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Kuo wrote:小尺寸印刷、例如A4以內、通常需要200~300dpi、因為這是近距離閱讀的刊物、精細是必要的但A3甚至對開全開的海報、往往只需要150dpi甚至更低(圖片、文字例外)因為這種尺寸的印刷物不是近距離觀看用的 可是剛好像婚紗這種東西, 大家應該都還蠻吹毛求疵的....就算你放到40"的照片, 也往往有人會近距離的貼上去看,所以解析度太低的話, 應該還是不行的吧?
終於看完了,一直都在潛水,剛好看到這一篇,講一講我的經驗,20幾年前我就是所謂的婚紗攝影師,公司名字叫羅門,不過已經倒了,記得以前這個行業好像沒那麼複雜,攝影器材也不像現在數位相機那麼普遍,不過我們跟同行都是用120的,大部分都是哈蘇、mamiya的,我們公司是用mamiyaRB67,老闆考慮的可能是1、便宜2、便宜,3、......不過它的旋轉機背真的很好用,就是故障率比較高,一間攝影棚一台大型+字腳架,有輪子的,左右各一台mamiyaRB67,一台裝90mm、一台裝180mm,90mm拍全身及雙人半身、180mm拍特寫,用ET閃燈,光圈固定F8,因是鏡間快門沒什麼差,一般都用125、一位女助理負責擺姿勢、一位男助理負責燈光、裝片,還有二隻鏡頭都裝上Nikon 2號柔焦鏡片,幾乎試過所有的柔焦鏡片,包含哈蘇、佳能等,我還是覺得Nikon 2號柔焦鏡片效果最好,所以加上柔焦鏡片後解析度就沒那麼重要了,我是覺得不刻意去比較的話,客戶根本分不出來是什麼相機拍的,而且67那麼大一台,看了就很專業,拍的一定沒問題。至於拍攝內容,我們公司是很自由的,因為老闆是商業攝影科班出身,很少規定我們怎麼拍,只有客戶必選的姿勢、場景必拍其他沒限制,只是每個攝影師都有他一慣的拍攝方式,所以助理比較累,要適應每一個攝影師,所以常會聽到助理們談論,喜歡跟誰拍,不喜歡跟誰拍,我們公司可以說是台北婚紗外拍的鼻祖,所以剛開始我們都是以外拍為主,說實在我喜歡外拍自然光的感覺,但外拍比較累,如果是新郎開車還可以多帶一位男助理,若是坐計程車就只能帶女助理一位了,背道具器材都自己來,一台機身、二隻鏡頭、腳架、反光板等,光圈一般都用F5.6或F8,11以下很少使用,除非豔陽高照,逼不得已,為什麼?不知道,可能是解析度比較好,景深剛好吧,至於背景模糊,客戶好像比較沒什麼意見,但人物模糊,像新娘在前新郎在後打模糊,或相反過來,比較不能接受。至於構圖放大,67比剛好放8×10、10×12,所以公司要求攝影師拍照時,就要決定放大畫面,不准格放,除非客戶要求,所我們都用磨紗對焦片,先構圖在對焦,這樣拍攝數速度比較快。有一點自豪的是我們公司的sample照,都是用客戶的照片,沒有請MD拍,每位攝影師自己選自己的sample,如客戶指定攝影師要加指定費5百元。那個時候相片好像只有修新郎新娘臉,其他也沒什麼好修的,不像現在還要後製、白平衡什麼的,以前我們學攝影的觀念是,按下快門就決定一切了,就像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按下快門時連沖片藥水溫度時間都決定了,我是不了解現下一些拍照的想法,是不是再按快門時,想的是ps要如修如何改,還是什麼都不想拍完回去再用ps慢慢修,以前常用用正片800度增感2檔,先用黑白沖再沖彩色負片,沖出來粒子破碎,色調詭異,我想ps也改不過來。好了廢話一堆,我想板主只是想表達其蒙子爽不爽,跟相機好壞無關,但身為專業攝影公司,就應該表現專業的一面,就應該使用專業器材,才不會愧對消費者。不過專業器材的定義現在好像比較模糊,以前120專業,以前我用nikonF2A(備用機FM2)、CanonNewF1(備用機A1)
小弟今年五月拍完婚紗,攝影師用的是CANON 5D ~ 至於用什麼鏡頭,我就沒仔細研究了!!不過看的出來,上面有紅色橡皮筋啦!!我自己是用N家,當初有跟婚紗公司及攝影師溝通過,他們同意讓我們側拍!!※除了棚內!!於是拍婚紗的時候,我自己就帶了D200跟D80去拍!!棚拍跟外景分兩天拍(天氣因素),外拍時,我老婆他妹妹拿D80幫我們側拍!!休息時,或是拍我老婆的時候,我也會拿D200來拍!!攝影師人不錯唷!! 有時候還會拿我的相機來幫我們拍!! (這些就不收費唷!!)黃昏在竹圍漁港拍夕陽的時候!! 還順便教我怎麼壓光拍攝!!感覺蠻棒的!!最後婚紗照只挑了36張~因為兩次側拍,加一加就拍了六七百張了!!好像沒講到重點,其實我覺得大光圈的鏡頭在運用上彈性會比較大!!有時候背景有些複雜~這時候大光圈的淺景深也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