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Canon 350D與M42鏡頭的移焦問題

guesswho461 wrote:
這問題會不會是出在轉接環的合焦指示燈是不準確的?

在給hiroyuki兄的回文中提到,這個問題如果不是機身的AF module就是接環上的chip,貼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大家用這個組合的一些經驗與心得。

一般而言,只要卡口距相容(鏡頭接環到底片平面的距離比相機卡口到底片平面距離大到某個程度),轉接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在成像的光路上有一部份光線會被反射到AF模組,AF模組就以這部份影像對焦,轉動對焦環時這一部份影像也會改變,AF模組就依此判定是否準焦。所以,只要一個鏡頭能裝上另一個鏡身而不影晌光路,AF模組就可以工作:換言之,AF模組不會也不需要知道機身上裝的是那一個廠牌的鏡頭。

正因為如此,AF模組是不能準焦的關鍵。但在AF機型上AF模組會與AF鏡頭溝通,指示鏡頭對焦的行為;然而在有AF合焦指標的接環上因為鏡頭不受AF模組控制,AF合焦晶片得要在手動對焦時「模擬」AF鏡頭所產生的訊號、以便對準時發出嗶聲或指示,這個「模擬」作業如果不精準也同樣會使移焦發生。

因此,究竟問題多在AF模組還是多在接環,這恐怕只有用過的朋友才能回答,這是我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聽聽用過的朋友的經驗。

350D 就算用好鏡 對焦有時也會跑
也得多半按幾次快門 確定對焦成功
而且觀景窗小

以上這兩點非常不利於用手動鏡

所以老師您還是看開點 趁現在eBay上的Cash Back
換台5D比較快啦~
冼鏡光 wrote:
謝謝您的教誨,敝人浸...(恕刪)

既然玩這麼久...怎麼會不知道轉接環的"影響"
既然在P、N的機身沒問題~那就用P、N的機身啊~幹麼用C的機身呢...
如果為了某些原因要用C家的~那就買幾顆C家的鏡頭吧

另外!相機會認鏡頭,鏡頭會認相機!相機會不會認人我不知道,但是人會認相機
看起來轉接環確實有存再誤差的可能,合焦指示是能供參考了
樓主是否考慮使用450D,它的liveview放大功能很適合手動對焦哦

比方原本觀景窗看到就是這樣


10X放大後,手動對焦應該會更準確些



LV使用心得

說到Pentax真的是滿適合用M42鏡頭的系統,加上相對便宜的機身
歡迎蒞臨文森的生活點滴~~
看到你發這個文, 真是有感而發啊

我是個攝影新手...買了台400D, 但又沒錢買很好的鏡頭, 又想追求不一樣的東西, 就把腦筋動到M42上...

我當時也去買了一個有合焦晶片的轉接環, 但拍回來的照片都不太銳利, 後來我DIY一個對焦尺, 拍下去才發現它嗶嗶對到焦時, 焦點後移了2公分, 當初花了一千三......後來我去買了日製接環, 沒有合焦晶片一個就要一千多, 本來想把合焦晶片拔下來黏到日製接環上, 它的膠看來不好拔, 就一直沒做, 後來用眼睛對習慣了, 就沒有用了...

前陣子又入手一顆M42...又去買了一個一千多的接環,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不過用眼睛對焦真的是要練, 成功率會愈來愈高...
wwait wrote:
前陣子又入手一顆M42...又去買了一個一千多的接環,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不過用眼睛對焦真的是要練, 成功率會愈來愈高...


