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D80, 400D, A100雜訊測試出爐!(dcview)

allenlau wrote:
每次有此類的文章,總會有很多差異非常大的聲音與意見.
所以呢!小弟總是催眠自己.
1. 自己買的爽就好.
2. 最好都買進來用用看.再留下自己最喜歡的.
3. 機器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攝影技巧勝過一切.
4. 網站的評語為一個參考的基準. 沒有是絶對的.

你只說對了部分, 雜訊測試可以很客觀, 優劣立現, 但是DSLR的性能中這個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有的人在意, 有的人不在意, 廠商吸引消費者的訴求一定有很多樣, 也才讓大家都各有顧客, 我提供這樣的訊息只是討論話題, 當然不能用雜訊一項測試表示各台的全部性能!! 還是老生常談, 機器未必是攝影中最重要的關鍵!!
millerliu wrote:
如果是你, 你會如何...(恕刪)



那請問你又如何來解釋呢?
不要只說別人
為何不先說說你的觀點呢?
這樣人家是否可以先聽到你的觀點是為何不贊同
只會看到可能別人不贊同可能是你使用的東西是否可達到這樣的水準
就跳出來說這些一付質疑發言的人的話語
好像也不是很有公信力吧!

台灣的雜誌跟網站本來就沒有什麼公信力
WHY?
因為那些都是他們的廣告金主
哪一家都不敢得罪
再加上大部分明顯只要測試的人使用哪一家的相機
那家的比較一定會比別家好一點點
哪這樣不會有私心嗎?
換做是你,你做得到嗎?
就算國外的網站我都覺得沒啥公信力
又不是大型測試單位或是基金會之類的
不過是個私人機構架設的網站
能有多大的公信力
這種東西本來就看看就好
難道就算雜訊贏了某一家
相機拍出來的東西就會比別人強甚至棒
世界末日趕快到來吧............!^_*
小建 wrote:
就我肉眼看的.......(恕刪)


我也覺得400D在ISO1600的時候跟D80來比差別不大耶~

millerliu wrote:
此外, 我也想知道人眼對於多少的雜訊水準是可接受的? 還是雜訊根本就不是數據可以呈現的!

您本人是Canon 350D, SONY A100的用家, 希望這不是你質疑的起點! 我希望大家可以就數據或測試方法來討論, 而不希望出現品牌用戶的對峙


我不懂您的意思,除了 350D 和 A100 ,我還另外擁有 5D 和 D50(幾乎沒有人知道) ,你覺得我會對這個結果有什麼期待嗎?要低雜訊,我拿 5D 出來用就是了,雖然 D80 在低雜訊的數據上面一統江湖,連 5D 都打敗了 (哈哈)。為什麼有三台入門機身這個也是因為我愛玩經濟上也允許而已,完全品牌無涉。

並不是每個人買了哪一家的機器,就一定會成為他家的鐵絲 (鐵粉絲),廠商沒有付我廣告費,我寫文不過基於分享而已,要說品牌情結,我唯二的品牌情結是不喜歡三爽、以及是蔡司鏡頭的粉絲,我在文章裡也說過會買 SONY 不過是為了蔡斯 AF 鏡頭而已,會買 Canon 一部分也是為了轉接老鏡頭。

我想說的是
1. DCView 發文者的心態本身就是偏頗的,這個在第一次回文時就提及了,這個心態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能力以及專業形象。
2. 測試圖完全無法呈現所謂 D80 的 ISO1600 比 400D 好到哪裡去,比 A100 好那是無庸置疑,我自己就發文說過 5D 的 ISO1600 超越 A100 的 ISO400。要拿出可以讓人信服的數據阿。
3. DCView 自己就搞 KUSO,第一天放上去的測試圖,D80 使用的縮圖比例和其他兩者不一致,看起來交段更廣一些,或是縮的更小一些,讓人猛一看會以為中間的圖片雜訊比較低,現在換回正常比例,中間的雜訊要說比左邊少,我實在完全看不出來。
4. 數據會說話,但是要看他做的時候是不是依照科學的方法和假設來做,如果只看到結果,寫文又寫的有偏見,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數據,D80 的 ISO1600 數值和 400D 的 ISO800 不相上下,連回去看看原圖,就知道這雜訊量和圖片是不對的,因此我們可以推論

