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tayu wrote:
謝謝大大的指教 但是 我必須要澄清一下 我是說 我反省之後 我發現我自己是一個器材狂 並不是 說 我反省之後 我不當器材狂了...(恕刪)
這段話真是經典....
樓主的敗家心路歷程寫得好生動~
小弟當初也是看了毒照,也想要拍出這樣的照片,但不知不覺中,好像也是對購買、把玩各種器材的所帶來的快感大於攝影~~期待著換了大光圈、鏡皇,就能拍出美美的照片~但玩過幾個鏡頭之後,也有點了解到,要拍出美照,重要的還是相機後面的那顆腦袋~但是又不能忘情那些毒鏡拍出來的毒照~想像著換了鏡頭之後,同樣的照片,卻有更美的發色、銳利跟散景~
不過在拜讀一些勸敗文後,對於一些器材的特性,某些照片如何拍出來的等,也多多少少比一般人知道了更多一些。
~!@#.....看了一堆勸敗文後.....毒癮好像又發作了~@@ .我現在也很需要來一劑腦內嗎啡,再次給我人生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的感覺。S 18-50mm f2.8,還有D80手把,等我~~


在之前~買了30D之後~
不管出席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帶著她出門~
裝的是17-85那顆~
但是因為光圈小~讓我在室內很不喜歡用它~
畢竟我有帕金氏症

最近~在網路上面開始尋找17-55 F2.8這顆~
但是由於價錢稍高~並沒有買下來~
不過現在看完這篇文章~讓我覺得還好我沒錢~
不然我就錯失了磨練技術的好機會~
一個人的想法竟然會在一個晚上改變~
就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後~
應該說一"堆"文章之後~!!!
以前會想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次跟帶我入門的朋友討論鏡頭~
我朋友都已很奇怪的口氣問我~
你要那顆鏡頭幹嘛等等之類的~
他也是腦袋派的~

不過現在想想~我現在有30D~17-85~
這樣的搭配~已經算是不錯了不是嗎~
也可藉此訓練自己的技術~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如果室內不好拍~究把ISO開大~
C家的高ISO不正是最好的利器嗎~
如果距離不夠遠~就換別的構圖~也是另外一種風味~
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
其實當初會買DSLR最主要的原因也只是愛照相罷了~
如果可以用好器材拍出想要的照片~
能夠拍出令朋友開心的照片~
那就夠了~!!!
買下之後來到這邊~開始陷入器材組的迷思之中~
不過現在看到這邊~又讓我深思了很久~
也許~器材不是最重要的~!!!
我有這樣的轉變~正是各位大大的教導~
感謝各位前輩的教誨~
努力用17-85拍出令人發出會心一笑的照片~
PS~5D + 24-70 F2.8 等著我~我有一天要帶你回家~


小弟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fujiwaranaoki/
我就會想起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Jodi Cobb作品
http://pdngallery.com/cobrand/nikonnet/masters/jodi_cobb/05.html#
沒記錯的話
國家地理攝影精技有提到上面那張照片的拍攝條件
我看那本書的時候
剛買f80
那張照片不是用什麼頂級配備拍出來的
甚至連閃光燈都是攝影師手動去控制輸出量
但我不記得細節..太久之前看的..書現在借人了
每當自己出現"器材不夠..所以拍不出好照片"這種想法
我就會再回想一次這幾張照片
小弟之前一直認為需要有好的裝備..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不過...自從由D70升級D200後....發現...最常用的鏡頭..竟然是KIT那隻..18-70...
雖然光圈小了點......可是善用高ISO加上無敵的手持功力(小弟最高紀錄..18mm端手持10秒拍攝成功)...也可以讓我在夜晚不用開閃燈.....
拍出來的效果雖然比不上大光圈的鏡頭...可是卻有另外一番迷人的風味...
連一向挑剔的老婆都覺得拍的不錯~~~
當然...D200的高性能與高ISO實用性讓小弟能更加體驗攝影的樂趣~~
所以..小弟的結論是....適當的升級....可以讓人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順便滿足自己
不管是買器材的快樂~~還是選到自己最喜歡的風格的快樂~~~
都是好的正面的意義~
小小的建議各位大大~~敗吧~~



讓心中的



小弟也說一下自己玩攝影的小小心得
自從兩年多前購入第一台DC就迷上攝影(Ricoh G4wide)
後來慢慢瞭解一些所謂的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防不防守震等等的問題
就在二手區把自己的相機賣掉(因為G4W無法全手動功能)
前前後後在二手區買買賣賣共玩過下面幾種(窮人只好在二手區買買賣賣交換來玩)
Canon G1=>Sony F171=>Minolta F200=>Sony W1以及兩個月前的D50現役機(唯一一台) >
在學習控制光圈快門~ISO等之後,的確是有增進自己的拍攝功力
因為同一個景點之下,現在的我會善用瞭解光圈快門的因素而去判斷
因此,同一地點所拍攝的景象跟初學的時候是有些進步
因為自己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攝影知識,有時候跟姊姊還有爸爸出去玩
他們兩位也很喜歡攝影
於指點他們一下光圈快門之間的理論
在幾次解釋以後
其實他們還不是很懂(或者說根本沒仔細聽)
不懂相機光圈快門的姊姊,所拍攝的東西卻是很容易令我感動的
因為他懂得抓住人物的神韻,景致的構圖角度
爸爸更是擅長抓住風景的觀察角度
更別說他們兩個都不懂電腦了,連後製都不會(連上網都不擅長,PHOTOSHOP也沒聽過)
不過他們的作品卻比我自己所拍的東西更能感動我
一個作品好與壞我想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不相同
也許妳喜歡大光圈鏡頭下所拍出來的人物特寫鏡頭
但是有些人卻可以用小DC,卻比你更能抓住被拍人的神韻及表情
有些人喜歡看過度後製的美麗風景
有些人則喜歡看原色原味的照片但是在妳心中可能是"乏味"照片
我想,每個人所謂的攝影的快樂,又是更不同了
有些人擅長抓住角度,但是卻不知道光圈跟快門的道理
但是他懂一些些電腦,因此運用電腦後製來修改照片
就我個人而言,在後製之中我到底學到了什麼?就我經驗而言
我學到了如何在下一次同樣的光線下,盡量能抓住當下的光線
以便不用日後在花那麼多時間去後製
所以呢?後製對我後來的攝影之路有沒有幫助?對我,我想是有幫助的
這是我後製中所學到的經驗
而所帶來的快樂
是因為我從後製中
更會去督促自己抓住角度及觀察當下色彩的適當與否,以及更知道如何更改曝光值或光圈值等
就如同我學了兩年多的攝影以後
我觀察我爸我姐的作品
雖然他們的光圈跟快門還有EV直依然仍是完全不懂
但是所拍攝,所抓住的角度卻是依然的讓我感動
那,他們在攝影之中沒有進步嗎?
我想,他們所進步的是---比我更懂得去觀察人像的神韻及抓住更有味道的角度
因為他們向來攝影所注重的,就是想要利用敏銳的觀察角度來抓住當下的韻味
他們不會去跟你說明說什麼三角構圖~什麼什麼構圖法
所拍下的東西是來自他們累積的觀察力跟感受度
他們攝影開心嗎?在我觀察裡,他們也是開心的
那我開心嗎?當然我也是開心的
因為,現在我使用後製的頻率比起以往是相對的減少
這進步的原因來自於不斷的攝影,以及學習後製所帶來的經驗
那妳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