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討論)目前數位單眼相機的發展方向是你要的嗎?

機械式相機的優點在於少去了耗電或電子元件出槌的機會。

問題是,除非將來發展出不需要耗電就可以輸出電子訊號的數位感光元件、及不需要耗電就可以紀錄資料的儲存媒體
否則機械式機身加上這兩個核心,就同樣要和數位機承受相同的故障風險,掛點的機會其實並不會比較低。
到極地照樣電池死掉不能用、到高濕度地方照樣受潮短路、到非洲照樣買不到電池或找不到地方充電…



再一個,成本!

嚴格說來,現在電子元件的整體成本其實是低於機械式元件的,一只紅外線遙控器在夜市只要199就可以買得到,但是好一點的快門線隨便都會破仟…
叫工人去裝配一組七八十個零件彎過來拐過去的機械式快門觸發機構,工時成本保証遠高於安裝一個微動開關和一條電線。

沒辦法,機械式的東西就是這樣,越高精度的東西,價格越貴。

以上這兩個關鍵,就注定了機械機身時代的結束。
唯一能夠存活的,大概只剩lomo那種極低階超簡單的機身結構。



另外,短時間之內別期待機身廠商推出135的數位機背啦。
現在的數位機,瓶頸成本全集中在那片數位感光元件上。
一整組整合精巧的二萬五全新數位機 vs 一個又腫又大的二萬二135數位機背讓你回去搭十年前的舊機身
你會買哪一個?

就當是買感光元件,送全新的機身吧~
這樣會快樂點…



ps.
答:現在數位機的發展方向不是我想要的。
數位影像紀錄方式的革命還沒出現哩!現有的設備都是依傳統影像紀錄的觀念加以數位化而已。
要到完全以數位觀念設計數位影像紀錄裝置時,那時才會有所謂的「發展方向」可以談…,那時才會真正的好玩…^++++^
erc wrote:
機械式相機的優點在於...(恕刪)


應該快了吧 例如 感光包容度 超過 人眼
小酒蟲 wrote:
但是黑膠唱片無法長期...(恕刪)



這一點不用緊張: ) 日本上個月才有人發明了用雷射讀取黑膠的機器。可以非接觸性的讀出聲音以外,連斷成四片用透明膠帶連起來的唱片也能透過雷射讀取到。雖然有點太晚發明,但真的有這種機器了:P
-------------------------- Made in Kyoto http://blog.japan.pro --------------
我一直對數位的 dynamic range 不滿意,有沒有人有同樣的感覺呢 ??????
我的第一台相機是Nikon FM2 ,我買的鏡頭是AF鏡頭(可以控制光圈大小的,為了另一個AF機身),我喜歡當初學攝影的時候,透過學到的光圈, 快門, 測光, 構圖的原理來實驗產生的一張張照片, 也喜歡在暗房中用不同的藥水及溫度控制沖出來的底片, 和在暗房中放大機下做的相紙曝光後,看著影像漸漸出來的喜悅感,在這些過程中,總有一些期待跟想像,跟現在用數位相機,拍了馬上看,不喜歡馬上重拍的感覺不同,可能少了些期待跟自我拍攝能力肯定的過程吧,(用傳統相機拍出來成功的照片,會覺得有一點竊喜的感覺跟自我拍攝能力的肯定)

不過我也在用數位單眼相機,數位相機絕對有他的實用性功能性優點存在,不過對我來說可能少點浪漫跟期待吧......

這是我的一點感想
回覆給安全帽樓友
剛剛看了你那張排球比賽的照片
時機抓的很精彩
其實 要拍出類似的照片 不論是dslr 或是 slr都可以輕易的拍出 甚至不用AF
只要轉成mf模式 對焦鎖在網子邊邊 然後守株待兔 等到有精彩鏡頭出現 就按快門
我認為這樣子比較簡單 也比較有樂趣(感覺有點像是當獵人一樣)

另外 我猜像是拍棒球比賽的打擊 應該也是用類似的技巧
跟你分享摟
When I con't open my mind, I shut my mouth!
守株待兔是很有趣沒錯啦
不過我更喜歡拿著像機追著球跑
畢竟精采鏡頭不只是出現在網邊
發球 救球 也都會有很棒的畫面
這時候AF會比較方便
當然MF也不是不行 只不過技巧要好一點


我覺得像機的演進對我的好處 在於讓像我一樣的一般人
也能夠享受到拍照的樂趣
拍底片一定也有有趣之處 不過對我來說
有趣的在於構圖取景之後 即可觀賞審視
諸如AF自動測光等功能 也是讓一般人可以更方便的快樂照相

想要手感好又保值 各家鏡皇也不惶多讓
至於何種材質好 我覺得就見仁見智
相機方面我覺得是CMOS/CCD的發展尚未到達一個穩定的點
不過比起前幾年 已經開始穩定化
相信未來的頂級相機也應該頗能保值
個人意見囉
個人認為機械機身是有它存在的價值...

對於需要長時間曝光的攝影者而言,電子機身相當的不利,也許不只一兩個小時,或許是一整晚

沒有對於DSLR有什麼偏見,只是有很多東西是電子、數位的東西沒辦法取代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yunghao
SLR 一方面也受限於軟片是否完全停產的可能性。

即便軟片不全面停產,SLR 也會慢慢變成小量專業市場,而不再流行於大眾市場。
我覺得機械式相機應該不會消失,但他會像那些真空管音響,黑膠唱片,變成少數人會去使用的東西,畢竟要初學slr的人一開始就用機械式相機,學習門檻實在是太高了,光是一開始裝底片,就會有不少人打退堂鼓,更不必談手動對焦及沉重的機身.所以在只有加入自動化才能讓更多人能夠進入slr的世界.大家各取所需.

至於底片,我想只要電影還有人拍,相機用的底片應該就還會有人作吧,只是回歸小眾市場,應該價格不會像現在這樣便宜吧.

當初minolta推出第一台自動對焦相機時,slr應該要af與mf的爭論也不小於slr與dslr,但是當初發言反對af的大師們,看到現在這種情形又能如何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