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收納機能滿載 專為戶外攝影師打造‧MindShift FirstLight 曙光攝影背包

吉姆林 wrote:

小編對雙肩攝影後背包的需求其實很簡單,第一就是要好看,第二至少要可以容納二機六鏡的DSLR設備,第三就是收納空間要多!通常第一及第三點都不容易滿足我,但MindShift FirstLight 曙光背包算是難得符合我需求的一項產品,外觀設計簡約不像過去我們曾介紹過的rotation 180°那樣花俏,而且是我喜歡的暗色系,不論造型或配色都是我的菜;在收納空間這部分,有20L、30L、40L可以選擇,基本上一定可以滿足多數人的需求,若是讓我選的話,我可能會在30L與40L之間猶豫,因為40L真的很能裝...就像是攝影包+旅行包,可以應付各種行程,但又會擔心平常沒有那麼多器材的出後,帶出去會是個負擔,因為光是40L的淨重就重達2.7公斤,如果是生活+工作一起使用的話30L可能會比較適合。

再來曙光背包的收納性也讓小編非常滿意,因為內建的隔板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去調整,空間運用可以發揮到100%,主拉鍊設有鎖頭扣可以自行加裝密碼鎖,可以減少器材被竊取的機率;可容納15~17吋的筆電也是此款背包的優勢,而且還有獨立的A4文件袋,相機包內內外外有含拉鍊的收納袋至少有7到8個,這樣的數量其實滿可觀的。有關三腳架的承載方式我也覺得挺方便的,很快速的就可以將腳架固定在攝影包後方或是兩側,就算遇到下雨天也無須擔心,畢竟雨罩的容量夠大,可以連腳架一起保護,有需要時還可以作為防潮布鋪在地上;因為這款MindShift FirstLight曙光攝影包的細節還挺多的,如果有疑問的話也歡迎各位提出。

感謝分享,


吉姆林 wrote:

這個設計是用來固定水袋的長吸管。

關於這部分如Bear Huang 所述,
Bear Huang wrote:

那個吊掛鑰匙的地方是掛水袋的,然後您會發現旁邊有個地方可以把水袋的吸管拉出

這條綠色的魔鬼氈是用來吊掛水袋本體的,
因大部分的水袋並非直挺的,
也就是軟趴趴的,
只有裝"滿"水的狀態才會是直挺的,
所以水袋大部分都有在頂部做可吊掛設計,
(有的直接做成掛勾,有的是設計成要加掛登山扣,
像MindShift 用魔鬼氈就不需要多掛登山扣。)
就算水被吸盡也不至於水袋坍塌,
吸水管則從上緣H2O 的圖示穿出,

下列為原廠官方提供的示意圖,






以上
打鐵匠 wrote:
借照片一用。感覺似乎很不貼身,不知實揹的感覺如何? 可以有效減輕肩部負擔嗎?


這方面我剛好有類似經驗,鐵匠兄不妨參考一下.

我用manfrotto lino pro v backpack,跟這款造型蠻像的但功能偏都會;這種"頂部能容納一体成型或加手把DSLR的背包,實際上滿載後上背部一定與包体有間隙,這是重力關係,肩帶調再緊都沒用(緊到一個程度會難受)側看還是後傾.

背負拍攝如果是街拍,其實不太合適,因為背後增加了接近一個人的厚度,轉身很容易打到人或撞掉商品,腳架也很容易不經意傷人--我就有一次背著它出差,在高捷買車票時被路人拍肩,說"少年,哩緊嘛卡危險囉..."

