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點:Metz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色溫.比起日系原廠燈的偏冷色調,Metz拍人就是比較有"高檔"的感覺(這種聯想可能來自德國相机、歐美攝影師所拍出作品呈現的色調吧)不過日本燈的色溫早已從過去的"偏冷"修正到"科學上的正確",現在只能說Metz色溫"討喜",而不能說"比日本燈更準確"了.
缺點:走平價路線之後,用料/作工廉價(workmanship cheap)、回電慢、基本function落後(例如燈頭zooming、可迥轉角度、控制介面等).
Metz所反應的德製[絕對品質]與[絕對售價],在50MZ-5時達到頂峰,記得當時光一個新款全功能SCA同步接頭就要近萬元,整組燈更是上看3萬之譜,實非一般辛苦拍照工(記者/編輯/soho族)所能負荷,這時才只是相机AF化起步不算太久的時候(Nikon F4還在位),那時用45CT-4/CL-4等較老架構的Metz燈TTL還可支應;等到F5/F100(5點對焦)時代,必須全面用新架構來配合新功能時,就只能乖乖選用相對便宜、輕便、也耐用的原廠燈了!
等Metz回過神來反應市場變化,感覺就是儘量在壓成本、把生產基地移往開發中國家,可能他們的"brain"(設計者)酬勞不斐,要努力維持住那一塊吧(?)我個人的猜測;對一個消費者而言,就是你牌子這麼大、我過去也一直把你當第一品牌、你怎麼做這樣的東西給我?(不能做好一點嗎?)當時最有名一款指數達到真40的机頂燈(不是縮角度號稱的那種GN40)仍有不少在意相片品質的攝影同業(編輯)採用,但它的回電慢、會燒燈頭塑膠片、頭不小心撞到還會掉下來(真的太重了)也是同業間人盡皆知的事.
現在應是拜兩德統一之賜,Metz又重新披上德國設計、德國製造的外衣,新生代user或許不解:"純正德國血統"怎麼反而不如日本燈?以上是要說明:1.Metz不是"副廠",它曾是世界第一;2.如果純正德國血統要做到日本原廠燈的細膩,一定會是天價

------------------------------------------------------------------
子燈只是在某個情況下會剛好好用,當你在連續繁重工作時,一但疏忽了切換亮度、或何時該關掉時,你會寧願從來沒有這個東西!
真搞不懂,為何時至今日仍做不到子/母燈同步(等比例輸出)TTL

優點
1:色溫非常的準也很討喜,光質打出來的質感很細緻
2:功能鍵採用組合式,說明書即使用原文或著英文,只要看著最後頁的樹狀圖解立馬就上手
3:ETTLⅡ的出力跟計算不會輸CANON燈系,可以信任的程度,大可放心使用無誤
3:燈的重量算是輕的,且有紅外線輔助對焦燈
4:閃燈出力以測光表來量,是真的恰有其質量不是灌水來的
缺點
1:METZ的痛,也就是回電速度非常的慢,就算要連拍也一定要按到HSS才勉強回電快一點點
2:週邊輔助性太少,包含電池包、離機線、觸發器,NISSIN、PHOTTIX的萬用離閃線無法完全作動,包含M模式也一樣,紅外線輔助功能不能用之外,時閃時不閃,一定要用專屬原廠的線材(品色或著CANON專用的線才有辨法使離機閃功能完全使用,濾色片、柔光罩也不好買,多數週邊是高價的。
3:閃燈的機構設計太脆弱,因為輕量的關係,這顆燈的保護性還好,不太能碰撞跟摔到,還有燈頭轉向也太鬆動,感覺不是很可靠。
4:介面按鍵反應不夠快,碰到動態需要調的時候,已經因為調出力錯失畫面,加上久了按鍵反應就變的很差。
5:韌體介面可以自行升級,但是從去年就出的5D3/6D/1DX的軟體遲遲還沒有推出是怎麼回事?先不談百D能不能用,新機支援度沒有打開,這個產品整個就是很難推進到下一個世代呀!總不能等60AF出來再做吧?
--------------------------------------------------------------------
CANON原廠的轉盤設計好像是專利,快拆的部份不知道,介面的按鍵除了選的不好之外,其他應該算是非戰之罪,但真的很詬病的還是那個回電而已,其他東西花錢能解決倒也還好,只要燈打出的質感讚一切就值得,我個人是看著METZ的優點才買的,缺點除了回電之外,我都能接受,畢竟有一些因素是人為的,本來就是要避免,剩下最能說說嘴的還是作工跟售價,看燈盒跟燈體感覺不像是德國燈皇的感覺,這一點我覺得還是要加強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