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片幅踏入全幅時 用了打工積蓄一次清空帳戶買下當時最新款的5D3配24-70 2.8二代,想說機身鏡頭加一加都破十幾萬了...用來穩定 支撐的腳架也該讓它能穩定的拍攝,當時被店員拐到這隻能支撐「人體」重量懸吊上去的腳架—Marsace MT-2541,就深深愛上它能給我的安全感😳 而且有在拍風景的我 伸到最高 總是能在別人頭上不被擋到視野的拍攝,10層碳纖維材質製成更是穩如泰山,當有需求時也可以拆成單腳架更方便於錄影所需! 無論架什麼機身鏡頭,大球頭的雲台總是能穩穩的固定在我要的那個視野內。拍攝多人大合照時,打開腳架的聲音、氣勢也能吸引所有人目光、專業感馬上提升。
然而在穩固的腳架總是得犧牲它的空間,雖然可以反折;但是常以機車上山下海的我,就不是如此便利!車箱沒有一台能放的進它,所以我第二隻腳架就是旅行款必備的—Marsace C15i,可以縮的很短,本身又很輕巧很好攜帶!雖然折疊起來很短,但是開也可以很高!不過由於太輕巧犧牲了穩定性, 上長焦容易垂頭。
這次的Marsace C25TR,改善了很多、穩定度大大提升,很期待它上市,這伸縮式的3/8‘1/4’切換,雲台的球頭也更大感覺更大大提升穩定性!這次付的腳架包跟MT系列的一樣,質感更好、保護性更佳!
所以我覺得這支腳架迷人的原因在於,以上的要件它都能滿足,甚至比預期的還好一些
以我自己擁有過的腳架來說 (都是4000元以內的鋁腳),這支C25TR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是:
首先當然就是碳纖維的構成,會比同級尺寸的常見鋁腳少了30%左右的重量,隨著時間過去,這個重量差異對體力負擔來說非常有感XD,光拿在手上就能明顯感受輕了一截。
再來是非常人性化的短中軸設計
我用的其中一支腳架也有內建式短中軸的設計,這個設計直觀又好用,使用者可以依行程目的選擇帶不帶加長中軸出門,畢竟有時候不需要那個重量,或是擁擠時坐在腳架旁,長中軸拆掉不會礙手礙腳,且無須拆雲台的直觀設計也非常人性化。
最殺手鐧的運用就是單腳結合中軸成單腳架!
以我自己來說,為了拍攝機動性活動,一直有在物色單腳架,但碳纖單腳架的價位實在不是省油的燈,且單腳架跟三腳架分開買的效益實在不如一支拆用的方便,不需要帶兩支腳架出門、少了重量、少了花費。
而僅用三個步驟就能讓三腳架直接轉換成單腳架且無須繁複的拆卸程序,只要三個旋轉的動作就能快速轉換完成,甚至只比把相機連同快拆板卸下轉移到另一支腳架慢不了幾秒鐘!
工程師用最有效率的設計貼近人性需求,保持流程上一切的簡潔與直觀,且不對結構強度有過多妥協,我認為這個切入點非常成功。
一定會有人說,這樣的再組式結構設計一定不如原生單腳架穩固,我想,如果是準職業級的用戶,應該本身就不會選擇這個方案,而對進階與入門使用者來說,同樣是買一個三角架,多一個實用的功能就是賺到,而且這功能遠比想像的更超值,也開拓了單純三腳架的使用空間與創作者的未來性,如果消費者未來有機會使用到單腳架功能,一定能體會到設計師所下的心力! 畢竟多一個機會比少一個機會好,這樣的設計思維絕對是消費者的福音。
雲台 — 我相信大多數進階使用者在挑選腳架產品時,頭最大的不是腳架本身,往往是雲台的搭配,甚至高水準的雲台,往往都不比腳架本身便宜。 我蠻高興的是C25TR隨附的雲台符合了大部分使用者的預想,水準一流可以直接使用,若沒有特殊需求,基本上是不需另覓。 如同編輯所說,球型雲台的鎖定旋鈕一直是個大問題,消費者看過太多CP值高的腳架,或是比入門再高水準一點的腳架,所用的球形雲台與它的鎖定旋鈕實在差強人意,常常經不起時間考驗。 所以當我看到廠商在小小一個旋鈕的設計與料件選用上如此瀟灑,實在是大快人心! 好轉、力矩大、堅固、不隨時間老化,而且它還簡潔大方好看,其他廠商不是做不起,而是設計者重不重視使用體驗的問題。 甚至他們還在快拆板基座做了一個有阻尼感的旋轉平台,即使腳架本身架在非水平的地面,使用快拆基座來旋轉仍可保持是腳完全水平! 先撇除投入成本不談,光這個點就能看出廠商所投入的心力有多深。
人性化設計 — 扣除掉硬體本身性能,腳架作為一個工作用途的工具(而不是裝飾品) ,人性化設計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使用體驗指標,它關乎到我能不能最有效率的完成工作,腳架這樣的輔助器材應該是要讓使用者更快速簡單的完成任務,而不是越用越賭爛的節奏破壞者。
我看到在很多的細節上,marsace都盡量提供使用者快狠準的體驗,像是好轉的腳管旋鈕、小巧好操控的大三叉撥桿(單手快速完成! 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檔位)、超神奇的大小螺牙彈簧轉換(這個真的太太太太太神來一筆了! 傳統的設計上,1/4"轉3/8"真是個扎扎實實的噩夢) 、腳底膠套拔起就是金屬腳釘(這點我也很感動,明明可以簡單做到,很多廠商就是要你多花錢,且帶配件出門更換完全就是一件破壞節奏的事) 、超大力矩的雲台旋鈕提供良好手感與穩定性,且不會變質,甚至還送你一個方便無比的腳架背袋(我知道很多廠商也有,因此我要在此給這類廠商一個鼓勵,這麼做實在令人欣慰)
水準以上的做工質感與堅固性 — 有讀過之前那篇深圳工廠採訪,與仔細看過此篇產品外觀細節的人應該可以明顯感覺到,這金屬質感未免也太好了吧? 特別是建立在這樣的重量、這樣的價格下,光看照片都是一種享受。 沒有公版零件的粗製濫造、重要部件的CNC削切、纖細卻結實的大三叉結構、連腳釘這樣的細節都不馬虎,平常有在使用腳架的消費者一定能感受到優良工業設計帶來的爽快感。
寫到這邊這麼多,可能有人覺得,未免太捧了吧? 不過就是支腳架? 但我相信也有很多消費者,尤其是這篇文章的吉姆林編輯也是,能體會那種,為什麼有廠商願意做到這種程度? 的感動。 之前去深圳工廠的那篇採訪也看到,用料上的投入讓我明顯感受到marsce的堅持,在吉姆林編輯字裡行間讀到的欣喜,跟我自己感受到這支腳架想給使用者的回饋,是一樣的。 一支五千元有找的腳架,它想給的遠比五千元該有的更多,從我們看得到的規格、樣式、參數、外觀,到看不到的設計理念、體驗、感受,可以感覺這間廠商不只是從製造者的角度達成 "我要賣腳架" 的目的,而是同時也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怎樣才是好用的腳架" 這件事,這並不是矯情,而是任何一位實際使用者在接觸到產品時都能感受到的事。
尤其這一切是建立在這樣的價格、這樣的重量之下,擁有這樣的功能性,同價位我想不到有什麼對手,第一考量當之無愧(等我存到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