背包其實蠻難選的,貼身不卡人的包保護性通常不足,也不適合帶底座的機身;空間/保護性各方面都顧到的包,背起來就像個箱子
打鐵匠 wrote:
借照片一用。感覺似乎很不貼身,不知實揹的感覺如何? 可以有效減輕肩部負擔嗎?
另外,這個背墊設計不利於排汗,是否不適合熱帶地區使用?
...(恕刪)

這與人的身型有關,
畢竟背包設計的主要對象是老外,
身形都會比較大,
對於亞洲人就顯得嬌小,
若是背帶沒有設計可依身形調節高度(如:Clik Elite Hiker),

自然無法貼齊,
只要腰帶束緊,
重量幾乎會落在腰部,
整個背包就有如被腰部撐起,
雙肩幾乎無負擔,

吉姆林 wrote:

但看評測的背法不是很正確,
就40L 那款來看,
背包高35cm 不算是很長,

其中雙肩背帶上方的束帶沒有束緊到適當的位置,
無法搭配胸前扣使整個背包貼齊背部將重量分散,
進而潰於腰間,
導致重量集中於雙肩上,
同等於一般背包的揹負方式,

下列為原廠官方提供的示意圖,





MindShift 的背包不僅僅是相機包,
之所以不掛於thinkTank 的某個系列,
是同時有登山包特性存在,
如果了解登山包,(揹負、登山杖、水袋...配置)
很容易看出來評測哪裡怪怪的,
這部分要多費心,
可以參考Osprey 這個品牌的登山包,
MindShift 很多設計與它相似,

至於排汗,
就交給其他大大解答,


以上
mindshift firstlight可以調節背帶高度,吉姆林有點出來


除了背帶沒調整好,我猜model背空的背包拍照,整個包才會"浮"起來
如果在背包滿載時調整好背帶,東西卸下後因重量變輕背包會往上移,就會出現背包上緣騰空
jenhoxen wrote:
這方面我剛好有類似...(恕刪)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J大的回答及寶貴的經驗分享,真是感謝。
我平常一向都在都會區或車輛可達的風景區行動,所以喜歡側背包的機動,直到上次去廣西龍脊梯田前,才認真尋找一個雙肩背包。在廣州相機城裡到處尋寶,試過許多背包,包含著名品牌的,在人體工學、價格及機能多重考量下,都沒有挑中很滿意的包。直到後來挑到一個大陸品牌的,覺得做工、價格、空間、機能都非常滿意,結果是第一天就揹到有一個肩膀快廢了,這才體會到,貴有貴的道理,單單一個背帶的減壓效果就差很多了。有了這個經驗後,深深覺得雙肩包的學問實在是很大,難怪大家都要尋它千百度才能挑中一個滿意的背包。

補充一下,龍脊梯田之行,為了兼顧機動性,其實我是單肩包跟雙肩包都帶的,但廢的不是同時揹兩個那邊。檢討的結果,除了是背帶減壓效果不好外,就是本人肩膀靠近脖子處比較不受力,若移往手臂處可能會比較好。
此行為了減重,全幅都不敢帶,只帶了D80跟微單E-P5,還特地買了碳纖維腳架,結果還是破功。


大天使的氣息 wrote:
這與人的身型有關,...(恕刪)


感謝大天使大大對於腳架及背包長久以來熱心的分享及推薦,多虧有了您,大家才能少走許多彎路。下次要買背包前,一定要把您之前的分享文再好好爬一次才行。

或許,登山背包加內膽才是最符合人體工學及耐重的吧!只是收取上就很不方便了。
再者,可能每個人的身體構造不太一樣,耐重的部位不一而定。像有次扭蛋大大分享的嬰兒跨坐腰包,他直說好用,網路上也是一片叫好叫座,結果我用它扛著一歲多的女兒走了三公里的鐘乳石洞,大腿就不行了,原因是重量太集中在大腿上,如果是揹的或是抱的,人體上半身的彈性可以分擔力量的傳遞。
所以,別人用得好的包包,可能自己並不適合(很慚愧,上個公司本身就是做背包的代工廠,但我從沒去研發部聊過)。
打鐵匠 wrote: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J...直到後來挑到一個大陸品牌的,覺得做工、價格、空間、機能都非常滿意,結果是第一天就揹到有一個肩膀快廢了,這才體會到,貴有貴的道理,單單一個背帶的減壓效果就差很多了(恕刪)


鐵匠大好說~~經過天使大的分析,我那點心得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感覺好背的關鍵還是在那個可調高度的肩帶、以及是否有龍骨(內支架)的設計--Kata消失之後,原以為再難買到兼具人体工學/保護性及輕便的好包,看來有空得好好研究一下Clik Elite Hiker這牌子.

