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討論]五萬以下的入門DSLR選擇

張小偉 wrote:


沒錯 其實有部份的特性是無法使用軟體修改的~ 在當初拍照的時候就決定了多數的性質~
所以其實好的鏡頭跟比較便宜的鏡頭還是相當有差的,不然好的鏡頭怎麼會這麼賣呢~?
即使ps這種神器~ 也無法改變許多照片的~~~ 就像是樓主說的~~ 失焦~
其實淺景深的東西或許ps可以做出來~ 但是要做到相當自然 猶如一隻頂極鏡頭拍出來的模糊實在也是很難~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西川和久的應該去看看他對系統熟悉度如何
看看D7D那篇吧,拍到MODEL看起來有肝病

另外D5D那篇明顯的看起來比較熟悉了,不過要注意他的設定是"有用PS後製"
其中用了USM,看報告,不要只看熱鬧,也不是看美眉,確定他的測試條件比較重要
--
實際上來說,不是D5D銳化怪異,而是在於NIKON的設定怪異
NIKON的D70系列是不調整機身設定下拍出來的色彩只能用"怪異"來形容
D50就明顯強很多,其實拍攝JPG檔案本來就是要求低後製需求,機身幫忙後製是"必要的"作為

不然不如去拍RAW
以D5D來說,JPG丟到PS裡面去會判定為8bit色版,檔案大小在600萬象素底下看來高達6.9MB
而PS內部記憶體則會耗掉17MB左右
不過拍張RAW,用DIMAGE MASTER開起來,存檔為TIFF的時候,色板為16BIT
檔案更高達"34MB"

只能說是....JPG本身就不是給你用來作為大幅度後製的產品,而NIKON卻一直到了D50才想開
令人覺得很詭異:P

其實五萬以下,只要看各家的中高階就好
KM的D7D,CANON就只要看20D就好,因為根本就在預算內:P,NIKON則是已經在這塊裡面缺席很久了
D70並不足以作為和D7D或是20D對戰的產品,應該要等待D200

如果要進M家,請先注意以下幾點
1.你對鏡頭沒有包袱
2.你對於在各大拍賣網上面撈鏡頭有偏好(是的,某些好的G鏡已經停產了,像是28-70G)
3.不介意副場鏡頭較少
4.不介意鏡頭低中高階都有那種前面會轉的(就是沒有IF啦,M家的鏡頭有IF的比例比較低)

介意這幾點的請上C或是N家:)就是這麼回事吧
只是說是這麼說,DYNAX 5D還是賣到缺貨,連帶的鏡頭也水漲船高Orz

機身是一時的,買了只會跌價。
鏡頭才是永遠的,鏡頭的光學素質不好,機身再好也是白費.......
不過我不建議買副廠鏡,雖然Sigma/Tamron有不少鏡頭都解析度都很高,但.......
鏡頭的解析度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Sigma/Tamron的鏡頭解析度都不差,但是飽和度高,對比低.....
在拍人像時,這樣的鏡頭沒什麼不好,解析度夠高就好了!
但是拍風景時就會發現拍出來的照片沒有層次感.......
Tokina的鏡頭顏色清淡,層次感不錯,但是見光死........
所以基本上我都不太建議買副廠鏡,而且副廠鏡折價高,要買的話也是檢二手就好了!


關於這點, 我有同意, 也有疑惑, 個人目前尚未買過副廠鏡頭.
最近在比較20到80這附近的變焦.

主要可以比較的有:
A. NIKON AF 24~85mm F2.8~4D (約17,500元)
B. NIKON AF-S 28~70mm F2.8 (約51,000元 )
C. TAMRON SP AF 28-75mm F/2.8 XR Di (約13,000元 )

以這三支來說, 看你要比較的是什麼,
若以焦段+光圈, 那A就OUT了
若以焦段+價位, 那B就OUT了

以A,C兩支相比, 不知哪一支的成像品質較佳呢?
如果C的成像較佳, 同價位又有大光圈, 那有什麼理由買A呢?

