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嘎...修出這種色擇是真強者啊...
可是好累喔
我根本就懶得用Photoshop
都用Raw Shooter Essentials 2006
調WB.Tint.曝光.補光.亮暗部反差.飽和度.色調
這樣我就很滿意了...
還是很感謝GeorgeC兄的後置教學分享,
讓大家對於軟體後置有更清楚的操作,
對於Photoshop的功力也有幫助喔!

我想對於拍照當下的思考以及後置的處理,
兩者還是可以併行的,
尤其在這數為當道的時代,
後置確實可以多少彌補當初拍攝的不足,
讓攝影者求得更完美的照片!
我也認為
有這麼棒的工具
為什麼不去用它?
為什麼不能依心裡的感覺去創作這張照片?
其實, 後製也算是一種藝術
一種結合攝影與想像力的另類創作

樓主也提到 "適時、合宜的修圖"
經由修圖而能強烈凸顯照片所要傳達的含意
產生一種能衝擊人心與感動的作品

除了用相機構圖外, 另外學會強化照片的結構技巧
能化腐朽為神奇, 才是厲害之處啊~
ckf5983 wrote:
都一昧的覺得一定要後製
非要把照片搞的很艷麗(個人感覺)歹勢
那不是失去你原有拍照的感覺了嗎!?無奈
以前傳統相機時誰有再作這些動作呢!!!
到底是把構圖重要不知
還是後製把圖片搞成根本不可能的景色出來才叫照片的嗎!?



所謂的「後製」,並不一定是非把照片搞得很豔麗不可。如果我想把照片去色、變成黑白;或者降低飽和度,也算是後製的手法。就看拍照者想要表現的內容而定。
原有拍照的感覺是什麼呢?是「紀錄當下的真實」還是「呈現創作者的想法」呢?
想必都有吧!
如果你拍的是一張紀錄事件的新聞照片,你當然不能用任何後製手法去更動、合成。但這個概念不見得適用在創作上(當然構圖的基本概念不能少)。

對「後製」這個程序太敏感的話,大概連RAW檔都不能拍了吧!因為CCD收到的資訊要轉成JPEG檔,也是要透過韌體還進行訊號轉換;而RAW只是一堆亮度與電位的訊號,對人的肉眼來說完全沒有意義(有人可以直接看得懂數位圖檔的位元內容,然後大嘆「哇,好真實」的嗎?),RAW號稱是數位底片,但還是要透過Converter作數位類比轉換,人眼才看得見類比的圖像。問題是RAW converter轉出來的圖片,創作者沒有必要一定非要照單全收,一個bit都不能動才叫做照片吧?
小弟目前跟隨國內知名攝影老師學習的感想是, 一張好的照片是要能表達出個人的主觀意念, 若能藉修圖而達到自己所要的感覺, 且讓觀賞者有同樣的"體會", 那麼這就是一張好照片. 我想若拍攝者的素養不夠, 就算後製功力很好, 充其量只是把圖修得看起來很漂亮而已, 而這種缺少內涵的照片到處都是. 結論是: 先充實攝影技巧與觀念的修為後, 即使需要後製也才有依循的方向.
其實弟認為, 使用各家的名機名鏡, 難道就不算後製 ?

"發色" 說穿了, 也不過是相機鏡頭在幫您後製...

謝謝原作者的分享, 誠如幾位前輩說的,

"能感動人心的, 即使上面都是一堆雜訊, 依然是好照片 ..."
呃~~雖然曾經小小發過誓不討論後製不後製的問題(台灣發誓不會死人,還好
不過還是忍不住.....想小小的聊個兩句

後製與否的問題主要的題母是「是否為美」
有人認為反相為真才是美,覺得過度的後製反而破壞原生的美感......
有人認為相片的美感全程都是人的意念,其中包括對器材的了解甚至到後期的沖洗......
而我小小小小的認為,如果題母是「美」
那麼只要攝影者的使用範圍內的多數人是覺得美的,那就是美
而且色調也是極度需要「美感」來表達和呈現,缺乏色彩調性美的人是調不出那樣的色彩的
當然,具有調性美的人也能選擇不那麼做,總之~~只要是美的,那就對了

另外....GeorgeC大~~有想把這教程做個ACTION嗎?

jeshian wrote:
在拍攝進行時,全力揮灑你的攝影能力,
在拍攝完成後,也盡力揮舞你的後製能力,

任何絕佳的照片,都有後製的空間,除非您認為已經達到100%完美,
但絕佳的照片,也不僅僅只是靠後製能力,

保留真實感,也是後製的能力之一囉!(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我太贊同了!

根本說得100分正確!
後製的部分也是很有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自己高興就好了
感謝分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