- 用 Imatest 的這個數值來解釋雜訊是不精確的,只能說個別機器上這個數值的變化跟他自己設定的 ISO 值呈現相關,但是機器間的比較是不精確的,無法當作參考
- 測試可能有誤差

還有,D80 之前,也沒聽過您對雜訊有啥特殊的表示,現在有了這個結果就忙不迭拿來這裡討論,有了這個結果,雜訊就變成很直得討論的題目了?這個心路歷程我也覺得蠻有趣的,您要不要說說?像我上面那樣說說?

敗家怪醫 wrote:
還有,D80 之前,也沒聽過您對雜訊有啥特殊的表示,現在有了這個結果就忙不迭拿來這裡討論,有了這個結果,雜訊就變成很直得討論的題目了?這個心路歷程我也覺得蠻有趣的,您要不要說說?像我上面那樣說說?

對於雜訊測試的意義及客觀與否, 請見我上面幾篇發言, 不重複了!
怪醫先生,可否請您同樣作測試來證明DCVIEW的偏頗?好讓他們閉嘴,同時也可以避免大家在打口水戰,以您的財力和能力絕對可以做到的,期待您?
分享是自動自發,喜悅而為
我沒看過分享是為了打擊或是為了証明什麼而做的

怪醫兄已經分享他的經驗
「期待」他為了這種「雜訊測試」做專文?
雜訊多寡又能在一部機器上代表了什麼?
高ISO也不過就是一個工具選項
難道拍照影像成也低雜訊,不成也高雜訊嗎?

反過來說,怎麼不補光?怎麼不架腳架?怎麼不買大光圈鏡頭?
怎麼不打閃燈?怎麼不出太陽時拍?怎麼不早上拍?怎麼不順光拍?
上面也都是選項,考慮過嗎?

難道拍照大家都喜歡燈光昏黃?那又找反光板小弟做啥?
超小光圈?那又談淺景深?
不用閃燈?那又談補光技巧?

我只是很好奇,為什麼現在著重第一項比較相機機能的測試結果
不是色彩,不是介面,不是性能
卻是雜訊!
因為可以不用大腦就能測吧
大家可不可以不要吵了

以前來01會為了看情報, 找資料, 現在來這邊反而是看熱鬧比較多.
說句難聽一點的話,
不喜歡高ISO低雜訊??那就用Pro-DC就好了, 買DSLR幹什麼.
可笑的是,
有人會去接受$ony阿花的雜訊, 為何不能接受OM.Pana的雜訊?
就因為他是$ony?
雖然其單反計術是用錢買來的, 就因為掛牌$ony, 所以一定要比人強?

要爭讓廠商去爭, 不管手拿哪一牌相機, 努力拍就好.
各廠有各廠的強項, 還沒買的人可以依個人用途來多比較選擇, 已經買了的就不
要胡思亂想, 努力操吧
同意樓上大大所言。
像我一樣的新手很多,感覺近來的批鬥文很多,雖然多少有所助益,但是這樣的環境,並非當初吸引我來的要素...
若無法平息各家擁護者的鬥爭,可否也像手機區那樣,各家分板,如此,大概只有少數一些小白會到別人家去叫囂吧!
對DCV的測試,小弟認同怪醫兄的說法

對於討論的原則,小弟認為要討論當然可以,只要有憑有據、依理以禮來論述,應該都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但忌諱太過情緒或甚至帶有人身攻擊的詞句,而品牌情節或者為人貼上品牌標籤的動作應該盡量避免。

至於tim_13x兄說的分版,小弟並不贊同,相機不過是工具,不同品牌就不是相機嗎?為了不同品牌而讓大家互相分享的樂趣少了很多,小弟認為划不來

舉例來說,小弟的20D裝上了Nikon AH-4以及DK-17M,都是透過01列位大大的分享,要是依品牌分了版,這種跨廠牌的分享相對就少了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