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老而彌堅的皇者...Contax TVS-Digital(4/9再加圖)

數位與底片本來就是不同風格
所以我們無法從照片上的影像
來判別Sony的DC鏡頭 是不是與眾多底片機時代的Zeiss鏡頭
有相同的表現 (甚至Sony的DC連MTF都沒有)
在這裡只是從整個歷史的沿革
來說明Sony DC鏡頭與一般Contax, ZF, ZS等鏡頭的差異
至於這個差異導致誰比較好? 或者兩者都一樣?
這不過又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Zeiss是個光學的超大型集團
其業務範圍幾乎涵蓋目前所有的光學產品
單就鏡頭而言 他就有許多不同的產品或合作案
Sony也是其中之一
Zeiss應該還不到 沒有Sony就撐不下去 的地步

Contax這品牌或名詞目前還在Kyocera手上
但到今年合約一滿
就回到Zeiss那了
雖然Contax已成歷史,但它要復活的機會不是沒有
只是得看Zeiss要不要讓它復活囉
Monte920 wrote:
Contax的歷史悠久,而且它現在也是真正成為歷史了!


contax 並沒成為歷史
只不過現在這個牌子是授權給Kyocera
而這個授權期限尚未結束而已
假以時日,如果ZEISS把contax收回來
誰能說contax不會重出江湖呢?

這部分詳見ZEISS官網的說明
http://www.zeiss.com/c12567a8003b58b9/Contents-Frame/6f4d7bfe33b270e9c125711e004ad178

另外,把contax和sony來比較純不純的問題
似乎有點奇怪

contax徹頭徹尾就是ZEISS集團的牌子
只不過生產線移到日本
並請Yashica/Kyocera代工生產
連機身也是保時捷集團操刀設計的

而Sony和ZEISS關係
就是相機業者和鏡頭供應商的關係吧
ZEISS同時也是許多相機廠商的供應商
他的客戶可是一大堆
詳見官網
http://www.zeiss.com/c12567a8003b58b9/Contents-Frame/858dbbbbd2fb78a6c125711800592377

而目前生產的ZF ZS ZK ZM鏡頭是由Cosina代工生產

不過目前搭載Sony DSLR的ZEISS鏡頭
由於是AF鏡,號稱是全新設計
不同於ZF等鏡頭
詳見這篇訪談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854&forum=11

我是覺得
討論產地與鏡頭表現的關係
或者說CONTAX的數位機表現不如底片
這些問題都很有意義
只不過基本歷史事實要弄清楚
才不會旁生枝節,甚至是誤導觀念
讓整個討論都失焦了

有關zeiss, contax等等歷史,可參考以下

http://blog.xuite.net/muse/rayjian?st=c&p=1&w=0

http://blog.roodo.com/subing/archives/151850.html
想不到一句"純正血統"引來了這麼多回應呢...
其實個人認為Contax始終是Zeiss旗下的一個牌子, 感覺上比只是合作夥伴的Sony純正, 就此而已
小弟之前手上剛好同時有三台有T*鏡頭的DC
分別是CONTAX的TVSD,I4r以及SONY的R1
三台拍出來的顏色風格差異很大
應該是來自於CCD的不同造成的差異
TVSD偏冷R1偏暖I4r中庸
在數位時代要比較實在很難在同一個標準
不過CONTAX的菜頭在銳利度以及所謂的空氣感(個人詮釋為通透加上立體)
的確比R1上面的好(當然R1在他的APS CMOS跟鏡頭的組合之下表現很優異)
這三台中最銳利的是TVSD反而還勝定焦的I4r
以上供大家參考
有需要在補上比較圖
請問台北市哪裡還買的到 contax TVSD, I4r 謝謝
123411156789111
回復一下小弟我個人的想法:

我想如果DC用的CCD不夠突出 抑噪能力不足,那麼再好的鏡頭設計都會限制住他的成像..就像TVS-D跟GRD被CCD限制住了鏡頭的能力一般.以TVS-D當年的技術來看現在的數位相機其實是不公平的.當年的消費型DC感光度只要超過400也是一堆雜訊.電子技術的成長飛快,還是讓他跟當年的像機一起比會比較客觀.

