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旅行用舒適後背包推薦(PD/PRVKE/Fstop)

各位好,我在尋找一款後背包,能快速拿出雙機、背負性又好的旅行舒適後背包

想請教眾版友有沒有跟我的裝備差不多、使用方式類似,能提供給我背包的使用心得

我的包包內容:
在國內旅遊時:裝備是
A7R3+20mm、旁軸底片相機、gopro10(含小伸縮桿)

在國外旅遊時:裝備是A7R3+20mm、A73+70-180mm、gopro10(含小伸縮桿)、C15i腳架

雜物類:薄外套、陽傘、行動電源、、水瓶、濾鏡電池、LED補光燈等等

我一般都會是在交通工具移動時把雙機放包包,到了景點再取出其中一機拿手上拍攝,有不同焦段需求時快速換相機這樣
在移動時還是可能會偶爾拿出相機來拍攝,只是因為我是用手腕帶拿相機拍(沒有背帶),所以沒拍照就只能把相機放回包包

行程很多都是白天登山、下午神社商店街、晚上百貨公司,這種多面向的行程

我挑背包條件在下方,依重要性遞減

1.希望能快取雙機(至少一側能側開)

2.背負舒適性(能揹國外旅遊裝備在日本自由行走10天)

3.顏值:不要像傳統相機包、不要太像登山包

4.空包重量:越輕便越好

5.能不放下背包拿相機

6.包長較長較好、有胸帶腰帶佳

7.收納性、能有空間放可能臨時購買的東西


其他:

能有側邊放腳架/水瓶/雨傘的袋子

能登機的size、要能塞到飛機座位下方

預算有抓到8k-10

不需要放筆電的需求
目前最常用的背包是國家地理澳大利亞包(NGAU5350),外型不錯、背包容量勉強可以、拉鍊壞了、收納性合格,但是背負性差

我基本上是尋求更舒適的背負性、加上其他條件不要太差的包包

目前參考網友評價列出的候選

1.Wandrd Prvke 31l

可能無法快取雙機?

網友說背負性佳、質料差?

背部不透氣、收納性佳

*自評:如果真的很好揹、又可以快取雙機的話,其他缺點應該能包容


2.PD Everyday Backpack 31l

雙側開口快取雙機方便、背負性差、質料佳、收納性佳

*自評:背負性一面倒的差,但是其他點都很符合我的需求


3.F-Stop Dalston

雙側開口快取雙機方便、背負性未知、重量最輕

*自評:輕量方便、收納性較差、感覺適合作為國內旅行包包、長時間背負性未知、網友心得較少


大家常推薦的包包

Lowepro freeline BP350(外型不愛)

mindshift 旋轉背包(外型不愛)

thule backpack (覺得空包太重)

其他看過推薦的包包可能背負性好卻因為顏值被我淘汰了


再麻煩有上述3款包的版友能分享心得給我,或是有更適合我的包包能建議我,謝謝

2022-07-27 1: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PD/PRVKE/Fstop
naiffee1166fish wrote:
我一般都會是在交通工具移動時把雙機放包包,到了景點再取出其中一機拿手上拍攝,有不同焦段需求時快速換相機這樣

這部份跟我一樣我都是雙機雙鏡切換,但我不會要包包有快取

側取的背包都很難背
頂多挑有上快取,但是提把就會變很細很難提,
側取重量會偏左,不用幾小時左肩就會爆痛

日本的走法我後來妥協用可背可拉的包 不快取,一方面防被摸
拉桿後背包進車站、搭電車可以放地上讓肩膀血液循環一下才不會痛

因為追過空重1.2~1.5KG的包但去日本跑過後還是會肩膀痛,整個過程檢討完才發現,原來我上電車後因為沒輪子我也不想放地上,就得一直背著7-8KG的負重在肩膀上,時間連續超過2H後肩膀的血液循環就不佳開始痛,這種痛你換啥包都沒用,唯一就是減少連續背負時間這招。