大家討論看看?
別當基本教義派.
我現在很喜歡副廠鏡頭~ 特別是 sigma

對於他的鏡頭實在沒啥話說~ 比原廠便宜~ 也漂亮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五萬塊嘛~

倒是有個方法!
買台基本DSLR KIT(廠牌不限)
然後買一些攝影書(入門到進階)
努力拍努力學
每次拍完後,就回來檢討怎樣可以拍的更好

相信久了之後
拿KIT鏡一樣可以拍出感動的畫面!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Minolta
對這個系統不熟,也不太建議。
首先Minolta對於機身的開發似乎比鏡頭更專注。
新出來的幾支鏡頭,所有的規格都和Tamron相同,雖然原廠沒說,
但是在鏡頭構成,重量大小都相同的狀況下,幾乎可以推斷這些鏡頭都是Tamorn ODM的.....
另外D5D機身對於相片加料太誇張了!
上DCWatch看看D5D的照片,已經銳畫到不自然的程度了...比D50還誇張不少.....
任何好鏡上到這樣的機身都會完全失去其應有的特性.....


KM對機身應該是不怎麼"專注"才對,不然就不會在這數位時代裡只出了兩台DSLR(D7D、D5D)
連你說的小眾P社現在都出到DS2了
而M的鏡頭除了現存的兩支SSM鏡不要算在內,在相同等級範圍之下一般都比C、N來的便宜,
新出來的鏡頭應該要實際比比看才知道和騰龍的鏡頭有無差異,外觀就算一樣但是鍍膜不同拍出來的東西會差不少,
而銳化的問題應該只是機身設定的問題,我倒不認為這會讓鏡頭特性消失,不同系統加上不同的設定,拿RAW檔來比較會更適合一點
http://leox243.blogspot.com/
說真的,我對於KM的系統真的很不熟...........
至於KM在機身上的開發,我認為是很認真的!至少CCD防手震就可以證明KM的用心。
至於P家的DS,DL,DS2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完全稱不上用心......
Pentax的用心是在APS-C鏡群的開發,品質不錯,且有完整的策略(Road Map)
不知道對KM系統叫熟悉的人可以說明一下KM對於APS-C鏡群的發展嗎?!
我說的KM新鏡和Tamron很像,疑似ODM是因為幾支新出的鏡頭,
其鏡片組成,幾群幾枚,重量、大小都幾乎一模一樣.........
鍍膜若不同,會影響的是抗耀光、鏡間反射,但對於色散和變形是沒辦法用鍍膜克服的。

關於副廠鏡,我不喜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以拍風景為主。
拍人像重要的是鏡頭的光圈、解析度。拍風景注重的是對比和色散。
而對比和色散可說是Sigma和Tamron的弱點。
而且我不建議別人買副廠鏡是因為折價太高。
大部分的人難免都會換鏡頭,但是若買新的副廠鏡,到時脫手虧損不小.....
但是不論是哪家的原廠鏡,只要評價不太差,脫手的價格都還不錯!
所以對於副廠的鏡頭,我都會建議買二手的!

關於yiming兄提的三支鏡頭,我會選A。
因為A焦段到24,往下銜接12-24不會有缺失的焦段。而光圈上也算是可接受的。
B先不論,價格太高........
A和C相比,C的解析度當然勝過A
色調是比較主觀的部分,我喜歡A的色調。
至於對比和色散,C當然是和A沒的比。
DS剛出來時,鏡頭真的很難買,所已有一陣子想換Nikon系統,
所以對於Nikon的鏡群有一點點小小的研究...........

其實在發文時,有些部分寫的不好引起大家誤解。
首先所謂的五萬元是指入門的所有花費,不是光指機身。
不少人想要一機一鏡三萬元稱著,但大部分的人在購入DSLR 6~12個月都會花到50k左右。

再來對於Canon系統的看法................
如果有17-40/4L + 小小白這樣的組合,那絕對會讓用家非常滿意,
進入Canon系統,很難對L鏡產生抗體的。畢竟L鏡真的是好鏡頭..........

至於D5D的jpeg,除去西川和久那篇,其他的sample看來,D5D jpeg的走向是比較像D50的。
這樣的jpeg看起來很討喜,但會讓鏡頭的差異性變小,
狗鏡拍起來很討喜,看起來不爛,但是好鏡的特色、長處無法發揮。
那為何我還會推薦朋友買D50?因為Nikon的鏡群我覺得不錯。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大量的拍RAW,圖檔大,處理也麻煩。
jpeg加料會讓鏡頭特性消失,之前我是依sample判斷,
之後是有網友做D50+DX17-55 VS DS+Sigma18-50EX的測試,
D50+DX17-55高對比的特性居然在搭配D50時消失了,完全證實我的看法.....
這有何差別?以拍黃昏的色溫照為例,
D2X or D70 搭配DX17-55時,天空雲彩的層次感很好,明顯的感覺一層層的。
但D50+DX17-55顏色上很漂亮,但是雲層感覺上像是一片的,沒層次.....