再來是回到ZEISS這個話題上.
CONTAX與ZEISS的關係一如前面的朋友所說,只是當年ZEISS為了壓低成本與日本廠商競爭而與日本YASHICA合作(後來YASHICA被KYOCERA收購).ZEISS設計鏡頭並生產,日方生產機身.即使後來鏡頭移到日本生產但也是經由德國ZEISS設計.值得注意的是,這時期的日鏡(MMJ及G系鏡頭)是在YASHICA的富岡光學工廠所生產的,並非ZEISS在日本所設的工廠.只是廠內有ZEISS的品管技師...CONTAX這個商標還是ZEISS集團的財產,只是之前授權給KYOCERA使用.使用期限滿後還是回歸給ZEISS..CONTAX會不會成無名詞還是未知數,就像ZEISS IKON這個名詞也曾經消失 後來又再度出現..只是就算CONTAX這個名再度復活,可能也不是我們系在所認知的CONTAX了.

KYOCERA最大的敗筆是市場策略跟行銷實在太差勁,當年研發N-Digital的時候完全依照市調的結果而卯足全力研發全片幅機身.Canon在N-Digital問世後過段時間才有全片幅機身的問世.不是說誰的技術差,而是誰有比較清醒的市場策略.N-Digital的畫質其實算不錯了..只要ISO不超過200的話,整個的細節真的是非常的棒.有玩過CONTAX系統的人對他們的畫質大概都有個底,如果有送過日本做CLA的人對KYOCERA的維修應該也沒啥意見.
現在ZEISS與COSINA合作生產ZM,ZF系列的鏡頭.也是遵循以前與KYOCERA合作的模式..德國設計,日本生產.當然也有少數是德國生產.我想..ZA的鏡頭應該是由SONY所買下的Minolta光學工廠繼續生產.只是ZEISS分別派工程師在COSINA以及SONY的內做品管監控以及T*鍍膜配方的處理.

ZEISS不是只靠像機產業生存.他是整個光學工業複合體,包含天文以及軍事等等的範圍.從天文望遠鏡 人造衛星的光學 戰車的射控系統 潛艦的光學儀器 工程測量器械都是ZEISS集團下的產品範圍.這些的獲利比起像機部門不知道高了多少 .像機部門只是一小部分罷了.會分別與哪個廠商合作是考量到市場因素.如果說SONY是ZEISS的金主這我無法同意.畢竟兩間公司的規模都非同小可,在各自的領域內也是執牛耳的地位..之前SONY的DC掛ZEISS鏡頭卻沒有T*鍍膜,我想可能也是價格定位考量或者是商業上的協定之類的..再說,sony跟panasonic這些dc的鏡頭不都是經由zeiss和leica的授權,給予他們光學參數及設計讓他們生產製造的嗎?nokia跟羅技新的視訊也是循同樣的模式來的....對SONY像機沒有蔡味的批評,這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個人主觀認定.畢竟所謂的味道更大的因素是取決於CCD跟晶片的演繹能力跟廠商的設定,當然還有使用者的拍攝方式..就算是底片上的蔡味,每個時期ZEISS鏡頭T*鍍膜的配方都不同,味道都不同,又哪來所謂的標準蔡味?各人是感覺zeiss跟leica鏡頭用上去還是有比較好,那這樣就夠了,不是嗎?

我想Leica也是一樣.每個時期的leica設計跟味道都會有差別..國外有不少人用M8拍出不錯的作品.如果有定期瀏覽的話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我想台灣對M8的批評應該有不少是對leica的期望吧.M8只是M系統數位化的第一步.以後應該會有更成熟的機身出現,能不能接受就見人見智囉..而能不能拍出讓人感動的感覺,我想應該要靠的是像機後面的腦袋跟雙眼,而非只靠手上的機械..

個人淺見
歡迎來到ZEISS FANS:http://zeissfans.net

我倒覺得 Contax TvsD 的效果,
是我有過的幾台 PS 級的 DC 中算一流的
包括 Canon PowerShot A70, A80, IXUS 60, IXUS 800IS
Nikon S1, S5
Contax SL300RT, U4R
甚至感覺比 Leica 的 C-Lux1 還要好

大概是我平常不太愛用高 ISO 來拍吧
400 的 ISO 只能說堪用

我是幾乎都用 ISO 80 拍

最大的缺點如同大家說的
用這台拍照需要一點耐性..

還有, 每次都被朋友笑拿戰車出來拍照


貼幾張以前拍的, 系統自動縮圖, 完全無後製的













i travell, therefore i am... http://juan.tw
Mocce wrote:
默默分享圖片吧!



我也來分享幾張:









這三張都是卡爾蔡斯鏡頭照的,但相機不是Contax耶! (各位知道是什麼牌吧?)
(我是來亂的! 看看就好! )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