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mcat wrote:Kodak 五年前就...(恕刪) Kodak 的數位電子設計真是 #$%#@! ( Kodak DCS-14n 三秒拍一張, 要換上 Lexar 的 Write Accelerate CF 才會加速到兩秒一張 ), 台灣的數位電子設計好像沒這麼慘 .
敢問一下, 如果真的有國產DSLR, 你會買嗎?相機這種東西是一種工藝產品,絕對不是只講求Cost down的廠商能做得出來的.看看SONY這個後進者,世界級的大廠, 電子實力沒有問題,但做到現在, 它和C和N的差距還是很遠.發展相機或光學工業, 似乎都曾經是軍事強國才做得到...日本和德國過去就都搞出世界大戰...台灣的軍力不強, 又很依賴國外的產品,當然就不可能能在光學和機械上發展到那種地步了.
csyincp wrote:發展相機或光學工業, 似乎都曾經是軍事強國才做得到... +1民用的光學技術很多都是戰艦的光學測距儀或轟炸機的投彈瞄準器下放出來的一個從未造過無畏級戰艦和轟炸機的國家能有多好的光學技術水準?(相較於德日兩國把光學測距發展到極致, 英美則是先一步走上雷達測距的路)
問題很簡單~相機系統跟其他的產業有一個根本上的差異你今天只單作相機而不研發自己的鏡頭接環作在好也只是為人作嫁,爽的是原本系統商Fuji的機身夠好了,但他只能吃Nikon的接環時間拖久了還是Nikon得利君不見S5 pro到現在多久沒推出新機???機身只能賺一次(而且現在大家都要平價機身,稍微貴一點就很難賣了)但這是Fuji,Kodak這類機身廠商唯一的利潤來源相對之下鏡頭可以剝好幾層皮,這才是最賺錢的你說~國內廠商會這麼笨嗎????
一切都是成本跟市佔率的問題;就拿最便宜的飲料(可樂)來說:山寨版一罐10元,原版一罐16~18元,試問你會購買哪一種?百X可樂都打的那麼辛苦了,更何況是高精密的電子產品。話說回來,以現在的科技,有些手機的畫質都比國產DC畫質來的佳了,不過,話沒說死是因為科技產業真的很難說,搞不好哪天量產再量產,普及再普及,這種狀況不也出現在液晶電視上嗎!!我也很希望國內產商能出一台全篇幅的低價DSLR......
akihindo wrote:BenQ在西門子事件...(恕刪) 已經過那麼久了,大大還沒弄清楚喔, BENQ沒有在做代工,西門子事件之後,就分家了,另成立新公司佳世達,佳世達是做代工, 明基(BENQ)是做品牌
這篇是用來作白日夢的吧那我也來一下35mmCMOS感光套件,在光華就能買到回家把底片機拆開,套件鎖上電火布纏纏貼貼沒有LCD預覽沒關係沒有強大的電子白平衡無所謂沒有堪用超美的JPG直出當然也很合理憑國內的電子實力跟COSTDOWN想成立一間PhaseTwo專攻35mm有什麼難的就等哪個大老闆發昏
蟑螂~~ wrote:問題很簡單~相機系統跟其他的產業有一個根本上的差異你今天只單作相機而不研發自己的鏡頭接環作在好也只是為人作嫁,爽的是原本系統商 +1 其實國內早有這樣的技術,但何必去作消費型產品高投資+高風險,確得到低報酬 , 每個月還要來個大降價技術問題,可以自行研發或買人才買專利等...但創立品牌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創造的事情
蟑螂~~ wrote:問題很簡單~相機系統...(恕刪) 有兩隻鳥(鳳凰、海鷗)也計畫投入DLSR產業,這兩個廠造SLR數十年了,鳳凰是PK兼容鏡頭,海鷗是MD兼容鏡頭,都是MF機,鏡頭存世量巨大並且這兩品牌的鏡頭仍在生產中。可惜兩家只是傳統機械光學大廠,當年民主德國Carl Zeiss Jena的技術支援下發的家,光學實力、品牌影響力還是有的,但是數位設計經驗極少,沒有IC開發能力。鳳凰機身製造較好,但是目前主要在自產數位顯微鏡和代工鏡頭。海鷗鏡頭製造較好,但是目前生意還不如鳳凰,產品質量不如計畫經濟時期好。我們都還是能接受MF的DSLR,可惜數位設計實力不濟,兩岸合作推出國產DSLR應該不是很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