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討論] 鏡頭的好壞?真的大家都看的出來嗎?

LEOX wrote:
如果縮圖的話,大概不太分得出來,
原圖的話在某些極端的狀況下是可以分辨的(光線不夠的時候或是背景有光源的時候)
有時候之所以說哪些鏡頭不錯,對我而言倒不是拍出來的顏色有多棒、影像有多緊實,
而是在比較不好拍照的狀況之下這些鏡頭依然可以得到不錯的影像。恕刪)


說得真好,讚同。

深深愛上鋼管..
鏡頭持有的感覺應該是一種虛榮心作祟,一樣是24-70,如果前面多一條紅圈圈,
你就感覺自己可以拍出更好的照片,如果是S牌,就算拍得不好你也會告訴自己是因為
這支鏡頭不夠好,如果L鏡還拍得不好,你會告訴自己是因為自己還沒抓住它的特性

各大DSLR討論區總有少數的人不斷炫耀手中擁有的L鏡頭群,發色如何濃郁,銳利度如何如何,
或者是如何準焦,但解析度只是鏡頭描寫力其中一環而已,甚至還有人因此被誤導,以為銳利度
是鏡頭表現卓越的唯一指標

拿L鏡拍出相當銳利的照片但無法使人感動都是失敗的,攝影者應該對自己下功夫,而不是一味
追求高檔的攝影器材,拍出使自己感動的照片才是依歸
即使是縮圖還是有差的啦~這裡有很多同廠牌或不同廠牌在相同焦段下的測試,您可以找來看看喔~

但真正的的爽度是因為眼睛被慣壞後有了怨念進而入手的鏡頭!多看多比較....相信你也會"慣壞"妳的眼睛後對某幾顆鏡頭產生"怨念"喔~

但也有能將kit鏡發揮到極致的高手啦!依據自己的經濟條件敗家才是不二法門喔~
我覺得這和看照片時的想法有關吧!
當我們還不太瞭解鏡頭特性時,看到一張漂亮的照片,
直覺大喊:【哇!好漂亮喔!】,
此時若是反問,漂亮在哪裡?這可能會讓人無法用言語量化。
﹝嗯!不知道,反正就是漂亮就是了!﹞

當我們開始去瞭解鏡頭特性時,
例如廣角長景深,長焦短景深,
大光圈打散景,小光圈顧前後景,
廣角震撼,長焦小視角特寫....
此時再回頭來看看你覺得漂亮的那張照片,
這位攝影師用甚麼角度取景?背景打糊還是兼顧?
背景是否壓縮?物體大小?....綜合各種你所知的資訊,
試著去揣摩攝影師當下為何這樣拍!
你將發現這會比﹝哇!好漂亮!﹞有著更多的樂趣。

其實我常常去欣賞照片的背景,
看有沒有二線性散景?看看前後景差距多遠?
看看背景的月亮大小,全世界月亮都是一樣大的,
但有人拍出來就是一個小小亮點,有人拍出來卻比
前景人頭大!這也是鏡頭廣角和長焦的不同特性。
看看星芒數,看看光圈形狀......
有太多資訊都隱藏在照片背景中,猜都猜不完,
一旦與你所瞭解的鏡頭特性資訊合焦,
你就能看出很多不同鏡頭的使用樂趣。

至於色調..在RAW後製及CS特效的時代,若非原圖,
實在很難看出差異!除非同一場景不同鏡頭,
否則很難比較!
銳利度..就像電影看板,遠處看來生動,近看卻是一點一點組成,
當大部份圖縮圖下來之後,只要【主體明確清楚】就行了。
解析度,得在100%底下裁切,才能看出差異,
同距離不同鏡頭下,把主體的眼睫毛一根根解析出來,
還是解成一團糊?....

很多很多..以上也是新手的一點小小心得,
看在高手眼裡或許這不算甚麼,
但和您一樣一路走來慢慢學習當中,
提供一點﹝看照片加思考﹞的想法給您參考。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oht99/
if1969 wrote:
鏡頭持有的感覺應該是...(恕刪)

哇...你還沒睡
拍謝,我看到這個熟悉的帳號
小弟照相只看縮圖,從來不會去看1:1的原圖

所以基本上看不出來,不過對產品的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在C家要有質感鏡頭就只有L跟DO鏡有,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玩器材
Enjoy my life~
鏡頭用的多、照片看的多,確實是辨識的出來一些

不可能到100%,那也沒有意義的

好照片跟那無關...