說到一分錢一分貨我是非常認同的
不過僅止於轉接環
M42鏡的奧妙之處就是花少少錢可以買到大大驚喜

如果是用入門機身,觀景窗放大率本來就不高
又怕換對焦屏會有問題的同好
可以考慮使用觀景窗放大器試試
我是用OLYMPUS的,放大率1.2X
PENTAX、NIKON也都有出(還有好像韓製的可以達1.35X...品牌忘了)
也不失為一個增加對焦成功率的方法

不過最重要還是用習慣,成功率自然就高囉~~

=============================================

補充一下...PENTAX雖然有合焦指示
不過也僅止於參考
尤其是近拍景深淺的時候
合焦指示出槌的機率也挺大的
說真的MF還是考驗眼力與經驗啊
我是Hiroyuki
我覺得用合焦晶片,不是個聰明的作法,假設你兩三顆鏡頭配一個千把塊的合焦晶片,再去買塊上好的對焦屏,這個差價可能足以買台EOS 1000D 。

另外反光鏡磨損會造成誤差,對焦屏厚度也會造成誤差,配上350D 那種過時的對焦系統...結果當然慘不忍睹,以上病症,只有 Live View 是最後的解藥,連你是不是買到無法無限遠對焦的爛接環都可一目瞭然。

350D 我覺得到有個很好的出路,就是拿去改紅外線專用機
hiroyuki2243 wrote:
可以考慮使用觀景窗放大器試試...(恕刪)


小弟真是材粗學淺...原來有這好用的東西...我來去研究看看...感恩啊...
wwait wrote:
看到你發這個文, 真是有感而發啊

看了這麼多篇回文,大概有同感的好像屈指可數,再仔細看看真正了解問題何在的人也不多;噢,也許是我不懂也說不定,以下的說明您就將就看看好了。

先說接環的品質。從A牌鏡頭到B牌鏡頭(如果沒有電子接點的話)其實沒多大學問,每一台DSLR在設計時有一個固定的卡口距(flange distance),這是鏡頭接環外圈到底片平面的距離,這個距離要容許反光鏡片彈起來的長度,所以至少有24mm(135底片的片幅是24 x 36),加上鏡片的機械裝置、卡口的厚度、以及其它支援用的機制,SLR的卡口距常大於35mm。對鏡頭而言,當對焦到無窮遠時,鏡筒底部(不含接環的部份)到焦點的距離就得是卡口距。如果A廠的卡口距是a、B廠機身的卡口距是b,若a > b,理論上就可以生產一個厚度為a-b的接環,一端是A鏡頭的卡口另一端是裝B機身的爪,就可以把A廠的鏡頭裝上B廠的機身。舉個例子比較容易了解。Canon EOS的卡口距是44mm、Contax/Yashica是45.5mm、 Leica R是47mm、M42是45.46mm、Nikon F是46.5mm、4/3系統是38.67mm。所以一個厚度為1.5mm=45.5-44的接環可以把Contax/Yashica鏡頭接上Canon EOS機身,一個1.46mm=45.46-44厚的接環可以把M42鏡頭接上Canon EOS機身,一個2.5mm=46.5-44厚的接環可以把Nikon鏡頭接上Canon EOS機身;但反過來,因為Canon EOS與M42的卡口距比Nikon F的短,所以Canon EOS與M42的鏡頭縱使是裝上Nikon F機身也無法對焦到無窮遠。另外,Leica R的卡口距只比Nikon F的多0.5mm,也不太可能有人會生產0.5mm的接環。

另一個問題是卡口的口徑,一個給大卡口用的鏡頭就無法硬擠到一個小卡口口徑機身中,除非卡口距很長,於是較厚的接環可以容納大卡口徑的鏡頭。我的blog上有三個好例子:Carl Zeiss Jena Triotar 135mm f/4這個M42的鏡頭裝在Nikon機身上無法對焦到無限遠,在SLR/DSLR上玩Leica M39與M老鏡很仔細地說明了轉接的觀念,Olympus Pen F:史上第一台半格單眼相機說明了粗卡口口徑(M42)鏡頭在長卡口距的前提下可以用長接環接上窄口徑的機身(Olympus Pen F)。

這說明了什麼?轉接鏡頭並不是靠運氣,而是有一定的科學與工程根據的。所以,接環的品質(在無電子接點的前提下)在於是否能夠生產厚度、接座與爪式機制規格的產品,亳無運氣可言。

