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BME wrote:
小弟有很多片之前剛上國中時燒的資料,用teco SCIC介面的 4x 燒錄機 燒的錸德"金片"...
(當初一片70阿)
到目前還完好如新,讀取無困難耶... 更棒的是我都只是放在罐子裡丟在書架上保存而已...
我想想~ 大學四年+高中三年+國中三年...剛好差不多十年耶!
不過也不是真的這麼神啦~ 其中還是有少數幾片已經不行了。比例上大概小於1/10吧
應該是 TEAC SCSI 吧...
11 年前曾經以 16500 元購入生平第一台燒錄機, 只有 2 倍數燒錄
SONY CDR-924S SCSI 介面 ( SCSI 卡要另購 ), 那時也只有 SCSI 介面可選
而且是採用片閘式, 不是現在的托盤式以及吸入式, 那時片子大約兩百元上下, 清一色只有盒裝片
最貴的是柯達金片 (號稱保存百年), 那台機器燒的片子到現在一樣讀取正常
而前幾年買雜牌低價片, 燒沒幾個月就讀不到了, 甚至空白片放一陣子就不能燒, 從此以後不敢買了
老禪師 wrote:
在數位相機版討論區指...(恕刪)
看到你前面提到「不要以為數位影像不會褪色.如過經過檔案搬移.多次轉存一樣會褪色的. 」,我想你應該對於數位影像的原理有所誤解。若圖檔是JPEG格式,此格式採用破壞性壓縮演算法,亦即若不斷壓縮一張圖檔,那畫質確實會愈來愈差。但如果你只是複製貼上這個圖檔,或搬移到別處,或燒錄到光碟,那麼這些檔案的數位資料(那些0101011...)完全相同,這過程跟JPEG演算法無關,並不會導致圖檔畫質變差,因為這只是單純複製檔案資料而已。你可以想像把一個文件檔不斷複製貼上,複製後的文件檔內絕不會多一個字或少個標點符號。
基於以上的觀念,你的數位資料可以好好善用數位的優勢,多作幾次備份來保存檔案。可以備份到不同光碟和硬碟,並且放在不同地方保存,還可以把圖檔傳到網路上(如Flickr,加入會員可以無限制傳檔)。多種備份並異地存放,基本上就萬無一失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