PD那種是貴盤阿的,純屬好看,但是空重過重,背負性也沒說很好,貴的要死

我自己背包超過10咖,含賣掉的可能超過20咖
羅普的、大陸廠牌的、國內廠牌,幾乎都買過

目前留下的雙肩背包只有
●BENRO百諾 Gamma 200 假日背出去打太鼓達人+一組相機 溜搭 閒晃用
●Matin Clever 250 很耐裝,但是缺點少了拉桿輪
●ThinkTank StreetWalker Rolling V2.0 設備多扛這咖,厚度夠,縱深夠好裝
●ThinkTank Airport Essentials Rolling Backpack 設備不多扛這咖 兩機三鏡一閃燈沒問題





ThinkTank 不要拉桿就▼

ThinkTank StreetWalker SW474
ThinkTank StreetWalker SW477





背、拉,拉桿輪可拆,有上快取,有側邊水壺等 但外觀比較不討喜的▼
JENOVA吉尼佛旅行者系列788攝影拉桿包






要外觀、快取、裝雜物、背負性好 通有是不可能,自己要想開一點,背負、裝載為重點,至於雜物要裝進相機包本身就有難度,自己要取捨,相機包大多有隔板+比較塑型外包,不好裝雜物,不會隨內容物變大變小。
非常感謝umax大大的回覆

很好奇包包沒有快取的話要如何拿出雙機呢?放地上打開相機包拿嗎?
我補充一下我的說明,我在拍照時大部分會用手腕帶且拿著相機拍,很少用背帶,所以要長時間移動的時候就會相機放包包,但希望有時候還是能快速拿出

我想了一下自己好像很長把相機包放地上,坐電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買東西等待的時候,或許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到這麼高的負重,而且有減少背負重以前才勉強撐的住

之前用過後開式的包包出門真的覺得每次都要放地上打開拿相機太麻煩了

感謝umax大推薦很多好包,如果有重載裝備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PD的心得較本跟網友差不多,想問umax大有揹過Prvke這個包嗎?

我自己的心得是我可能願意減重
例如70-180換成單顆85mm、盡量不要帶太多水可能身上就保持300ml就好、
濾鏡不帶等等,減重來解決吧
前全開的,左、右挑一邊肩不要卸下,從沒卸下那邊把包橫轉過來就可以拉鍊開半邊取相機,如果要拿深一點的那台才需要放地上比較方便

後全開的就比較麻煩我還沒找到單肩取的方法,大多後全開的只有單肩取前面置物袋內的東西、或者測掛水壺、自拍桿


Prvke沒用過,因為我比較偏好包體偏有硬形狀的,比較不會挑可變形軟包


至於減重啥的我也是這樣想,但當你真的出國時裝完包時又發現奇怪怎不是這回事
出國前想定我一定要減重啥都不帶,結果出國整理時卻又把啥東西都裝進去

所以我就只能折衷攜帶會用的裝備,腳架不負掛包上,會太重肩膀會更痛,手提,要拍夜景才帶,除非當天不會回飯店換裝,才會白天就帶出去。
我反而是對包的保護性還好,不要太軟的包還可以接受

裝備的話我有同感,曾經有一次去日本帶了1機6鏡+閃燈+腳架,第三天之後只帶了2鏡出門吧,閃燈一次都沒拿出過,腳架則是看當天有沒有需要拍夜景才會帶

所以之後才會改玩雙機雙鏡最方便

也有考慮過拿登山包(神秘農場相對好看)來裝,但目前還沒有想到好的裝相機的方式
小弟可能會有不同的建議

若是在外自助旅行,小弟並不愛用相機背包,因為太容易被看出來識相機背包,再加上背負系統的關係
所以我會採取的方式是用相機內袋,然後放置其他需求的背包之中。

目前覺得好用的相機內袋,是Billingham hadley pro的內袋(Billingham hadley pro insert),可以放入雙間背包中,也可以放入側背包裡。以前朋友有試過,是可以放入Barbour的包包裡的(Barbour

而跟你不一樣的是,雙肩背包我喜歡用登山背包,一方面在歐洲這很常見,看起來不是太高級的東西,另一方面登山背包的背負系統大多很好。而現在登山背包(one day pack)很多也不那麼的wild了...(雖然貴了些),很多廠牌如arctery'x, Mammut, 甚至Lowe alpine, 小狐狸都有不同的外觀。

這樣外在跟背負系統都有了...

