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見得只有核子武器會製造電磁脈衝,太陽的磁爆也會產生電磁脈衝的,加拿大就曾受害過,但台灣屬於中緯度國家,應該不容易遭到這種損害,反而是遭到核武的電磁脈衝機率較高,但是這些機率應該都很低。
機率比較高的就是遭小偷,我想小偷一定不會放過電腦的,如果資料都放在電腦中沒燒出來可能就會這樣都沒了,所以我會放在四個地方:
1.自己電腦(這樣要看才方便)
2.外接硬碟(非非非常珍貴的就同時放在兩顆硬碟上,其他的放一顆就好了)
3.燒成光碟(牌子不計較,反正不能讀就再燒就好了= =")
4.Flickr(有人寫API可以大量抓回Flickr原檔)
另外我也會挑照片洗出來,不論就資料的保存性或是心裡上的親切感,我都覺得拿到實體照片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而且現在iFoto新會員有送300塊禮卷喔。哈哈
你從何而來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往何處去
Seattle995 wrote:
請問您這篇主題的意思...(恕刪)
其實數位檔案多次轉存,應該品質是會越來越差的,不過也要看是什麼樣的檔案格式吧,像jpeg檔,每次轉存就壓縮一次,也許肉眼看不出來,但是已經又一次又一次的犧牲部分細節了吧。
宇宙
人類的終極邊疆
其實這不是重點,
基本上就算光碟只能儲存五年也無所謂,
新的電腦儲存媒體一直出來,
大多數人通常會習慣把重要的數位資料一直不斷的轉存新的媒體,
比如以前你存在 Floppy 上的重要資料,
現在大概也早就改存到硬碟或別的地方了,
像現在很多人都以多顆硬碟來同時儲存和備份資料,
這就是數位資料方便的地方,
在原始的儲存方式淘汰後,
資料還會一樣繼續留存下去,
只要你有良好的備份習慣,
基本上你想要留多久就留多久,
像我本身硬碟早不知壞幾次了,
但連快二十年前的日記檔到現在都一樣還在,
中間除了損失幾次沒特意備份的成人資料外,
其他重要的東西一樣也沒少,
別跟我說可能會遇到火災或xxxx....,
真那麼衰, 就算換底片也一樣 .....
除非是經由壓縮式的轉檔 RAW -> JPG
這當中是經由程式去做色彩壓縮的,絕不會因為你從硬碟燒錄到光碟去
或者把副檔名從.RAW 改成.JPG就會造成這種題
看來老禪師應該也是有點年紀的前輩了
我想他對數位攝影一定有些許的錯誤觀念才會有造成數位檔案消失的情況
如果你是屬於數位"專業"攝影家
請一定要至少準備下列東西
1、DVD-RAM ,此為相變模式燒錄,本身就有ECC糾錯功能,不怕光,不會有CD-R怕光的問題,(CD-R是染料存放,怕光,管你是太誘還是超硬還是森,遇到光一照久,一樣全毀),正常存放下可超過50年,重點是 這不是廠商廣告詞,這是當初設計就有的基本功能
2、DVD+RW 一樣是相變模式,但價位比DVD-RAM便宜,可做第二備份用,也有ECC糾錯功能,請不要買成"DVD-RW",加與減差很多
3、兩台燒錄機
4、防潮箱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CD-R一種可以拿來存放資料,一來沒有ECC糾錯功能,二來是屬於染料方式,保存力當然差很多
若是有閒錢或者你拍的照本本身是價值連城的,
可以考慮入手 磁帶機+異地存放
其實DAT72的磁帶機全新也不過兩萬出頭,
租個保險箱也不貴
重點是觀念及眼界,觀念有了,才知道怎麼樣存放是正確的,眼界有了,才知道現在科技的進步
像是若是不嫌麻煩,直接買台MO機跟MO片,比DVD-RAM更安全,只是讀取慢,價格貴
你也不用擔心50年後有沒有機器可以讀出這些東西
除非人類文明毀滅,不然就算是最早之前的磁帶或打孔機,現在還是有相關門路可以讀取裡面資料
更何況現在科技已經深入大眾文化,這類需求更是不可能消失,閣下沒發現1.44磁片就剛好是在這個分割點上
所以1.44MB的磁碟機還是可以用350元買到不是嗎??
若是人類文明毀滅 有什麼EMP、核彈之類的鬼東西,與其擔心你的照片,倒不如先擔心活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