您在廣州挑的包,頗有似曾相識感覺,原來是kata大黃蜂(拉鍊線條)及DR466(提把)的混合体斜揹包是Domke F-3X嗎?(內部翻出來的滾邊又有點不太像,不過我是很久前買的了
jenhoxen wrote:
斜揹包是Domke F-3X嗎?

回大大,是的!
jenhoxen wrote:
鐵匠大好說~~經過天使大的分析,我那點心得也不是那麼重要了sorry感覺好背的關鍵還是在那個可調高度的肩帶、以及是否有龍骨(內支架)的設計--Kata消失之後,原以為再難買到兼具人体工學/保護性及輕便的好包,看來有空得好好研究一下Clik Elite Hiker這牌子.

...(恕刪)

大大客氣了,
01 一直很欠缺長時間使用的經驗分享,
大大的分享十分寶貴,

但Clik Elite 的Hiker,
在原廠網站已經沒上架了,
應是停產了,

這種肩帶高度調整設計有很多種,
且高較長的背包較為常見,
只是Hiker 的做法散熱較佳,
而MindShift 這款也有,(感謝MJ6 的提醒)
但以亞洲人的身型來看,
不太可能會去調整它,

支架(有的用硬板)的部分主要提升背包的耐重程度,
畢竟當背包到一定的重量時,
光靠布料支撐是不行的,

實際上好不好背,
上述都是其次的設計,
關鍵在於揹負方式是否有正確,
織帶的調整與快扣是否扣上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上網看看查一查登山包揹負時織帶調整的影片,
雖有一些小地方會不同,
但不難發現主要目的是要讓背包貼齊背部,
不讓重量只集中於雙肩,


打鐵匠 wrote:
感謝大天使大大對於腳架及背包長久以來熱心的分享及推薦,多虧有了您,大家才能少走許多彎路。下次要買背包前,一定要把您之前的分享文再好好爬一次才行。

或許,登山背包加內膽才是最符合人體工學及耐重的吧!只是收取上就很不方便了。
再者,可能每個人的身體構造不太一樣,耐重的部位不一而定。像有次扭蛋大大分享的嬰兒跨坐腰包,他直說好用,網路上也是一片叫好叫座,結果我用它扛著一歲多的女兒走了三公里的鐘乳石洞,大腿就不行了,原因是重量太集中在大腿上,如果是揹的或是抱的,人體上半身的彈性可以分擔力量的傳遞。
所以,別人用得好的包包,可能自己並不適合(很慚愧,上個公司本身就是做背包的代工廠,但我從沒去研發部聊過)。

說來慚愧,
就目前為止的背包分享文,
我幾乎沒有提及到揹負的部分,
因為那些幾乎是花錢買經驗,

實際上對於揹負上有點心得是從目前使用的Clik Elite Contrejour 開始,
但板上已有大大開箱,
我就沒在特別做個分享文,
但有些觀念可以看看這篇討論,
自助旅行雙肩包選購 (第2頁) - Mobile01


以上
大天使的氣息 wrote:
這條綠色的魔鬼氈是用來吊掛水袋本體的,
因大部分的水袋並非直挺的,
也就是軟趴趴的,
只有裝"滿"水的狀態才會是直挺的,
所以水袋大部分都有在頂部做可吊掛設計,
(有的直接做成掛勾,有的是設計成要加掛登山扣,
像MindShift 用魔鬼氈就不需要多掛登山扣。)
就算水被吸盡也不至於水袋坍塌,
吸水管則從上緣H2O 的圖示穿出,
...(恕刪)

謝謝提醒,下次我會直接參考國外官網。

至於您提到後背姿勢的部分,日後測試也會更加留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