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就不贅述,就結論而言,
Nikon AF NIKKOR 20mm f/2.8D拍起來跟你現有的鏡頭比,不會比較廣。
D5300是APSC的機身,nikon鏡頭應該選擇DX的鏡頭。
原廠部分,最新的就是Nikon AF-P DX 10-20mm F4.5-5.6 G VR。
萬元出頭,又有VR及對焦馬達,缺點是光圈小只有F/4.5。
但D5300好像要更新韌體才可正常使用(待確認)。
原廠先前的選擇有AF-S DX NIKKOR 10-24mm f/3.5-4.5G ED跟AF-S DX Zoom-Nikkor 12-24mm f/4G IF-ED,
或是魚眼鏡頭AF DX Fisheye 10.5mm f/2.8G ED。
但三者都在兩三萬元以上,所以幾乎沒人推薦。
副廠最多人推的就是Tokina的AT-X 11-16 PRO DX II,俗稱T116。
T116有分一二代,一代沒有馬達,二代有。D5300建議使用二代。
後來又有新款的AT-X 11-20 PRO DX,望遠端從16mm延伸到20mm。
這款也有馬達,D5300可無痛使用,缺點是濾鏡尺寸82mm,貴森森。
Tokina這兩隻的好處是最大光圈是f/2.8,比起原廠的f/4.5大上不少。
雖然廣角端略小,但大光圈在拍攝星空時也是相當重要。
(Tokina的鏡頭,apsc的型號是DX,全片幅是FX。)
另外,雖然拍星空幾乎都用手動對焦,(因為星星是對不到焦的)
但有自動對焦馬達的鏡頭,可以協助你白天一般拍攝使用,方便許多。
所以仍然建議你選擇有對焦馬達的鏡頭。
aragorn1943 wrote:
看你提的問題,可以...(恕刪)
大大你說對了,我的確是不怎麼理解的。有嘗試去理解過,可是怎麼計算都好像不對的。。。
經過你的講解,我大概會在tokina t116 DX II 和 nikon 10-20 做選擇了,最起碼鏡頭有自動馬達以及對焦我還可以拍些別的,如果全手動我覺得自己一定會花很多時間去對焦的。。。
另外還有一件事,大大我想請問 olympus E-M10 mark II 能夠用 tokina t116 DX II? 是不是需要另買買一個adapter的? 因為我老公入手了這相機,看到問關於鏡頭的,所以也想了解一下。。如果可以使用的話,那就不需要多買一個了。。
apsc長稱是甚麼意思? 我的D5300是這個的?
台灣Tokina網站
jacklyn86 wrote:
大大你說對了,我的確...(恕刪)
apsc是感光原件的一種尺寸大小,23.5*15.6mm。
nikon的單眼來說,D3x00、D5x00、D7x00、D500都是apsc的。

D5300的規格表裡頭有寫到,官網是稱為影像感應器。

因為感光元件大小不同的關係,鏡頭的焦段也不同,
一般會以全片幅(或稱35mm or 135)的視角當作標準,會有一個換算的倍數公式。
例如你的kit鏡18-55mm在規格表上後面就會寫到

轉接的部分小弟不熟,
查到的資料是確實有轉接環可以轉nikon to olympus,
但只能手動對焦,T116也會無法調整光圈大小,所以並不建議。
這部分還請其它網友補正。
TFRImanage wrote:
直上d5 + 14-24mm 不要想太多了...(恕刪)
人家開頭就說"想說買一個比較便宜的廣角鏡頭拍攝風景和星空"...

回正題~
2萬上下
Sigma 8-16mm F4.5-5.6 DC HSM...這顆聽說有Art實力但沒用過
(不懂Art把它想成外星人科技)
Tokina AT-X 11-20mm F2.8 PRO DX...沒用過
1萬左右
Nikon AF-P DX NIKKOR 10-20mm f/4.5-5.6G VR...原廠掛保證不會脫焦
Sigma 10-20mm F3.5 EX DC HSM....這是二代恆定光圈,我有一代的
Tokina AT-X 11-20 PRO DXII...沒用過
Tamron 10-24mm F3.5-4.5 Di II VC HLD...上一代改良新推的
aps-c機身焦段要X1.5,所以挑廣角盡量15mm以下(換算後20mm)
Nikon AF 20mm f/2.8D很輕巧,但用在D5300除了手動對焦
邊緣變形會比FX機子好一些,焦段20*1.5倍=30mm...算中距鏡頭了
超廣角除非會控制取景基本上不太適合拍人,
除非要搞創意,好比大頭狗的臉照或修長美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