-----------------
除此之外,我現在用的是compagnon 2.0的背包.....但是重(Compagnon the backpack 2.0)(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戰爭的關係,居然沒在賣了)
我其實跟樓主一樣,一直在尋找適合的後背包
基本上,大家看過的我也都看過了
其實大家的需求也都差不多
例如國內外旅遊,都希望側開快取、偷輕、背負的舒適性、透氣(尤其是夏天,誰希望一趟旅程回來,包包的肩帶都是臭的)
但如同上面有人已經提及了,側取其實會嚴重的重量傾斜
而好看的包,重量跟背負感可能出國玩兩天就掛了
我也曾經自己做過相機內袋的隔板放到自己喜歡的包包裡,但說實話,還是很難拿取跟放置
加上我還在使用萬年方塊機,方塊機的長寬真的會搞死自己,幾乎99%市面上的側開背包都無法直接連同鏡頭側取(一是單邊會非常重,二是方塊機真的難放)

所以我的方案是: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登山包,然後自己改!
我選擇的是 Deuter 的 AC LITE(網址如下)
https://shop.atunas.com.tw/SalePage/Index/6829081

下圖是官網的產品照


我選擇個包包的原因,一是我自己去試背過了,背負感、重量(空重990克)、透氣都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再者,這個包包的縫線剛好可以讓我改成側開!

下圖就是改成側開的包包,可以看到兩邊都被我改成拉鍊了


至於,側開的拉鍊,如果是去國外,可能需要考慮防盜的問題,所以在拉鍊頂處,我縫了個勾勾
(未來可能會將拉鍊尾端麂皮內包住防盜鋼索)


包包雖然改好了,但內袋就只能不斷的測量包包的內側尺寸,做出一個內袋
內袋的材料:內容物是珍珠棉、一般軟泡棉、EVA棉;內部面料是輕量絨毛布;面料是210D的防水布
隔板的材料:多了塑膠片支撐,其他的如同內袋


至於剛剛提到的側開會導致重量傾斜,加上如果我裝的是CANON小白之類的長鏡頭,肯定無法側放
所以我的方法是倒著放,機身在下,鏡頭在上,一方面是方便拿,二是面積較大的那一面朝下
在這裡也說一下我自己看很多後開相機包的想法,很多的後開包包或內袋都會拍整個放滿相機、鏡頭的狀況
但很奇怪的是....隔板就只有黏三個方向....有的照片卻又把重的鏡頭放在上側,反而底部卻放濾鏡之類的物品,我就很懷疑,如果包包內部沒放滿....重的又在上面,走一走隔板不會被重壓鬧分家,然後所有東西都在包包內開趴...

下圖是內袋設計的配置圖
藍色是隔板、虛線是包包的中心線


兩側開啟的樣子1(右側內袋跟包包中間可以放背帶之類的東西)


兩側開啟的樣子2(上層放的鏡頭後來有用織帶圍起來黏著,避免晃動)


實際放相機的樣子


頂部放濾鏡、及上層放鏡頭的樣子


目前測量的空包重(包含內袋)約為1.6-1.7公斤,雖然不是很輕
幾次旅遊帶出去,以登山包負重的能力,加上放的又是方塊機,個人覺得這個方案能滿足需求

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自己改包包或做包包
但既然要帶到兩機了
我會比較建議往登山包的方向找
畢竟背負感、透氣感真的差很多
PD包背了好幾年 也背去日本自助旅行過 其實背負性我覺得沒有到差 最大的缺點是腰帶設計減重相對正統登山包比較弱一點
但除非整天都沒辦法把背包拿下來 不然我裡面裝4-5公斤裝備我覺得都是可以持續背半天的
如果是純登山行程 mindshift的大旋轉背包我也背上山露營過 可以負重更多 且背更久
orioccidental大大跟我的想法很像,我也考慮過用登山包系統裝相機內袋來放

cyril大大的這個包包我有試揹過,真的是背負系統很好,大大居然還能改裝成側開又加內袋真的太強了,這個模板厲害到我覺得都可以上集資平台啦,簡直是登山包版本的pd

gregt大大,看到PD包的背負系統被嫌棄了很多,感謝提供我實際使用經驗,我裝備也不到4公斤,mindshift的包包背負性是一致好評的,但就是顏值上心裡過不去
有體驗過shimoda嗎 跟fstop系出同門 作登山攝影包的體系 有action30 50 70公升 跟explore 第二代 兩條路線
追求野外登山露營的背覆性 可以去體驗看看 開年有引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