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單眼相機,最重要的是鏡頭(不討論技術),這個觀念對嗎?

嘿嘿~我來插個花~

我對單眼機機乎是不了解的,因為我目前還是玩dc而已

不過以後一定會買dc的啦!但我曾聽過不少人講過,鏡頭確實是比

機身要重要的,就連我那個在玩單眼機的表哥也是這麼跟我說的~

難怪玩單眼機,真的是會一直敗敗敗,敗那個貴得嚇人的鏡頭~

我以後要玩單眼的話,我真要克制一下才行~^^
問題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光機身就有7,8種等級;鏡頭也有 7,8種等級,加起來有77,49種變化組合,

你說在哪一種等級下的組合,鏡頭變化會強過機身.....

配備只有77,49種變化 ,但是人的想像力是無限的,

說不討論技術,就好像賽車只看車子就能判斷勝負,不需要知道車手是誰..

不論技術, 我覺得要看拍攝狀況去決定誰比較重要

我比較偏向機身, 畢竟某些狀況要拍出照片得靠機身去拉高iso, 搶拍之類的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小弟沒用過14-45所以不與評論,但以小弟試過11-22跟14-42的差別,

一眼就看的出來不同,在試用時有拍朋友的照片,沒開閃燈光圈全開,

後來給朋友看了試拍的照片,他都嚇到了,因為連臉上的紋理都拍出來了,

我不用試也知14-42沒辦法作到這樣的效果,因為會場太暗了,

所以小弟感覺是好鏡真的有差,在同一台機身上就看的出來

朋友最近投資35-100,也是這原因,E3要穩定的價錢也要約半年左右

所以就先敗35-100了,價錢也較保值,

所以小弟認為是先投資鏡頭等有更高要求時再買高級機身

數碼年代,後制才是王道,鏡王如何sharp也不及ps的usm呀

買自己負擔得起最好的,用心去拍吧
所以好技術就可以把一顆鏡頭的解像力從 1980line 提升到 2580line 就對了?

好技術就可以把 ISO 1600 拍的比 ISO 100 的雜訊還低就對了?

好技術就可以用Kit鏡把五十公尺遠的山鳥拍到爆框還數的到羽毛就對了?

有這種好技術再來這裡說攝影器材不重要!


下次各位再看到技術至上文的時候,不要客氣,拿小弟這四句話貼上去!


我真的覺得很奇怪,這裡是器材版,本來就是要討論器材,每個人都來講的一副好像有技術就不用器材的樣子,那我們還研究啥啊 =____=|||


早期的手動底片機身,因為底片可以換,所以機身只要滿足特定的功能(講難聽點就是快門準,不會漏光就好了),反正測光可以手持測光表,鏡頭可以換,因此機身對照片品質的影響就比較小。

後來半自動機身,開始有了自動對焦功能,也增加了各種不同的測光模式(手動機身大多只有一種測光模式),連拍功能,因此在比較嚴苛的環境(飛羽、生態、潛水、微光)下,機身的重要性就變高了,例如機身馬達的驅動力、連拍的速度、對焦的速度跟準度等等。

但這時候主要影響畫質的還是底片跟鏡頭,機身是提升整個拍攝的順利度而已。


現在數位機身,感光元件作到機身裡了,等於影響畫質最重要的一環"底片",已經裝在機身裡,因此現在的機身重要性是變高了。


然而如果說以畫質來論,入門機跟專業機的畫質雖然有差,但是鏡頭的影響更大,今天就算拿一台機皇,但是配上一顆爛鏡,在相同的條件下,解像力幾乎還是無法跟 "入門機安裝鏡皇" 相比,畢竟就算是機皇,也很難不遵守"垃圾進垃圾出"的鐵則,也就是進來的影像已經色散了,機身能提升的真的是有限。

所以,與其投資機身,我會建議先投資鏡頭。

到你真的有必要用那部機身的時候,再換就好^_^
www.cycliving.com
kclee18 wrote:
數碼年代,後制才是王...(恕刪)


我認同後製可以改很大
所以我也不怎麼care機身預設發色一類的問題

不過說到sharpness. 鏡頭本身素質影響. 應該會遠勝過軟體銳利化
看了各位的回覆和看法,

小弟過一陣子要去買11-22了,

我的技術等就先不談了(當然是普普啦!)

但.....我就是很喜歡很喜歡照片看起來很銳利,

再來,就是喜歡色彩很飽和。



E500也已買了,它的操作、造型、重量也都很符合我的需求,

看來就是朝鏡頭努力了,

先買顆11-22,體會鏡頭對成相造成多大的影響,

很高興,但一切都是錢啦!

難怪大家都說鏡頭是錢坑!
與其投資機身,我會建議先投資鏡頭...
鏡頭是光學的東西...跌幅不大
機身用過半年剩多少錢?
機身電子產品的東西...給我有種像手機的感覺
明明沒有壞~出新機看到許多新的附加功能~讓人就是會想換新的...
D70->D80->D200->5D
350D->30D->5D

owen0618 wrote:
看了各位的回覆和看法...(恕刪)


樓主可以先看借的到11-22來試看看嗎,看符合你的需求嗎,

因為7-14才5萬多,約11-22的一倍價位,真要說的話小弟認為7-14會比較划算

頂級光學品質+內變焦鏡筒+實際14-28的視角,當然還有那個難以照顧的前鏡片(跟電燈泡一樣)...

11-22是拍人帶景方便,7-14就是廣角王者了,所以要看簍主想拍那一種較多

小弟都是用先借玩一下試用過才決定要買那支,這樣會比較容易買到想要的好物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