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做法是自己的照片會加框,要給別人的照片如婚攝照片等則不會加框.我的照片一般會存3份 , RAW, RAW編修完轉的JPEG大檔 , 縮為長邊1024的JPEG,只有後面這小圖會加框,因為有可能會分享或貼在網路上.自己的照片加不加框也是自己的選擇喜好,框上加拍攝資訊也是日後看圖時給自己或別人個參考.至於大師們的想法.....他們也有他們的喜好,他們的選擇,重點是,我拍照不是為了他們.
經過回應後, 這個主題有兩個討論點,應該分開來講1.經過photoshop大量修改後是否能稱為攝影作品2.加框會不會影響觀賞的主題我的認知是1.適當的經過photoshop修整是有助於攝影主題的突顯,尤其數位色彩飽和度跟寬容度不足, 適時用PS可以提升作品的欣賞性。但是PS對不同的攝影人士仍存在極大的認知差距, 就藝術的角度, 只要能呈現創作者的想法, 藝術是不該存在形式上的限制, 但"攝影"卻有限制的範圍, 攝影的精神是紀錄, 透過攝影人的視角,去找出生活中的切片, 去提醒或諷刺存在的矛盾現像, 若只是不斷玩弄暗房的效果, 而忽略了攝影最基本存在, 那就跟繪畫無所分別. 你是在作畫,還是在紀錄...2.加框的動作對於攝影作品的欣賞的確會產生影響, 我不認為加框是種虛偽的作法, 加框助於聚焦作品, 提升價值性, 但是我們欣賞的還是作品的內容, 加框只是一種輔助, 只注意加框, 而忽略了作品, 就是把主角跟配角的角色給搞錯了. 不過建議最後一道手續才加框, 保存檔案不建議加框, 不然邊框會對印刷輸出時, 產生困擾.
其實這個問題自己應該要有判斷的能力吧??某些大師的可取之處就是在於他的技術為何能受到你的青睞這個部分就是你可以去學習或請教的但是跳脫該大師的領域(盡講一些自己未涉獵還講得很開心的)這個部分就是你可以選擇性不去學習的有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很欣賞一個人的理念(那是因為受到畫面第一眼的衝擊)卻不見得過程人人可以接受(需要破壞環境你接受嗎??)學習權在於你,你是可以選擇的!!再者講到框的問題假設你要裝潢房子你會選擇色系可以互相呼應的框吧??還是你會選擇一張紙大剌剌的貼在牆壁上??這都是各人喜好可以決定的而一味聽信大師的話是否就讓你喪失選擇權了呢??很多問題可以先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本意如果不是,大師也不過是一介平民罷了!!
「框」,在視覺上本來就有收斂、集中、指示、選取的效用,所以別說爛照片加框沒效果。如果各位眼前有100張照片的縮圖攤在電腦螢幕前面,其中一張加了對比強烈的框,即使它很爛,我們的眼睛還是很難不去注意它。說到「遮掩」,這個字詞,如果用負面思考,各位當然感到不愉快。不過,你的眼睛透過各種不同的焦距鏡頭、透過觀景窗、透過構圖、透過思考、透過選擇,遮住了你不想要的,框取了你想要表達的光影,讓它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每張攝影作品,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框」。功能上,我相信在照片上加框,純屬於「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因為我們人類的肉眼視覺,本來就傾向於注意這類事物。但是,如果把這種集中注意力的手段,誤判為攝影內容的呈現,那麼當然會以為加框是為了遮掩,這也不是很理想的攝影評論。個人不會反對幫作品加框,無論是單純的或華麗的,只要別造成喧賓奪主、買櫝還珠的後果,都可以嘗試。在影像上加上人名、抒情文字,甚至加上連自己也不懂的日文、法文(最糟糕的是還拼錯字).....想要硬加上一些異國情調幫作品加分,這一點就令人難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