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難道這就是DSLR與SLR的宿命嗎

>> 然道CCD與觀景窗的入塵
>> 不管在怎麼小心都沒辦法防止嗎?
敝人第一次借到鏡頭來換,不小心就入塵了(400D剛買兩週),處理方式是從此不換鏡頭是也,好歹撐到技術練的比較好再說,免得白花錢。
鼯鼠五技而窮~早死早超生
MerlinWang wrote:
樓主可以參考小弟的慘...(恕刪)


這個也太複雜了吧...

希望真廠商做出 one click的...

就不用抖尿系統了

還抖一抖入塵了,根本就...唉....
http://senmingkao.blogspot.tw/
清塵點要看自己的容忍度,如果極少使用F11以下的光圈,有些細小的塵點是不容易拍出來的
如果太過龜毛有時真的會搞得自己緊張兮兮外帶神經過敏,弄個半天用最小光圈拍一張還要
放大來檢視,說實在...入塵永遠比你清的還快,適當就可以,所謂的適當呢,就是看你的拍攝習
慣和容忍度了,否則全幅機種的用家可就真的對那片超大的感光元件哭笑不得
我用350d一年
我也是受不了 cmos上有任何一個黑點
不過對焦屏上的小灰塵,我也是束手無策
所以就懶了,不動它

不過我換鏡頭的時候
除了注意相機的口朝下+非迎風處
我也會注意鏡頭屁屁接相機的那片最後一片鏡頭
我都會先看看上面有沒有灰塵
有的話,我都會先用空氣把哺吹一下
再接到機身

因為我直覺會覺得
機身裡面的對焦屏
按一次快門
它就會跳一次
很難保證它不會在裡面有微風
然後讓小灰塵貼到cmos上

所以到目前為止
我開 F22畫面都ok
aaaablue wrote:
這讓我想到Olympus的超音波除塵...
根據測試,真正有效而不是搞噱頭也只有Olympus的SSWF
其他廠(C,P,S)有待加油!
N家至今還沒對策...(恕刪)


嘿嘿
Nikon目前並不是沒有除塵的技術
而是內部認為技術還沒到達要求的標準
所以現階段還沒有要實際應用到機器上罷了
http://www.plurk.com/ehau/invite
戀鋒 wrote:
Nikon目前並不是沒有除塵的技術
而是內部認為技術還沒到達要求的標準
所以現階段還沒有要實際應用到機器上罷了...(恕刪)


Nikon對於防塵的對策,上次在寫真迷網站有看過工程師訪談(詳文請至寫真迷網站瀏覽),目前的型號,至少有兩種策略:

第一是把低通濾鏡與感光元件距離拉遠,灰塵落在低通濾鏡時,不容易在形成感光元件上形成髒點(不是不會,是較不容易)。
第二是盡量不要讓鏡室內部的【新可動零件】產生掉漆或刮落的碎片。

這兩點做法都算合理,如果將來再加上積極性的自家防塵措施,除塵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daitium wrote:
SLR這種問題比較少阿底片刷過去又是一片新的感光元件...(恕刪)


傳統SLR時代,的確比較少聽到灰塵造成使用者的煩惱,因為很少有人會用高倍率放大來檢查底片成像(數位攝影使用者經常用1:1的方式來檢視)。偶爾會出現的問題是沖印店沒清好機台或底片,相片上有白點或細毛的成像...。另外,更換底片時,若是遇上較硬質的細砂沾附在底片壓板、捲片軸、或底片筒頭的絨毛中,上片或退片時會拉出一長條的刮痕...碰到這個也是很慘(尤其是正片....)。
我同事的E1用了一年多從沒清過
當然也不需送元佑
上山下海跑透透...只能說SSWF確實有它一套
而我的D80用了半年似乎也有入塵問題

當然
各家有各家的好
只不過還蠻佩服O記的獨門技術
咱們N家當然也有獨門強項
只不過希望原廠能多聽聽我們一線消費者的使用心聲
這可是最寶貴的消費者回饋是不?
與其一味追求最頂端的連拍有多快,測光3D超級準,追焦超強...
我倒覺得"人性化的科技"也頗重要...
就如同Live View...
而當然光學本質的精進追求也不能少啦!
我同事以前的E1到是清過,
空氣中有些油漬黏到CCD還是沒辦法靠自己機身除塵!!
說到 入塵這個問題~

這時候 就感覺用O家還蠻幸福的~

至少 跟其他間比起來 似乎的確比較有效~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