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各大光學廠有各自的風格嗎??

rexpro wrote:
至於在下之前講的Minolta 單反可AF是因為以上這幾家只有Minolta 出單反可以AF(這也不表示
別家作不出來…)…...(恕刪)


這是指那一顆500mm f8嗎?反射式鏡頭?我想很久才聯想到...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文包 wrote:
如果原樓主問說各廠商...(恕刪)


是的,今天DSLR的世代,如果一個白平衡沒準,再冷冽銳利的鏡頭,也會變得鏡老枯黃般,偏暖還好,若是色偏沒拍RAW檔很難就回來了。

而同一支鏡頭拍攝jpeg,在D200上呈像會比D70飽和,這是早期D200剛出沒多久時,在板上的開箱測試看到的。若在富士S5,可能又有另一番見解,況且每個機身都有情境模式可供調整,不過大體而言,Nikon鏡頭偏冷是驗證過的。
我只說我有碰過的

C家:對焦快速、高ISO畫質優

N家:成像對比較高,顏色鮮艷

F家:寬容度較好和顏色飽和,高ISO畫質優

P.S Fuji的DSLR全系列都使用Nikon機身,故自己沒有生產鏡頭。
sg6072 wrote:
Fujifilm的特...(恕刪)


Fuji 的鏡頭(Fujinon)從 EBC 演化到 super EBC 顏色及成相上的確不錯(他以前出的中片幅機,有玩過的大大應該可以了解),不過很遺憾 DSLR 時代他就缺席了(只有在 DC 上曾出現),現在好像只剩醫療跟研究方面的鏡頭還有生產,至於 CCD 當然也有獨到之處,第四代 Super CCD 是在 2003 發表的,就是從這裡開始整合兩種不同特性的 CCD (HR, SR),HR 負責 "High Resolution" 然後 SR 負責 "Super dynamic Range"(SR已經出到二代了,S3pro上用的就是),果然團結力量大啊,只是用第四代的機種似乎不多。
歡迎使用 FON_IS_FUN 連線囉~~
您看得不夠久,看得不夠多,多多的看各家所呈現的照片,再加上各廠牌鏡頭在各家的搭配下所呈現的影像,您就可以看出個端倪出來。
您的問題真是個大哉問!
griffon wrote:
Fuji 的鏡頭(Fujinon)從 EBC 演化到 super EBC 顏色及成相上的確不錯(他以前出的中片幅機,有玩過的大大應該可以了解),不過很遺憾 DSLR 時代他就缺席了(只有在 DC 上曾出現嘆氣),現在好像只剩醫療跟研究方面的鏡頭還有生產


富士還是有在生產民用相機
RF的KLASSE或是Natura月光機以及135寬幅的TX2
120 SLR也有GX645以及GX680
這些都是用Fujinon鏡頭和Super EBC
很多人很哈的哈蘇XPAN和H2D
鏡頭其實也都是富士龍
只是Fuji很早就退出135 SLR市場了
所以很多人都以為Fuji只會做底片和CCD而已

另外Minolta除了STF這像獨門技術之外
對焦屏的設計也獨步日本
不過不清楚現在這像業務是否還有繼續營業或是移轉給SONY ......
曾經在某個論壇(年代久遠,實在忘了)看到以下這樣的妙喻:
非討筆戰,單純只是想到可以分享一下~

=======================================

蔡司、萊卡都很妙;施耐德的“妙”處就是不覺得妙,超凡脫俗,看上去像肉眼
感覺一樣。怎麼能做到這樣?《老子》雲: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鏡頭的最高境
界是什麼呢?依我一孔之見,最高境界的鏡頭就是“真水無香”,——沒味兒,
不附加任何偏好;次一等的鏡頭就是有難得的品位,沉穩、大氣、妖豔、動人、
溫柔、美麗、靈氣等等;再次一等就懶得說了。

