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foto LH-40球頭雲台實戰分享

在任何一趟攝影旅行中,行囊的重量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相信大家都會選擇一套穩定輕巧的腳架雲台。
擁有穩定的碳纖腳架外,雲台可是重要的一環!
小弟我習慣使用球頭,因為一般球頭會比3向雲台體積來的小也更為輕巧,使用起來也特別迅速。 (如果不需要非常非常精準調節的情況下)
LEOfoto LH-40球頭雲台實戰分享

在2趟聖母峰基地營,總共徒步近800公里旅程中。喜馬拉雅山上的氣候,溫差,環境瞬息萬變,有時風和日麗,有時風吹雨打。
當時我在聖母基地營住了7個晚上。 晚上帳篷內溫度是 零下25度左右,下午溫度可以爬升到近13度左右。
在38度的溫差下,任何產品所使用的材質就是一大考驗。
當時帶上了 Leofoto LH-40這款球頭,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牌子。 實戰拍攝後,它完成了所有的拍攝任務,也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使用的優缺點。

LEOfoto LH-40球頭雲台實戰分享

優點是
1.輕量化的重量 500g,官方數據可承載25公斤。
2.紮實穩定的雲台固定。(一般球頭在把固定旋鈕轉到最緊時,握著快拆板座時一旦用力,我可以移動球頭。這個球頭我完全扭不動)
3. 非常大的旋轉鈕,分別為球頭固定鈕,球頭阻尼鈕,還有水平方向控制座鈕. (便於在寒冷的氣候戴著手套操作)
4.快拆板的部份像 Arca Swiss, 方便用 L Bracket快拆板與更多的配件。(當你想要拍攝垂直的構圖portrait style建議使用L Bracket增加穩定度)
5.雲台快拆板座有一個 Bubble Level
6.球頭操作起來是非常Silky smooth的,再加上可調節阻尼的搭配使用,讓使用者得心應手的自由調節。
7.球頭有雙開口設計,方便使用者拍攝垂直的構圖。 而且當你把球頭卡在它的凹槽,可以感覺到這兩個凹槽是有微阻尼的設計,這樣會大大提升垂直構圖時精準度與舒適感。

缺點是
1。雲台快拆板座內嵌的 Bubble level,包覆著bubble level的金屬真的太薄了。 在山上不小心敲撞到 bubble level就破了,希望可以得到改善。

LEOfoto LH-40球頭雲台實戰分享

以上是小弟我實際使用的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各位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拍攝習慣的雲台。






2016-11-15 0:38 發佈

Tony Lee 峰 wrote:
在任何一趟攝影旅行...(恕刪)



請問你有興趣在討論區分享你徒步800公里的心得嗎?光看到那幾個字就覺得一定超值得拜讀的,照片也一定很棒。如果你願意分享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幫你轉發粉絲團,讓更多人知道你的旅程。
你好~當然有興趣分享啊

其實我已經進行了2年的“曙光雪巴” 攝影計畫。
一開始是單純的因為尼泊爾大地震後, 我有認識的雪巴朋友還在山上。 尼泊爾政府當時擁有全世界來的物資資源。 無奈政府無能導致山上沒有有效的得到該有的賑災資源。當時也沒有太多的NGO團體或是國際媒體在山上。我當時是基於去紀錄現況,與帶回台灣第一手資料。 也希望以販賣作品好回饋到當地幫助賑災。

在第2次旅程開始前,我也努力的研究有關雪巴人。
於是找到了 美國柏克萊大學一名教授花了10年時間長期駐紮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上對雪巴人所做的研究與文獻。
裏面記載了從500多年前雪巴人從西藏遷徙到尼泊爾, 有關當地的地質研究,環境,遊牧,農耕,一直延續到文化與今天的觀光。


60年前人類登上聖母峰時,由Sir Edmund Hillary 跟雪巴人 Tenzing Norgay. 直到2位年邁往生前。 他們還是不願意透露到底是誰第一個踏上聖母峰頂。當年他們是處於友誼的關係登上聖母峰。 我在山上發現,現代感覺已經慢慢變成老闆與勞工的關係。
所以決定讓更多的人從不同層面中了解認識雪巴人。 只有透過了解與認識當地的文化,才會多一分尊重。
也特別帶了空拍機上喜馬拉雅山拍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個旅程最特別的就是發現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包括雪巴人開路先鋒 冰瀑醫生的故事,我也在冰瀑醫生的營地住了7個晚上體驗與紀錄了他們的生活。聽到了許多傳奇故事。
其中還包括了許多登山團隊不對他們尊重。 尤其是登頂後,往往遺忘了這群真正的英雄。

另一個故事是一位47歲的馬拉松大姐。她可是連續5年聖母峰基地營馬拉松女性冠軍呢!其中一年還有2個月懷孕。

氂牛養戶,農夫, 背夫, 還有找到也 Interview 雪人故事發源地的古老寺廟的住持,等等。
明年還會再次前往尼泊爾紀錄聖母峰基地營馬拉松。 還有更完整的拍攝一切。



Tony Lee 峰 wrote:
你好~當然有興趣分...(恕刪)


噢抱歉,我是說另開專文分享啦~圖文並茂一定會相當精彩!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