如果有電子接點。此地只討論Canon AF的課題。首先我們得了解的是,所有DSLR/SLR的AF系統都在機身內用TTL方式進行,對焦系統在鏡頭中的相機早在1982年前後就停產(見Chinon CE-4s:自動對焦的「史前」SLR這篇文章的說明)。簡單地說,AF系統從鏡頭投射到機身的影像擷取一部份,以該部位的細節決定目前鏡頭位置是否準焦,如果準就亮燈號並且發聲;如果不準,AF系統得算出鏡頭的移動方向與移動距離。這個過程是有一定的基礎方法的,幾乎所有SLR/DSLR都用phase detection的方式,但各廠家在設計AF系統時各有重點,也各有成本與精確度的考量,使得某些機型容易移焦、有些機型快而不準、有些機型準而不快、有些機型容易迷焦等等。但是SLR AF系統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可以說相當成熟,上述的情況多半是在比較特殊的場合發生。不論如何,AF鏡頭是在被動的位置,機身內的AF系統才是主動、透過各電子接點指揮鏡頭做對焦作業。

如果裝的是沒有電子接點的手動鏡頭又如何?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機身偵查不到該有的電子訊號,AF系統就進入被動狀態、以擷取到的影像驗証是否準焦,如此而已。在Nikon機身上,如果準焦就亮指示並且發聲;在Canon的機身上則是完全切斷連繫、但AF系統仍然在作業(只是不告訴使用人是否準焦)。所以,有電子接點的接環就不過放了一個晶片(ROM),在裝上機身之後給AF系統一組假資料、讓機身「覺得」裝了一個EF-S相容的鏡頭而已;這些假資料多半是標準鏡頭50mm的焦距,以及一個大光圈值(比如1.4、2或2.8)強迫AF系統用高精度對焦而已。換句話說,接環上的晶片完全不參與對焦的動作,它的功能是在讓機身相信有一個EF-S相容的鏡頭在那兒而已,所以它與對焦的精確度無關。

那麼常聽到的精確度不足或出現Err的原因何在?據我所知,大多數是接環上的接點不良或位置不準使機身上的pin短路所致,基本上與對焦無關。道理很簡單,我把測試方式通知美國Canon,它們二話不說,只有「寄回來修」,而不像上面很多人說的,換這個鏡頭或那個鏡頭試一試,因為用手動鏡頭測試只用了AF系統而與鏡頭AF功能無關。

其它論點。Canon在它最早期的AL-1(見Chinon CE-4s:自動對焦的「史前」SLR這篇文章最後一段)沒有自動對焦馬達,但有合焦指示,縱使透過M42到FD接環也會出現,Nikon的DSLR更不用說,但經過20多年後的350D卻把很簡單、普通而且有用的功能擋住,還得由它人生產一個簡單接環破解。另外,我的測試得到在對焦距離2m左右時,對焦點前移7cm,我想與任何同期機種相比,這是一個誇張到離譜的結果。這是不是「不濟」?Canon fan們請注意到我原貼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沒想到多年不用Canon之後的第一部機身竟然如此不濟!我說的是我的這一台,而不是所有的350D,所以不必用以偏蓋全的方式攻擊他人。

也請不要建議upgrade。當初的確考慮過5D,但手上已經有比5D更好的兩個系統做正事,弄個350D只是想找一台便宜機身玩一玩手上一大堆M42鏡頭而已,雖然手上M42的鏡頭有些很罕見而且也不便宜,但大多數都是底片時代留下來的便宜東西(雖然品質都很高),買一台不便宜的5D來搭配價亷物美(一般而言)的M42鏡頭就使原意盡失。這個組合是拿來玩的、拿來享受的、拿來了解前人在技術有限下如何突破光學難題的,而不是端出來現寶的。

最後,如果您用過如此的組合,敬請您分享您寶貴的經驗,至於離題太遠的論點還是少一些為是,而且我也不再回覆這一類的回文。謝謝!



原來是您的350D壞了

害我們假設了一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不好意思阿

希望您的機器可以早點修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