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bc wrote:
一般日常用語只要有個"頭"的名詞都可以用"顆"來計算數量,這沒錯吧blockquote>
看了大家的說法
我越看越不懂
怎樣的說法才好咧
我實在是一個頭兩個大
但若約定俗成過了頭,一來會使語言使用過於模糊,大家在需要做出定義時,易出歧義、問題;二來語言的美感也可能漸漸模糊消失。
例如:北京土話,頭叫「腦袋」。
一位可憐的美女跪在地上,求一位土財主答應她賣身葬父,會說:「小女子給您磕頭了!」
如果用北京土話,那就成了:「小女子給您磕腦袋瓜兒了」…&%$*&&…超沒美感..

========== (小弟針對各位大大的討論,試圖再度釐清一下) ============
摘要自:正中形音義大字典(正中書局出版)。
根:1.植物深入土中部分曰根,藉以吸收養分……
2.量詞,長形物一枝、一條、一株曰一根。例:兩根棍、三根繩。
棵:量詞,花木一株曰一棵。例:二棵蘭草、五棵竹子、二十八棵紅柳樹。
顆:1.小物之如粒如珠子者約顆。
2.圓珠狀物,一粒約一顆。
3.花木一株曰一顆,通「棵」。
粒:1.米粒曰粒,
2.榖事之事曰粒,米食曰粒。
3.量詞;榖、米、飯一顆曰一粒。
4.量詞;凡物小如榖米粒者,一顆亦曰一粒。
5.粒粒:指飯粒之一顆一顆而言。
條:1.樹木之小枝曰條。例:柳條。
2.細長之物曰條。例:線條、紙條、麵條。
3.用書面分條規定辦法、或陳述意見者,此辦法或意見曰條。例:增廣條目。
枚:1.樹幹曰枚。例: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經.周南)。
2.量詞;物一個約一枚。例:進蟠桃七枚於帝(列仙傳.西王母)。
支:草木之枝曰支,通「枝」。
枝:1.樹木自幹旁生出之條曰枝。
2.量詞:細長物一根一竽曰枝。例:一枝花、三枝筆、五枝箭。
隻:量詞:器具、生物,一件曰一隻。例:得一隻鳥。
個:量詞:人一位、事一起、器物一件,皆曰一個。
=============== (個人想法,總結一下) ===============
1.個:是最常用、最不容易出錯的量詞了。所以說「一個鏡頭」,應該OK吧。
當然「個」也不是萬能,你可以說「一個人」,但不會說「一個牛」吧!

2.(有個「頭」的名詞,都可以用「顆」來計算數量?)
我見:恐怕未必如此耶,這種語感,可能是受本省方言的影響。例如打針的「針頭」,
我們可能說「一根針頭」,不會說「一顆針頭」吧,但也不會說「一個針頭」。
3.(所以說鏡頭的長的用「隻」,短的用「顆」啦)。
我見:依大蟲大大所言,「隻」可計算物件單位,通「只」,通用於生物與非生物,
長鏡頭用「一隻」,應該 OK吧。
但短鏡頭稱「一顆」,請看我的摘要定義,與大蟲大大的摘要定義,
可知用「顆」、「粒」是用於小或小而圓的東西,依文字定義內容的邏輯發展,
「一顆鏡頭」,不可。用「一個」還是最為穩當。
4.(如果用的是小口徑的望遠鏡頭,可以用「根」)。
我見:從語感分析,我們可說「一根繩子」、「兩根棍子」、「一根鋼筋」、
「一根鐵條」、「一根紅線」,這都沒問題,且根應該可粗可細。
但如果你有一隻遙控器,又假設遙控器形狀是長圓形的,我們大概不太會說「一根遙控器」。
原因是:「一根」後面所接名詞,其物質組成應該是簡單的,單純的木頭、鐵、絲麻等。
若此物品組成複雜,遙控器、鏡頭都不是單一物質組成,而且組成還非常複雜,
若說「一根鏡頭」,大悖於我們常用的語感。
5.(鏡頭發霉(*霉非植物哦)後可以用一棵,針孔或餅干型、蛇腹等鏡頭或許可以用顆)。
我見:請依大蟲大大跟我摘要的定義判斷,都不可。
6.(而用「粒」形容的鏡頭還在發展中)。
我見:不合文字邏輯。但這明顯是受台語方言影響,欸供台語欸,攏哉影啦!
7.(把鏡頭做火力展示時可以用枚,當然整體就可以用「一支」堅強的鏡頭部隊來型容,用隻看起很正常)。
我見:鏡頭用「枚、支、隻」等量詞,大概可以吧?大蟲大大說「枚」作「火力展示」用,
感覺非常具像!我個人還蠻喜歡這種說法啦!

8.(用條就有可能是把鏡頭摔死的時候用的)。
我見:不懂……鏡頭摔死時很像一「條」毛毛蟲嗎……

===================== (考前最後大作戰) =====================
1.鏡頭「可用」的量詞:個、枚、支、隻。
2.鏡頭「不可用」的量詞:粒、棵、顆、根、條。
(以上是小弟看法啦,並非定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