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相機我好幾天才拍36張,而使用DSLR一天可能就拍了360張
,而一捲底片拍完我會很快速的拿去沖洗、並且期待著照片呈現,然後趕快拿
照片跟朋友分享;反之我用DSLR一天快速的拍了360張照片,回到家裡
會懶個幾天才把照片抓到電腦上,刪除180張後,挑出90張來修圖調整,
再挑出45張喜歡的,在刪掉22張,其他的上傳到相簿,然後通知友人們:
"嗨~大夥~新照片我傳上去了喔!記得上去看。"朋友們也因為數位的便利
隨時可以看,就過幾天在家各自看各自的,對我來說少了點分享的感覺。
這好比像是棒球比賽,看現場與看電視轉播的差別,一群朋友相約去看現
場,以及朋友各自在家看轉播之後隔天討論的感覺。棒球的精彩在於那種現場
期待感,以及許多決定性的瞬間逆轉(當然!現場啦啦隊的競爭也很有趣)這
些在電視轉播上撘配球評的演說很難完全呈現的;但我能說"電視轉播有啥好
看嗎?要看就要看現場!"這兩者都有他的價值和好處,沒有誰好誰壞,單就
觀眾或使用者喜歡哪一種。
好像畫質上數位是勝出的?
但是質感就見仁見智了
小弟的攝影路是如是:sony p系列開始有自己相機,然後pentax istDs進入dslr,後來又換eos 5D + 24-70 L。eos3拿回來後搭配24-70拍了兩卷底片(Kodak),洗出來後(6X4)也沒覺得怎樣。。。 |
底片拍照影響結果的幾項重要因素:
1. 相館的沖洗品質因素(大部份相館沖洗相片品質水準很差)
2. 底片的選擇因素(不同拍攝主題,應測試了解各種底片的表現)
3. 自己的因素(構圖、光圈及快門的配合、拍攝的感覺)
4. 鏡頭的因素(選用高價高素質鏡頭會比廉價鏡更能表現出底片的魅力)
以上4項因素,影響拍攝品質最嚴重的變數就是"相館的沖洗水準"。
即使你用萊卡銘鏡、西德蔡司、Canon L鏡,Nikon 等高價鏡,
相館的沖洗品質水準差,也會讓你拍攝良好作品變成普普的,
甚至於嚴重的沖洗出來結果對焦不清楚及顏色很奇怪,
最好問問拍底片的朋友都去那間相館洗相片,
拍什麼場景用什麼樣底片。
如果覺得麻煩,那你還是使用DSLR好了,
因為你可以後製,因此拍照品質你可以自己掌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