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200279 wrote:第三、四節腳架看起來很細,在戶外堪用嗎...有點風來就不穩了吧,特別是在戶外高低不平的地面 小編現場用力搖晃過,腳管穩定度一定是夠,腳架再強再堅固也不足以抗強風啊....所以中柱尾端也提供勾子讓使用者掛攝影包這類的重物來增加穩定度,跟其它腳架品牌一樣。
umax wrote:腳架本來就是短暫支撐...(恕刪) 這可能要看用途, 如果你只是拿它來自拍, 或拍大合照, 那隨便便宜腳架就夠了, 用不到這麼好的.如果是夜間長曝, 當然是要穩啊, 什麼短暫支撐而已, 曝三秒可以晃一下沒關係嗎?另便宜的碳腳雖然很多, 可不代表碳腳就一定很穩.腳架穩不穩, 架起來手掌在上面晃一晃就知道了, 這不單單是材質的問題, 更關乎它的作工.這隻我會買, 最主要還是它的可攜性跟尺寸.它的展開高度比我現在手上這隻高, 但可攜性卻更好.每次出門旅行背著腳架都得小心不要撞到人, 這隻應該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穩定性從它的測試報告看來, 我相信也不會差.但畢竟它的重點還是在可攜性, 它就是個旅行為主要用途的腳架.沒有這個困擾, 大可不用花這個錢.
val008 wrote:就是那颗ball头设计有点多余,使用传统ball头设计也没什么缺点呀。 我想一半以上的理由是為了外觀整體性,但它的設計也有縮短雲台本身高度的好處,傳統球台的高寬比達不到現在的狀況。
飛在天上的大X wrote:其他的應該也算不上是特異功能一次打開什麼的,不要是旋轉式的大多都可以啊 傳統快釦頂多[一次開一支腳的全部鎖釦,然後拉開]或[三支全開靠重力讓它展開、再check是否每支都到底],因為角度的關係不能開全部關節三支一起拉,就沒辦法同時確認三支一樣長,這是第一點。(用甩的三支不一定全都到底)其次是扣緊的時候,PD設計把釦把做特別長、到能包腳架一圈,這樣可以一次扣三支、四段四次就扣好了、張開就剩設定雲台;傳統要一支一支去壓,比它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