學習辨識拍攝的鏡頭為何,不如學習拍照的技巧、手法
我想鏡頭本身的好壞要看出來不難,例如同樣廠牌大光圈會比小光圈貴,有掛超音波馬達或是防手震裝置的價格也會比較高,其他像是鏡筒的組裝質感,鏡筒的材質,也都是影響鏡頭等級的重要因素,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可靠的鏡筒材質和組裝通常也表示了低故障和耐用度高,大光圈防手震超音波馬達都是很實用的設計,能讓鏡頭的實用場合更多。


至於好的鏡頭成像會不會比較好(或是說貴的鏡頭),其實不一定。
至於什麼是好的成像?

我自己覺得我買鏡頭會考慮幾點。

首先是實用光圈,別以為光圈打到多少就表示那個光圈是實用光圈,舉個例子,筆者之前買的福倫達35/1.2 asph ,全開之後成像變成這個樣子!




不過縮到2.0就絕對是水準之上了



遇到這種鏡頭,你只能安慰自己,他是一支非常好的35/2,還免費送你一支成像特殊的怪鏡。

老福倫達50/1.5,四五十年前的東東,但光圈全開,解析度還是驚人,雖然散景因為球面像差的關係會轉圓圈圈



其次是變形度,望遠鏡頭目前每家控制變形都有一定水準了,所以變形嚴重的鏡頭不是發生在廣角端,就是發生在高倍率鏡頭(例如18-200),變形嚴重的鏡頭,不用說,就算縮圖也能感覺的一清二楚。(不過敗玻璃鑄造技術的進步,這幾年非球面鏡在鏡頭裡的使用越來越平常,鏡頭變形度的問題也不像過去般嚴重)

再來是暗角,也就是周圍光量嚴重下滑的情形,廣角鏡容易發生這個問題,不過因為數位單眼的感光源件較小,除非你用全幅機或是數位專用鏡,否則這個問題比較不容易發生。暗角也是在縮圖可以感覺的一清二楚的。


馳名江湖的蔡斯biogon設計超廣角鏡,雖然變形度極低,但免不了還是會有暗角問題。


另外還有散景,影響散景好壞的因素很多,像是鏡頭本身的鏡片排列,鏡片構成,光圈葉片數量 形狀。散景好壞也是用縮圖就看得出來,更慘的是,雖然可以用資料來判斷鏡頭的散景好壞,不過準確度並不高,因此這個部分通常還是得眼見為真。


馳名遐邇的leica m50/2,光圈全開的散景美到嚇人

立體感比較難以言述,但有些鏡頭照出來照片真的有躍出紙面的感覺(現在應該說躍出螢幕),口說無憑,請看看下圖





leica m75/1.4,飲水盆是不是有像伸出螢幕外的感覺。


其他像是顏色,銳利度,反差,現在因為PS的強悍,反而不是很重要的選鏡因素了,不過一支顏色漂亮的鏡頭可是能幫你省很多後製的時間。

美樂達80-200g,即使在沒有陽光下拍攝,不經後置顏色還是有一定水準。




另外還有前輩們長提到在黑白攝影時比較會呈現出的階調問題,因為小弟不拍黑白,就留給網上的專家解釋摟。



monza wrote:
哇...你還沒睡拍謝...(恕刪)


呃...你的帳號也有點眼熟...
我的一點淺見...

常聽別人說鏡頭的好壞...
但大家的觀點不盡相同...
我自己是分成三種的方式來看吧...

1.外觀部份
用料,貴的鏡頭鏡片組通常會比較大,鏡身的材質也比較好,
便宜的鏡頭連塑膠接環都有...

2.影像部分
解像力,MTF之類的...不過數據有些是參考用的...
銳利度,發色就看個人喜好嚕...

3.功能部份
超音波,防手震,內對焦,內變焦,全時手動,距離表窗,防塵防滴...

我自己擁有過的鏡頭...
Sigma 18-125
Nikon 50 F1.8
Nikon 18-70
Tamron A09
Sigma 18-50 F2.8
Sigma 30 F1.4
Canon 17-85 IS
Canon 35 F2
Canon 17-55 IS
只能說...
原廠鏡比副廠鏡有質感...顏色比較自然...功能和使用比較協調...
但是副廠的附加價值很高...

便宜的會省略一些東西...
但是副廠則會附加一些功能...
基本上功能越多越貴...
但不一定是最好...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鏡嚕...
參考一下吧...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andy0130/albums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