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問題] 變焦鏡何時成為主流的?那個 Key Point是什麼??

lololuan wrote:
較早之前的世界幾乎都是定焦鏡頭 .
我爸的Pentax 相機搭的套頭就是 50mm 1.4
不過好像從某個時候開始 變焦鏡就開始成為主流了 ....
套頭就都是變焦....也開始了有焦段的大三元....
有人知道那個 Key Point 嗎 ??...(恕刪)


變焦鏡的研發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代,距今超過100年,早期只能說是【多焦距鏡頭】,主要是開發給電影、電視工業使用的鏡頭(最有名的廠牌之一,要算是法國的愛展能吧!),不過很快就有攝影師抱怨為何沒有給靜態相機用的變焦鏡頭;到了1960年代,終於開始有135相機用的變焦鏡型號出現(1958年的Voigtl?nder–Zoomar 36–82mm f/2.8,也有人說是1959年),1975年5月的【Modern Photography】雜誌上列出超過100種變焦鏡頭,變焦焦距從35mm到600mm都有。

早期變焦鏡的共通點就是【貴】。這是早期定焦鏡仍然是主流的原因之一。到了1980年代,由於135相機市場已被日本廠牌給攻下,競爭激烈,變焦鏡頭價格開始下降,廠商推出新型號機身時開始搭配2倍的手動變焦鏡:35-70mm,光圈多半是f/3.5-4.5,取代當時常用的三個焦段:35mm, 50mm, 70mm。那時正是我和朋友迷攝影的時候,記憶頗為清楚。事實上早在自動對焦相機之前,手動的標準變焦鏡取代50mm標準鏡已是相機產業的趨勢。由於很受歡迎,套裝出售的標準變焦鏡頭,倍率不斷增加,從35-70到35-105,從28-70到28-90,再到28-105mm,現在有10倍變焦鏡也不怎麼稀奇。不過早期廣角變焦鏡一直很難製造,那時大概只有35-70、70-210這兩個焦段比較常見。
applemax wrote:
救我 我在漩渦內~~...(恕刪)


好吧!
我大發慈悲,救你一命!
那些全部送給我!,再把你的機身丟到垃圾桶!
套句我自己加上的話.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人性始終來自於惰性......
k10D+SIGMA 18-50/2.8+50mm/2+TAMRON 28-300 http://www.zooomr.com/photos/color77
根據我老師跟我說的狀況

銀牙烈虎
audionote

這兩位大大的回文似乎才是變焦鏡逐漸成為主流的原因


至於變焦鏡的開發
的確是科技來至懶惰.....
圖方便啦


此外, 我以前用 canon AE-1 配合 FD 28-105 f3.5 手動對焦鏡的經驗
變焦對於對焦的影響並不大, 也就是說, 變焦後差不多還是在準焦的附近
這跟文包大說的似乎頗有差異.....想請問是小弟這支鏡頭的特色
還是說我對文包大的辭義有所誤會?

單純討論罷了....一直以來都頗有興趣的

其實, 手動相機還是很有趣的

我的意思是. 又要變焦. 又要對焦. 很麻煩啦~
所以我想AF機身的普及化可能是原因之一

不過確實
多層鍍膜技術. 鑄造非球面鏡片技術. 以及低色散設計技術的進步
使得變焦鏡畫質大幅提高
廠商競爭. 使價格下降. 也是主要原因
其實很多東西的演變, 追根究底起來還真難說是一個因素造成的
謝謝文包大的指教

希望鏡頭的技術能越來越好, 價格能越來越漂亮
嗯…不能變焦的 dslr~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怎麼比 dc 還遜。

有點像在追規格:
千萬畫素比六百萬好
so 變焦比定焦好
...etc.
call me 五六么
以前相機買來大都會搭所謂標準鏡頭(就像現在的KIT組),在135就是50mm了,這類鏡頭很便宜
添購鏡頭時大都就會考慮購入變焦鏡了,因為預算上的問題
定焦鏡除了標準鏡外都沒有多便宜,如果要涵蓋幾個焦段買進幾支定焦鏡會付出比變焦鏡更多的金錢,且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帶好幾顆鏡頭出門
我說的這個是我17,18年前剛接觸相機時的狀況,那時就已經是變焦鏡為主了,你爸極有可能是沒有繼續玩下去,所以就只有買相機時同時買的定焦鏡頭在拍攝而已,以前人花錢比現在的人保守多了
更早期的事就要問問"前輩"了
Eric007 wrote:
其實現在變焦鏡並不是...(恕刪)


試解釋 主流跟普遍化的差別
文包 wrote:
應該是自機身AF化開始.

想像一下
MF時代.
每拍一張都要先轉變焦. 再轉對焦.
變好焦. 東西又跑了. 又要重新對焦.
這使用上有多麻煩
不如直接定焦. 只要管對焦即可

但是AF機身的話. 就反過來. 使用者只管變焦即可.
這樣機動性就大大提升.
變焦也才真正實用化

手動時代Minolta就有24-35f3.5,24-50f4,28-85f3.5-4.5,35-70f3.5,35-135f3.5-4.5,50-135f3.5,70-210f4,75-150f4,75-200f4.5,100-200f5.6,100-300f5.6,100-500f8等等規格的變焦鏡,這些規格C,N,O,P大多也都有,如果變焦在當時仍是非主流的話那廠商何必要開發那麼多種變焦鏡,那樣豈不是出越多越賺不到錢賠越多?所以變焦是AF時代才成為主流的論述個人完全不同意。

變焦的方便性被並不會因為有人認定「使用上有多麻煩」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述就因此改變,在二十多年及更久之前的台灣,變焦比較不普及的主因是相對於當時的國民所得而言變焦價錢相對高昂較難負擔,所以很多人買單眼都只有買一個標準鏡頭,問問從那個年代經歷過來的長輩,如果錢不是問題的話有多少人會不想買變焦鏡?

如果這種「怕麻煩,所以非主流」的論述可以成立的話,那乾脆說單眼是機身AF化之後才開始普及的好了,台灣有多少人用FM-2,FM-2沒有光圈先決,沒有快門先決,沒有全自動,每拍一張都要轉光圈環、調整快門速度,等都調好東西又跑了,又要重新調,「這使用上有多麻煩」,不如直接AF,只要管半按快門對焦即可,連AE機身都幫你處理好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