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r300 wrote:
大大意思是說用18-...(恕刪)
給你拍拍手~
其實我也在想為什麼大家一昧的追求大光圈

前後景深的深淺跟被攝物的前後距離有絕對的關係~
記得曾經老師有教過~只是我忘了很徹底
只是大光圈似乎是比較速成的方式~只要開大光圈...前後景深應該都會壓縮的很小~
driver300 wrote:
為什麼說拍人像普遍喜歡用淺景深的手法?
應該說, 因為攝者想要強調被攝者 (主體),
藉由淺景深把背後的雜物虛化, 不要影響觀者的視覺焦點,
強調景深深度中依然清晰的主體, 讓觀者能更專心看到你要表達的主體.
這是比較通用的手法.
snowmen wrote:driver300 wrote:
為什麼說拍人像普遍喜歡用淺景深的手法?
應該說, 因為攝者想要強調被攝者 (主體),
藉由淺景深把背後的雜物虛化, 不要影響觀者的視覺焦點,
強調景深深度中依然清晰的主體, 讓觀者能更專心看到你要表達的主體.
這是比較通用的手法.
還是不太了解。沒有後面的景色,如何能表現出來整體照片的感覺?現在看也沒多少照片用奶油還可以拍出非常棒的作品。(有,但是不多)
常看到很多人貼的奶油人物照,全部都只是看了覺得~喔~麻豆還 ok 看。就這樣沒有其他的感覺。這樣真的很膚淺。夢幻?真的要夢幻請後面佈置後景吧。
大多能給感觸的,都是把後景雜亂也照的至少有一定輪廓出來,而不是那一種奶油味超重的。
而且也真的不知道這種奶油味超重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真的是拍麻豆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看時尚雜誌都不多這樣玩?真的不想買雜誌,也可跑去 Photo.net 上看 Top Photo,Fashion 裡頭 Top 100 照片,只有三張有奶油,而且在那種後景顏色以及衣服著色,奶油拍的更有感覺。例如這張:http://www.photo.net/photodb/photo?photo_id=4559990
衣服配色、光線、後景顏色等等加在一起,才是拍攝麻豆的重點。
不是奶油。整個糊調的奶油根本看不懂在拍什麼,除非已經有很切確的 "除了麻豆漂亮" 以外的意義。況且大多大光圈鏡頭,在最大光圈下根本不是 Working Aperture。
driver300 wrote:我原本在底下寫了一大串落落長,
怕大家懶得看, 我先把結論寫在這邊好了.
散景好不好看各人有各人的解讀;
也不是說一昧的追求淺景深就會有好看的散景.
糊過頭也不見得是好事情.
有時適度的保留背景的線條, 以及利用鏡頭特性營造空間關係,
整張照片反而更活, 更能告訴觀者您想要表達的故事.
所以我後面那串提到 "比較通用的手法",
是在回應樓主所問的 "拍人像照片好像用淺景深感覺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