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等待或是前進 135FF vs APS-C

APS 或 4/3 系統至少有輕便和成本上的優勢,就目前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有本錢投入FF,包含金錢和體力.目前DSLR的快速成長,我想沒有人能否定APS or 3/4 system 的貢獻吧~
Herman老師 wrote:
數字的背後是有陷井,10.5X1.5是15,沒錯,但10.5的對角線是180度,如果是135全幅,也是180度,這個就沒人提了吧?


可以請老師解釋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同樣都是180度代表怎樣的陷阱?
小弟剛學DLSR所以不太瞭解這些意思,
謝謝!

片幅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般DSLR使用者應該是為了記錄生活買它吧

買5D拍出來跟300D拍出來的生活照有差嗎?

如果有差....那CANON應該往中片幅或超大片幅來發展

然後,SLR又變成有錢人的嗜好,回到10 20年前一樣

這不是普通人之福....


PEACE
感謝各位的指教
我應該回到原點
該進步的是相機後面的頭
而不是相機的規格
如果同樣是APS-C規格
N家與C家的優缺點呢??
謝謝各位的回覆!
頭不頭的有些沉重啦...

有能力要求高...就買FF...
有考量省點錢...就買APS...
買顆好鏡頭比機身保值...不論是FF或APS鏡...
Herman老師 wrote:
觀念是最不容易改變的...(恕刪)


MamiyaZD嗎.....真是毒死人不償命的東西...
隨身裝備 : 腰酸背痛
總覺得,鏡頭買足了就好了啦~~~aps-c 或 4/3 或 ff 就差不多了,好好的拍自己想要的才是呀!!不然就全買吧~~反正久了,機身都很便宜了,是吧~~~存錢吧。
我的相機:Gh6,Gh5s,Gh4,一堆老機機
unavailable wrote:
像素密度不同
但是視角,透視感,壓縮感等是相同的



像素密度也未必不同,
如兩系統的感光元件密度一樣,那裁切出來的像素不就相同了。
Pixel 的單位密度一樣的假設是合理的,這代表相同的製造複雜度及抗雜訊能力。
小CCD單位密度若較大,那代表抗雜訊的能力就較差,而製造複雜度也較高,
這大概是某家遲遲沒有千萬像素的原因吧!
所以有人常認為小CCD在長焦有優勢,這是要仔細思考的。
tw159134 wrote:
之前對DSLR的領域...(恕刪)

Nikon , Canon 要合併不可能吧
他們兩家是世仇耶
上次還聽說台灣某尼康分公司
為了Canon 印表機 logo出現在公司問題傷腦筋
後來拿貼布遮住才沒搬出去
這是題外話
基本上我是覺得 aps-c 除了廣角端吃虧點
但對變焦鏡實用度卻是增加的
同樣18~200mm鏡頭
135FF 可變動範圍只有 182mm
APS-C 可變定範圍(1.5x計算)卻增加到 27~300mm 也就是 273mm
對愛鳥人士來說 看得更遠了

差異大概還是廣角部份 就看你廣角端目前的鏡頭 是否足夠你使用了
如果廣角真的不夠 也可以玩玩底片機呀
比起目前相對昂貴的 135FF系統 底片機身便宜 畫面質感也是另一種不一樣的感受
但前提是要有可共用的鏡頭.....
Nikon沒有自己開發CCD的能力所以跟SONY買現成的。
而Canon家大業大,有自己開發CCD的技術。

如果Nikon有自己的CCD技術,或者說能夠用符合成本效益的價格買到FF CCD,你說Nikon會不會出FF 機身呢?

這個,純粹是按計算機按出的決定:Nikon沒有技術,或者說Nikon買FF CCD出FF機身這樣的成本會讓Nikon自己賺不夠多,所以不出,倒不是APS-C真的有多麼的好...

Canon既已在產品定位上給予FF旗艦地位並且正常出貨(甚至1ds mark2也準備出下一代了),而SONY FF機種也呼之欲出,長久來看,除非Nikon放棄高階商用市場,否則FF依然是勢之所趨。

最後,一定有人會說:Nikon不是有公開說繼續堅持APS-C嗎?

我的感想是:商人的話能信幾成呢?



連apple都能灌XP了,Nikon過陣子宣布出FF機身又何必意外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