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疑問]APS-C與全幅式還有4/3的系統各差別在哪???


我本來跟大家一樣,很擔心Four Thirds系統在高ISO值的表現,但是實際上拍照結果,根本不需要擔心雜訊的問題。
我用ISO 800拍照,送FDI沖印放大 4.5 x 6的照片,相紙上幾乎完全沒有雜訊,細節也保持得不錯(照片是SHQ 直出JPEG,只用機身設定值)。
去年也是這時候才從 Canon 300D 轉換為 Olympus E-1
Canon 300D 也是 L 鏡買不起,能買的又看不上眼
Olympus一樣銀環鏡買不起,中階我現在也只有 14-54 這顆鏡頭
不過 Olympus 低階鏡頭的實力實在不可小覷
14-45, 40-150 還有 35mm F3.5 Macro
這三顆鏡頭就夠玩了
日前我已經入手 35mm F3.5 這顆
打算等日後新版 40-150 F4-5.6 這顆出來
再來評估要買 F3.5-4.5 的版本還是新版

雖然有人認為要買就該上 50-200 這支
但是我認為以輕便出遊而言
40-150 是比較合適的,畫質也極佳
長焦鏡目前我是先用 Sigma 55-200 撐著....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夠小夠輕

另外為何當初不繼續用 300D
一方面是 300D 實在問題多多
另一方面是 Canon 實在不夠進步
數位化面臨到的技術與問題,都還在用底片思惟
不像 Olympus/Minolta 這兩間創意多多
加上當時 Olympus 成功的把 Live view 加入到了 DSLR E-330
使得當下就決定跳巢了

至於當初為何是選 E-1 而非 E-330
因為 E-330 太貴而且翻轉角度還是不夠多
所以我決定繼續等
先用受人好評的 E-1 撐著....
全幅、APS、4/3的不同點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
會造成在焦長轉換率的不同
全幅為*1、APS為*1.5(N/S/P)/*1.6(C)、4/3:*2
以焦段來說:
徧好廣角者,用全幅系統較佳
徧好望遠者,用4/3系統較佳

4/3系統切入點為CCD與軟片的差異
軟片的感光面為平滑的平面
CCD的感光面有如砂紙般不平整
影響:
軟片不需考慮入光角度
CCD需直射入光,才不會有受光量的差異
因此:
4/3系統的設計乃是強調光的直射入CCD來做為賣點
所以:
4/3系統的鏡頭鏡片會比CCD大,以確保光的直射
而全幅系統(135mm)大多是感光原件比較小,就造成了週圍的光量較暗的情形

在感光元件的設計上
因為感光元件的大小不同,如果相同的像素
感光元件的密度就會DC>4/3>APS>全幅
但密度高就會產生熱
造成了高ISO時的雜訊的差異
C家就是靠著CMOS和全幅的優點,得到了高ISO時雜訊表現最佳的寶座

個人推測在鏡頭的設計上
因為成像在感光元件的面積不同
使的最大光圈也不同
也就是一樣口徑的鏡頭時
感光元件愈小,光圈愈大
所以小DC也是有F2.8
O家的頂級鏡可以做到F2.0
其實換算焦段有點騙人的感覺,
不管是 APS 還是 4/3,
其實望遠端根本就沒有 X1.5, X1.6, X2...
只是把旁邊裁掉而已,
也就是 200 mm 不會真在 APS-C 上變成 300 mm,
只要把 200 mm APS-C 的鏡頭套在全幅相機上, 跟 300 mm 的傳統鏡頭裝在全幅相機上,
各拍一張, 就知道有沒有 X1.5 了...
把 300 mm 傳統鏡頭拍出來的部分裁成跟 APS-C 200mm 一樣大小,
拍攝出來的物體大小應該不會相同吧 (?)

廣角端也不用說了, 裁掉四個邊, 一點都不廣了...

所以說望遠端有優勢???或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吧...
可是鏡頭的設計上,傳統和數位的鏡頭設計上還是不同的
klein3358 wrote:
其實換算焦段有點騙人...(恕刪)

如果是這樣.....那我只要買顆 7-14mm 來拍就好啦......
後製時把 300mm 的範圍裁出來就變成 300mm........= . =
要什麼焦段有什麼焦段。

問題是....這樣會與換算成 300mm(150mm)的鏡拍出來的成像品質一樣?.....
yameme wrote:

如果是這樣.......(恕刪)


先說, 小弟並無意筆戰,
只是說出看法而已...

yameme 兄所言甚是,
一顆 7-14 拍出來的東西依照比例裁成 300 mm 的視角,
畫質當然不能跟真正的 300 mm 拍出來一樣...
我的意思就是這樣阿,
就好像 APS-C 的 200 mm 裁掉邊後等於傳統相機的 300 mm 的焦段 (畫質?)
而廣角端又佔不到優勢...也難怪一堆人的終極目標是全幅...
我想今天如果 5D 賣的跟 APS-C 或 4/3 價錢差不多,
不想上 5D 的請舉手...... 或許這時小片福的優點全不見了......
klein3358 wrote:
先說, 小弟並無意筆...(恕刪)

其實二位大大提的這個問題我也覺得很好奇
它真的是*2嗎?
小弟會另外發篇文來請教其它先進
看是否有大大同時有二種機身及同焦段鏡頭的測試結果!
希望大家能多多提供證劇
haidan
klein3358 wrote:
先說, 小弟並無意筆... 不想上 5D 的請舉手...... 或許這時小片福的優點全不見了......(恕刪)



舉手

老師!

5D發色我不喜歡

除非他的發色跟O家一樣

loser4925 wrote:
跟焦長轉換率一點關係都沒有啦! 純粹與放大率與涵蓋率有關。
再說,要不是不知道 FF 的放大率只有 0.7 不到,我也會跟你一樣。


如果真的無關的話,那應該沒有人看了120的觀景窗後痛哭流淚吧...
因為很大,很清楚~~

放大率與涵蓋率完全相同的狀況下,135的觀景窗硬是比APS大.就如同120的狀態一下.
這些就是片幅因素造成的.
但是還要考慮到 放大率與涵蓋率 ,狀況會複雜許多.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