C/N這樣的大眾系統是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像Pentax/KM這樣的小眾系統,玩家會更團結。
大家可以上PFC & MFC看看。
KM我真的不熟.....但是Pentax的玩家都是很友善的!
曾有人在PFC問Nikon系統的選擇,照樣會有玩家回答,而且不會一味的說Pentax的好,
反而有人想進入Pentax系統,還會有人跳出來說出Pentax的弱點.....^_^\\\......

其實很多人選擇副廠鏡頭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價錢"
尤其是N家跟C家的用家
小白跟小黑的價錢 不是說很多玩家都玩的起的
這個時候 為了達到同焦段 同光圈
只有選擇副廠鏡頭
雖然效果不見得會比原廠的好
但至少感覺是一樣的

說到這個 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在同焦段 同光圈的條件下 原廠的鏡頭表現出來的感覺會比副廠好"
當然也會有例外啦~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
"因為原廠的鏡頭會針對本廠生產的相機下去作設計 作調整
同廠牌的相機跟鏡頭配合度一定會比副廠的鏡頭來的高"

拿Sigma 18-125mm這支鏡頭來說
它可以給C家N家P家S家的相機們用[OM家的4/3系統不能用...QQ]
S家在設計這支鏡頭的時候
應該是針對他們的相機下去做調整
每一家的相機在基礎設定上都不盡相同
所以當然在表現上也會不盡相同

這只是我個人一點想法
歡迎大家來找碴~QQ

batjames wrote:
拿Sigma 18-125mm這支鏡頭來說
它可以給C家N家P家S家的相機們用[OM家的4/3系統不能用...QQ]

歡迎大家來找碴~QQ


OM家其實也可以用Sigma 18-125mm!
只是廣角換算下來只有36mm比較不好用而已....
D50拍出來的JPG檔案一般來說多少???其實只須要問這個就足夠了(D5D拍出來印象中是幾台中最大,約5MB-6MB)
另外拍出來有層次和拍出來一片要看到實際相片才知道,只是聽起來比較像是某區域曝光爆掉了

拍那種場景需要點測光,然後視情況增減
D70的相片看起來層次好則是因為原本預設的對比就偏低(偏低,就可以顯現出比較多的層次
說好聽是好後製,不過小弟說過了,其實認真想想,這種作法只有不提供RAW格式的機種才需要)

其實真的要比,請用RAW比,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至於走向像是D50??唔,D5D算是D7D的走向加強,D7D則是KONICA調出來的顏色
不過算算時間好像D50比較晚出,大概是D50學D7D吧(不負責任推論)
其實應該是不能這麼看低,D50或是D7D還是D5D的本來就沒有誰學誰的問題
調整色彩的廠方人員說了就算要說誰學誰搞不好引起大戰也說不定:P

至於原廠副廠,只要有需要就買,就是這麼回事
不用考慮啥原廠副廠的,有必要,買下去,至少拍的到和拍不到就有差
另外鏡頭好壞是"人"才是重點.鏡頭僅僅是工具而已
不然挑住C家的眩光猛打,C家L鏡大概得死一半
只是這時候小弟就會說"誰叫你去和太陽對幹"

鏡頭只要不要爛到離譜,基本上只要摸熟特性就是好鏡頭
如何運用手上的鏡頭紀錄感動回憶才是重要的:D

--
附帶說明一下
對KM來說,沒出APS-C鏡反而可能是好事情,這樣就不用顧慮到以往出來的APS鏡頭和用戶
到時候有能力直接就出135 FF機身算了,認真說起來,至少新的SSM鏡頭都是以135來設計的這點來看
未來應該是有可能出現135片幅的機身低,只是....買不買的起就再說吧
沒出APS鏡頭的好處很多,包括M家使用者購買意願也會比較低一點,未來轉進135片幅的時候阻力也較低
此外,據說三支APS鏡頭裡面的18-70應該是M家本家產品,只是一樣是給湯姆龍代工而已
據說原型就是M家的28-105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