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reklaw wrote:
聽起來好像你跟ATB...(恕刪)
1. 沒爬文就發問本來就是浪費網路資源, MOBILE01上搜索一下, 就可看到一堆人也是直接回應請爬文.這與有無過節不相干. 本人在此討論的原PO與這類文章並無不同.
2. ATB在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30922&last=1862573的回文, 先提到台灣水準. 當然由此看出有無爬文.
3. 這篇回應與其他希望對方問問題前先爬文要求一樣, 不過仿ATB方式回應. 至於請對方爬
文就代表沒水準, 那MOBILE01上依你的標準就都比台灣水準低, 理由同1. 因為要求別人
爬文的POST也是很多.
2. 你列出這篇在動力研究室的文章,是說明我來看數位相機板的文章前,還要先知道發生在別板上的過節嗎?
3. 我說的是你在別板上跟人有摩擦,卻帶到相機板上報仇的行為:“他怎麼諷刺就同樣標準送還給他“,不是像你說的"請對方爬文就代表沒水準",勿曲解
2. 你先PO"光提個問題,你就知道ATB沒有先做功課?沒有先上網找一找資料?難道不能又找過資料又到01問問別人的意見嗎?" 你這段話也請說給其他要求別人爬文的文章, 因為其他人也都直接說怎麼不先找之前的資料. 還是我copy你這一段, 把名字都替換調, 原句不改, 然後mobile01上曾經所有要求爬文的全部回一次....
3. 請問我po的第一篇要求爬文有那一段可看出我在報仇.
4. 我會認為ATB沒作功課就是看他在其他地方的回文, 可以連PO文都看不清楚, 馬上回個台灣發文水準都是這樣, 這就是我認為他沒先爬文的理由.
5. 你可以不需要先研究之前的過節, 就跟我可以不需要先列出我為什麼認為ATB沒先爬文就發問的理由是一樣的. 同樣來說, 你的水準也是一樣.
對於只是發洩情緒的回應大家就不要生氣了
那樣只是讓自己情緒不好而已
謝謝大家對n2 所提出來的看法
我自己有fx07所以覺得暗部的雜訊偏高
所以不需要在fx07上面再做功課
看了不少LX2的評價,手動是我想要的功能,可是lx2的雜訊也不少,
而且lx2的過度雜訊控制會讓照片有油畫的感覺
在iso 100就有了那種感覺...dpreview上面有提到
而且還沒辦法把雜訊控制關掉,解決方法是拍raw檔來減少雜訊控制
dcview上面有n2的實拍照,感覺紫光有點但是不是非常嚴重
但是照片的暗部雜訊很少,不過室內白平衡並不是非常準確
做過實驗的朋友都知道,要知道正確實驗結果必須要在一個控制的環境中操作
所以當這三台並沒有擺在一起拍同一個景物同樣光線的情況下
網路上的評價都只能當參考用,很可惜的並沒有任何一個網站對這三台有同時的評價
在這邊提問題是希望或許剛好哪個網友在相機店工作有機會可以玩到這三台而加以評論
也希望大家多提提看法對想買這三台相機的朋友有所幫助
發覺幸福於平淡生活中
2. 再次,我發的第一篇文是對你的第一篇文,我奇怪為什麼這個問題不能問?不過是詢問其他人對這三台相機的看法罷了。難道原PO知道了一些看法,不能再多問一些嗎?貨比了三家,不能再多比一家嗎?
還有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不爬文是應該的,不要把“我對你的疑問“解釋成“我對板上要求先爬文的前輩的回應“。
3. 我講的不是你第一篇阿,我說的是你第二篇。
你的第一篇:“台灣發文都這麼不喜歡先作功課嗎?
各台機器Noise Reduction資訊及比較, 上個google, kimo網上找一找都不會???“
我的第一篇:“光提個問題,你就知道ATB沒有先做功課?沒有先上網找一找資料?
難道不能又找過資料又到01問問別人的意見嗎?“
你的第二篇:“呵...不過仿效一下ATB的發言而已......沒辦法... ATB有錢人啊.....
他怎麼諷刺就同樣標準送還給他.
由他回別人的文就可以知道他在回別人文倒底有沒有作過功課, 所以我才覺得這
一篇他真有爬文過嗎?
另外只不過把ATB回別人的原文改一下試試看...果然....台灣的水準.....“
你的第二篇不是說明你第一篇發文的原因是“仿效一下ATB的發言而已“,“他怎麼諷刺就同樣標準送還給他“,這不是在公共的地方上撒野嗎?別人來問問題,你回好玩的?
4. 你說的是“原PO在車板回別人的文,不看清楚就亂回“,所以“你懷疑他在相機板的發問也不會爬文“。這就是你要他在問相機問題前先爬文的原因?一個在數位相機板的問題有沒有價值取決於PO文者在其他板上的行為,而不是問題本身?這條理講不通
5. 我當然可以不需要知道別板上的事,我看得只是相機板阿!可是你卻要求我看到不合條理的回應時,要了解你這麼做是因為原PO在別板的回應不合理?原PO當初怎麼諷刺,現在你就同樣標準送還他?我幹嘛忍耐你在車板的恩怨鬧到相機板來?
我到相機板來,看到一個有趣的標題,進去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發言或討論(原PO文章)
結果一進到裡面,就看到你要別人爬文的要求(你的第一篇)
看一看原文,也不是什麼小白問題啊?頂多是貨比三家,再多一家罷了
問你為什麼原PO要爬文(我的第一篇)
你說因為車板上他發言不當,所以你現在照樣再相機板上奉還(你的第二篇)
暑假的时候也玩了玩同学的N1,印象最深的就是触摸screen interface,响应速度也快,画面也确实细腻(室内,弱光环境)。还有一个让LX1羡慕的F11最小光圈。
但是手持拍摄恐怕需要双手才稳,机体的表面处理有些滑手。
也就是说比NR,在高ISO下(ISO200以上),pana比不过SONY的。
但是LX1优胜的地方就是传统相机的操作感,AF/MF,3:2/16:9/4:3方便的切换,28mm广角。LX2还带了个可以自己选择的多对焦点,好象N1也有,打平手了。
至于RAW,如果N2没有的话,那么我想也可以算做是LX2的一个优势了,这个的可玩度是很高的。
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