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單眼相機,最重要的是鏡頭(不討論技術),這個觀念對嗎?

rolkilos wrote:
我覺得,在底片機上,鏡頭比較重要;在數位機上,鏡頭、機身的重要性差不多。


+1,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且,現今的CCD和CMOS的是裝在機身上,CCD和CMOS已經是機身的一部分,以前可以靠換軟片來達到改變感光元件的效果,每種軟片的色調也都不同,但是今天這部分卻是在機身上無法被使用者隨意更換的(就算能也是要價不便宜)。 至少....以往人們常常談論的是哪捲底片拍出來的顏色和調性如何,而數位化時代的現在卻很流行談論X家的色彩....這句話,不是嗎?

又,如果今天一顆神鏡裝在CCD、白平衡、色彩轉譯晶片的表現不良的機身上.....這顆鏡頭還神嗎?

在下認為....以現今機身和鏡頭的重要性來說,是1+1=2的。

Canon 5D3+Canon 24-105 F4 IS+Canon 35 F2+Canon 70-200mm F4 IS=破產
我也覺得鏡頭重要
從高中時接收老師送我的幾顆ais鏡頭
用到現在......
機身從fm2退役到現在的fm3a
但.....nikon都要很高貴的數位才可以接來正常使用@@
.......想買c家的來接我的ais;;
小弟讀過兩年書, 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
在過去底片的時代
機身的差異在於對焦與測光的精準度
例如:對焦點多寡,對焦速度快門,測光點的大小
另外還有像是最高快門速度,閃燈同步速度等
所以,如果機身提供的性能沒有被使用到的時候
高低階性能的差異是很小的

但是到了數位時代
有可能發生比較早先出的高階機種
在科技的性能上輸給比較晚出的低階機種
例如白平衡,高ISO的雜訊等

單就樓主說的銳利度
鏡頭影響的程度遠大於機身
ycliao wrote:
在過去底片的時代機身...(恕刪)


同意ycliao的說法,在傳統機身上,"『入門機+高階鏡頭』會比『高級機種+普通鏡頭』要好"的說法較為正確,越早期的機身更是如此,因為傳統機身只是一個暗箱,雖然對焦與測光性能會有差異(所以我覺得越早期的機身差異應該會越小),但是成像主要還是靠鏡頭,但是到了數位時代,這個說法可能不是那麼完善,因為畫質有很大一部分由機身決定了,各家廠商在感光元件與訊號處理方面都不相同,即使用同一科鏡頭拍,拍出來的色調也不一樣。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我剛玩數位單眼的時候
覺得鏡頭最重要
只要靠鏡頭什麼都夠了
玩了兩年之後
覺得機身比鏡頭更重要

不過這是我個人感覺啦~
https://jin.tw
鏡頭的差異性,當拍攝的條件的越差時,越能顯示出好的鏡頭的好
在條件良好的拍攝環境,除非是鏡頭的限制(如光圈大小之類),除了鏡頭的發色外,只有一縮光圈,幾乎沒啥差距,平常洗出來的照片也OK.....................
問題是通常拍攝的環境都不太單純,有可能半逆光、有可能亮度不夠、有可能光源色温雜亂.......
這時候好的鏡頭就顯示出來的厲害的地方了 ........................
數位機的機身重要性很高,幾年玩下來的感想
鏡頭這種貴的東西,大家很少在互相交流
我想每個剛買單眼的人都會好奇的詢問,是否該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
依我個人一點點的經驗,再加上看到版上50-200,35-100等的照片
覺得14-45,17.5-45通常是陽光鏡,14-54加大了光圈還有鏡片的等級,成像好很多
而新的14-45也加了ED鏡片,這個也絕對有差別
多看些圖,會發現Olympus三個等級的鏡頭,還有鏡頭加了ED鏡片的
絕對不會有後悔的感覺,除非想換拍照的主題用途而換鏡頭的

所以我也蠻贊成"低機身+高鏡頭"是可以"不急不緩"的拍出好照片
"高機身+普通鏡頭",這個就有待用過的人來評論囉!


Jinwei wrote:
我剛玩數位單眼的時候...(恕刪)


我覺得......
應該是現金最重要吧
有錢好辦事....哈哈哈哈
JUST RUNNING
小弟認為,鏡頭-->機身結構(精密度)-->CCD這串成像的流程,品質是由最弱的那一點所決定.
也就是說,最差的那個因素會影響其他其他部分的表現.所以我覺得樓主的問題不是很容易
回答,因為不知道高/低檔鏡頭的差距是否大過高/低檔機身的差距.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