以此為標準,施耐德乃真水無香,拍的東西看上去與肉眼的效果最接近,屬於鏡
仙;徠卡、蔡司鏡有脾氣,老徠卡是鏡儒,新徠卡是鏡妖,蔡司是鏡聖,羅敦司
德是亞聖。富士儂就只能叫鏡妓或鏡伶。此外,尼康、賓德叫鏡工(老實好用),
佳能叫鏡商(會做生意),理光叫鏡販子,美樂達是鏡狂(學功力一流,常做些別家無法
做出的冷門優良鏡頭.),瑪米亞叫鏡小家碧玉,柯尼卡叫鏡猴
(歪掰),海鷗叫鏡農(取其樸實、自然,其實海鷗早期的120鏡另有一種淡淡
憂鬱),至於其他,因為沒什麼風格,不入流,統統叫鏡七十二家房客了。

=======================================

CANON的話..有名的就是那些L鏡,但也不便宜!
鏡頭廣角群不多..較多望遠的(跟NIKON比,也有人會說,要廣角選NIKON,要望遠選CANON)
以機身來講..有比較多系列可選(也會讓你更敗家)..
另外有焦點偏移的問題..暫時應該不可能出有防手震的BODY,不然IS就沒搞頭了!

NIKON有人會跟你說他們家的鏡頭比CANON便宜(大多數同等級的),
以小弟的經驗..NIKON的BODY跟CANON比,給的功能比較多..
顏色珍的比CANON冷,也可以說CANON會偏紅..

O家,雜訊可能會比其他家稍微比較高一點(告人認為),但顏色也不錯,較真實,
目前鏡頭群就那些..但未來不一定,因為現在有幾家廠商也加入了4/3規格,
或許未來也可以"直接"裝L家的鏡頭..

富士..不用說了,顏色很漂亮,很適合拍人向..顏色寬容度也比其他家好很多,
但..舊系列對焦慢的缺點不支改了沒..

P家..也是不錯..不過好像有焦點偏移的問題,但原廠好像有放出自行調焦的功能,
這方面至少比CANON有心點,機身也是便宜又大碗的!
顏色表現也不錯..算偏冷真實的吧..但小弟對他家的白平衡到是頭痛,抓不好!

Sony..不熟,
只知以前Minolta的色很憂,滿毒的,不過雜訊跟O家類似算是高一點點,他家的新原廠鏡很難找,印象中很多大大建議去香港找!賣給S家後..就不知支了,Z家新鏡頭裝上去不知還有沒有原本Z家的味道!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針對Minolta的雜訊抑制問題來點小小說明~

M家的雜訊以DSLR加入AS以後有一點不同,之前的機種以RD-175和RD-3000為主
相較於同時期的DSLR(ex:Canon D30)RD-3000雜訊甚至可以與之匹敵
而RD-3000是兩棵CCD拼成,單棵面積是比D30小的,所以當時Minolta是有相當好的雜訊抑制技術

ps:這台RD-3000是小弟的收藏品之一,所以我對他的畫質滿了解的^^

但加入AS功能的DSLR面市以後則以KM D7D ,D5D ,A100為主
可能是因為AS運作產生熱能,雜訊表現略遜於C,N,但跟同有SR的P家則為差不多XD~
但比O家則是好多了~3/4的雜訊抑制目前也有漸漸改進的趨勢(捨棄Kodak CCD改用其他的CCD)
我認為是Kodak CCD是造成早期3/4系統雜訊較高的原因(Kodak產的全幅機身一質以來也有雜訊較高的缺點)

但Kodak和Fuji身為底片大廠,本身對色彩校調的功力不言可預~這是這兩間公司生產的SLR機身特色所在
而Konica跟Minolta合併以後對機身色彩校調也有不同的見解,至少跟M原來的感覺有相當的差異
這點再我用RD-3000和KM D7D交互對比得到的結果(D7D發色較 RD-3000豔麗非常非常多)


presario2833 wrote:
這是指那一顆500m...(恕刪)


對,在下指的就是500/8…

還是建議樓主,多去看看照片,雖然各家有各家的好,每個人對照片的要求都不一樣…
KM D5D+sigma 17-70 macro+sigma 30/1.4+KM 50/1.4 new+KM 100/2.8+KM 100-300 APO+Me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