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 wrote:
但是小弟還是要強調一個觀念,壓光與逆光補光在攝影上仍是不同的兩個名詞,不可混為一談。
...(恕刪)
支持 + 1
這兩個有點南轅北轍的術語,怎麼會被劃上等號?

"壓光"是為了突顯主題,所以故意讓背景的EV under,造成背景曝光不足/亮度變暗
針對主題使用閃光做適度曝光,達到主題清楚,背景亮度不足而被忽略的效果
最近比較常看到的作品,都是應用在"生態"上面比較多,凸顯主題而忽略背景
"逆光補光"則是因為在高反差的環境,特別是在逆光的拍攝場合
為了讓背景不要過曝,所以EV設定以背景曝光值為優先,取得背景最佳EV參數
主體的部份透過使用閃光燈,適度的加上補光照明,讓拍攝主體不會過暗
比較常看到的作品,應用在人像/建築...等,目的是不要讓拍攝主體曝光不足
Winniman wrote:
問題來了!
那麼,如果想得到淺景深,勢必得用大光圈,這時快門該如何設定?
謝謝賜教!
利用壓光法拍攝時,必須考慮快門不能超過最高同步快門的限制,
所以要淺景深勢必不能用大光圈,除非您的相機最高同步快門至少都能超過1/500秒以上....
但是景深要淺除了大光圈之外,還有另一個選擇(給您做個功課造福版眾吧),您不妨參考看看!
不過前提是銀兩要足,因為外閃的GN要夠力才成。
charcoal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是Mobile01的新人,在這發文不知是否妥當,看到各位POST的文章及相片都好棒,真是受益良多,假設"壓光"一詞是成立的,那在室外的閃光燈攝影才能叫"壓光"嗎?在室內及攝影棚的閃燈及自然光的混合光源環境下也可以叫"壓光"嗎?疑惑中.......
其實不必懷疑....
因為壓光法既然是婚紗業者與自然環境戰鬥下的產物,
所以在棚內拍攝就無須這麼麻煩啦!
在室外拍攝,除了自己手上的攝影器材外,什麼都要看老天爺的臉色。
但是在棚內拍攝,自己就能控制所有的光源了,不必這麼麻煩還要算東算西的,
調整一下主體燈與背景燈的出力就行了.....

amgac wrote:
我有點搞混了~~
下午5點出,天還亮的時候拍的...如下...
晚上6點半拍的,天色已很暗拍的...如下...
補光壓光都好啦~拍出自己想要拍的東西就好了...名詞真那重要嗎?
孔老夫子若是在世,他會跟您說:「必也正名乎!」
但小弟比較偏好對岸已故領導人所說的一句名言:「黑貓白貓,只要是會抓老鼠的都是好貓」
壓光與補光本就是拍攝手法的一環,
照片能拍得好是最重要的!
只是在心得分享時,因為有許多攝影新進會因此學習到錯誤觀念,
所以才會特意提出「正名」(不要有過多政治聯連,只是小弟認為學習一定要學到正確的知識)。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
我對這句話有意見,我不太認為這樣的說法有何跟據
大部份逆光補閃燈的照片看來會不自然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背景跟人物的曝光差異太大顯現的不自然
或是背景跟人物的色調差很大,看來也會很怪!
用這種方式幫朋友拍的照片,他們都會說,好像人是貼上去的感覺!
但是,如果人物的曝光跟色調可以跟背景一致,感覺就很自然!
看ptc0218拍的照片就很清處了(拍的真的很好啊!大概是我看過最棒的逆光補燈了)
鄉愿的鄉民比小白更另人厭惡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