所以拍出來的照片全部都是二分法.
我之所以PO這兩張照片出來,是想跟文章呼應,
跟朋友分享一下,新手最常使用的二分構圖.
而在文章後段,我有另外PO一張,去年再同一個地點拍攝的作品.
是用來表示,經過幾年的學習,我跳脫了二分構圖.
posung99 wrote:
好動人的分享...這...(恕刪)
我後製的比例也不知道高不高,我自認算低了.
假設決定上傳10張作品,我大約有7張會後製
後製的部份也只有使用DPP.調整照片大小,亮度,+1~2對比,+2飽和
如果是微距會再+5銳利.
我想未來我後製的比例會慢慢縮小.
最近正在存錢買底片機.
如果改用底片機,就會放棄數位後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