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在我看來,這樣拍不出好照片

阿蘇卡‧樂 wrote:
那位大師的意思,應該是「多專注於當下,仔細感受,再按下最完美的一張」吧,我猜。

這句話說的好! 其實不管在幹嘛, 都要專注於當下, 仔細感受, 好好享受。
個人倒是覺得這有一點像是傳統與現代的演變
底片時代的攝影大師不論技術能力、構圖能力......各個方面都會有其過人之處
他們一定也是從一個場景測試按下幾次快門,
回去後洗出來好幾張類似的照片,
再回過頭來評量自己測光、對焦、構圖......等等的能力有什麼需要精進

現代相機數位化之後
質感雖不如銀鹽般細膩
但有心學習攝影的人只是用更快速更短的時間
去經歷這樣的過程
大師認為這樣拍不出好照片
應該意指當下只管按快門
成果出來之後沒能去探討研究的攝影者

大師沒說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都不好
Plurk:www.plurk.com/little_hat/invite Blog:little-hat.blogspot.com
我覺得大師講的很有道理
我要跟大師多多學習
去外面玩,按了好幾次快門
總有幾張覺得比較好的
就是可能是構圖比較好,或是剛好 曝光比較正確的
有那一種漂亮的顏色出來的

回到家在看那一些相片,
一直在思考為什麼 同一個地方,會拍部不一樣的結果呢?
看 exif , 光圈,快門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那個時候 用那個 光圈,快門 會比較好看呢...
一直想,總還是不知道結果, 如果我會知道, 一定可以增進技術了
可是我還是不知道...
我現在的所做的 就只是亂槍打鳥 而已

我覺得應該是增進自己測光的能力, 構圖,思考的能力
只是會亂槍打鳥

還是要多多像大師學習啊...

我想麥可山下說的好照片是,能觸動人心的影像

不管是人文思想或是驚人的大自然景象,每一張照片都要

經過精準構圖和光圈快門控制下產生.


一般大眾是用相機那叫"紀錄",我有碰過一日遊拍3千多張

我問他那你回去怎麼整理??他抓抓頭說就COPY進電腦有空再整理

有幾個人能在電腦前看完3千多張照片,並篩選出需要的?


有心想成為"好照片"的創造者,千萬別亂槍打鳥,有意義的多拍幾張

試看看幾組不同光圈快門值和不同的角度.

純粹是遊玩紀錄,那你就別客氣,猛拍吧!!相機不是買來放的,這些照片都

是以後美好的回憶.


相機只是工具,你怎麼用它沒有對與錯.
不知道要簽什麼...
條伯 wrote:
「數位相片有一種免費的感覺,容易讓攝影師習慣猛按快門,在很多張照片裡面找出一張較好的。在我看來,這樣拍不出好照片。」 ...(恕刪)


被這句話重擊了嗎?????我倒覺得達成攝影的藝術性,道路有很多。山下先生的忠告的確是發人省思,不過我知道有些攝影家同樣具備大師的頭銜,但是拍照的手法卻和山下批判的相當類似。

這位大師(應該算是大師吧...)是荒木經惟。

看過他拍攝作業的人大概都會大吃一驚,因為荒木的拍照手法就是亂槍打鳥,他消耗傳統底片的速度和一般人用數位相機拍照相比,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我猜他如果使用數位相機拍照,應該是如魚得水般地快活吧!

光看他拍照的隨性(還是隨便?差不多已經到了一種無所不拍、無所不可拍的境界了...),有人可能會覺得反感,但是他選作品的眼光獨到,能讓平庸的人像、靜物或街頭即景產生新的意義。他顯然和山下不是同一派的,攝影界對荒木的評價也各有論斷,但談到日本攝影大師級的人物,荒木仍是相當重要的代表,這是很有趣的。

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學荒木去亂槍打鳥無所不拍(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是快門時機,包括XXXX...),荒木的作品代表了一種不同於山下的,觀看世界的方法,所以...如果你自己找到了屬於自己觀看這世界的方法,你可以像荒木那樣做。

再強調一遍,提出荒木的攝影觀,並不代表我正在批判山下。
最近入手了哈蘇. 拍了三捲. 對這件事有很深刻的體驗

目前我同時有DC, 135 SLR, 135 DSLR和120 SLR.

503CX+A12. 規格是6x6
一捲120底片可以拍12張

以我自己現在的能力
如果是135 SLR, 一捲36張裡面. 我大概有四五張是滿意的
每一捲裡面總會有這麼幾張可以拿給別人看

同樣的比例. 120的場合一捲12張.
我只有兩張左右能滿意
一頁12張拿起來. 只有兩張能看
我會覺得沒意思

在120的場合. 為了提高滿意作品的比例
必須更加要求自己更加嚴謹的觀察. 構圖
更加慎重地按下快門
這是之前我未曾體驗過的差異

至於DSLR. 並不是拍不出好照片
但是面對一個場景. 可能自己心理的評價只有80分
若是DSLR. 我還是會拍下來
若是135 SLR. 當場景有90分時我會拍個一張
若是120. 沒有100分我不拍
這是最大的差異
如果是100分的場合....DSLR我會連拍....135 SLR會連拍兩張當copy
DSLR並不會拍不到100分的場合

不過我承認. 135 SLR在硬體上就強迫我自己要達到較高的作品滿意比例
因為一捲底片就是36張固定
120則要求更高. 因為一捲12張就是固定


另. 小DC因為必定帶在身邊
滿意作品的比例或許低. 但是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可以捕捉
這也是單眼相機無法取代的特點
銀牙烈虎 wrote:
被這句話重擊了嗎??...(恕刪)


不少大師級的都這樣吧...
聽說 Steve McCurry 平均一個禮拜也用不少...
我曾機看過幾個老前輩同時用120跟DSLR拍照,先用DSLR拍幾張,預覽後覺得不錯才會用120拍,這樣可以提高對120照片的"滿意度",節省底片。給有用底片的同好參考一下。
無俚頭亂入一下:
要體驗大師的講法是不是真的,
出門只要帶128M的記憶卡(甚至是傳說中的8M?)
回來比較看看大概就知道了~~~
銀牙烈虎 wrote:
被這句話重擊了嗎?????我倒覺得達成攝影的藝術性,道路有很多。山下先生的忠告的確是發人省思,不過我知道有些攝影家同樣具備大師的頭銜,但是拍照的手法卻和山下批判的相當類似。

這位大師(應該算是大師吧...)是荒木經惟。

看過他拍攝作業的人大概都會大吃一驚,因為荒木的拍照手法就是亂槍打鳥,他消耗傳統底片的速度和一般人用數位相機拍照相比,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我猜他如果使用數位相機拍照,應該是如魚得水般地快活吧!


我想山下的對象應該是給有心學習攝影的人的提醒, 相信如荒木的初期也是經歷這樣的正統學習過程才是, 如果沒有這樣良好的攝影基礎, 大概也不會有後來的"機槍攝影法", 相信他也約略清楚攝影出來的效果會是如何, 當然勢必不如山下的精準控制. 因此, 尚未學習到基礎攝影技術者, 還是不宜學習"機槍攝影法"!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