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相機抓在手裡的紥實感,使人有種提升至專業水準的感覺。但和以往35mm SLR的底片機相較,若沒有一點好手勁,可是不小的負擔。尤其是加個大光圈的Zoom鏡,或是中長焦距以上的大塊頭,想要打打鳥、拍拍夜景什麼的,就不單純是練練手勁,或相機、鏡頭加防震功能就能解決得了的。加上咱單來獨往慣了,偶而自戀一下想來個「到此一遊」的自拍,一支三腳架似乎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器材之一。
但是要怎樣挑一支合適自己的腳架呢?那有什麼難的,上01來爬爬文,看眾位大大說哪支好就買那支不就結了?呃~~這樣好像有點冒險,01的傳統總是勸人直上光明頂,荷包緊點的人就有些尷尬了。(咱就尷尬得很哩!)好吧,看來自己得做點功課了。
=========================《 前 篇 》=========================
選腳架到底注意哪些項目呢?
【高度】
咱身高168公分,加上有點年紀了,縮水不少,太高的腳架可能就不太適合了。別擔心,除了特殊用途的小腳架做得短小外,大多會符合”一般人”的身高,就怕買太高的腳架後,多出來的高度很少用到,多出來的材質可就多出來很多重量了。扣除相機和雲台的高度,腳架全高介於54in./137.2cm和64in./162.6cm之間,應該符合咱的需要。
(這支腳架不含雲台,全高137.9cm)

【重量】
假如想要隨身帶著腳架旅行、到處跑的人,重量絕對得要錙銖必較。輕一點,就不用背得那麼辛苦;但太輕了,架著的器材經風一吹就花枝亂顫、搖頭擺尾也非所樂見。(曾看過一位攝影師的雞什麼的三腳架上,只掛著一件西裝外套,其中一隻腳就軟了!!)又要輕、又要穩、又要堅固,材質似乎就變得很重要了。美格(鎂)、太騰(鈦)、卡蹦(碳纖)這三種材質顯然是腳架輕量化的主流。但要配合負載器材的重量,腳架本身也不宜過分輕。重量在1.2kg至1.6kg似乎比較合理。
(這支是Aluminum-Magnesium-Titanium合金的,據說與近似尺寸大小、一般材質的腳架相比,強度提高40%,重量降低25%,重量為1.3kg)

【收付長度】
談到攜帶的方便性,除了腳架的重量外,收付長度也是很重要的。當然,縮得越短就越好收藏。有些廠家生產孌生型的腳架,通常有4節腳管收付後的長度會比有3節腳管收付後的長度短些。但三節腳管可能比較穩些。B&H的資料顯示收付長度為39.9cm,有誤!
(這支實測的收付長度為17in./43.2cm,還可以接受。)

【負載能力】
這應該是腳架最主要的訴求了。在其他各方面近似的條件下,負載能力越高當然越划算。架在腳架上的器材可能有機身、鏡頭、閃燈、環閃、附件等等,還有雲頭重量也要加上去。
(這支有11lb/5kg的負載能力,目前算是夠用的了。)

【其他】
有些人要橫杆功能、有些人要低角度功能、有些人中意黑色以顯專業、有人在意生產地、有個中柱掛勾很好、最好有腳釘等等,不一而足。
(這支最低高度為36.8cm,若換支選購的短中柱可以更低些,功能簡單明瞭。)

【價位】
這不僅是荷包鬆緊度的問題,也包括了實惠(C/P值)的問題。當然做工的粗細、品牌的響度也有人蠻在意的。但無論如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和錢過不去,是吧?
(這支做工細緻、品牌沒那麼響噹噹、泰國代工製造的腳架,不含雲頭要價US$80。)

【總結】
比對過許多腳架資料,模擬過自己使用上的需要,盤算了很久,終於入手了今天的主角。
SLIK Pro 340DX 規格: 全高...............137.9cm
無中柱高.........106.9cm
最低高度...........36.8cm
收付長度...........43.2cm (實測修正)
負載能力.........5kg/11lb
材質..............鋁鎂鈦合金
最粗腳管徑..........27mm
重量....................1.3kg
售價...................US$80

=========================《 續 篇 》=========================
附雲頭一起販售的SLIK Pro 340DX,(有黑色可選),總價US$100,蠻合算的。但咱較中意另一款雲頭而單買腳架,(只有金屬原色)。這個雲頭就是今天另一個主角Velbon PHD-51Q。
【負載能力】
這也是咱最關心的重點,它得抓得住貴重的攝影器材才行。B&H展示的規格資料有誤,他們把51Q的負載能力寫成和61Q一樣。實際上61Q有5kg/11lb的負載能力,而51Q則只有4kg/8.8lb。01曾有分享文,只怪咱自己沒有做好功課。
(錯誤資訊下的錯誤選擇,勉強可接受。若根據正確的資訊,多花US$2當然買61Q囉!)

【快拆板】
咱不是很在意有沒有快拆板。但有快拆板的話,牢靠度、耐用度就要講究了。
(這個雲台附有金屬製的大型快拆板,裝在雲台上紋風不動,十分可靠。)

【水平儀】
水平儀對構圖、抓水平蠻有用的。常常拍些海景回來,卻發現相片裡的海平面是斜的,自己看了都會頭暈。而且,看到氣泡在玻璃管裡跑來跑去倒也蠻有趣的。
(這個雲台有三個冒泡的玻璃管水平儀,另附有三向指示刻度。)


【重量】
為了減輕攜帶的負擔,輕量化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材質以外,尺寸大小也會影響重量和佔用的空間。把手太長佔空間、增加體重,把手太短則操作不便。當初考慮鎂合金製、具同樣負載能力的51Q或61Q時(根據錯誤的資訊),稍矮10mm、輕90g的51Q就勝出了。
(高度120mm、重量670g的PHD-51Q,質感極佳的把手可以左右開弓。)


【價位】
US$125不算便宜!好吧,咱承認是受了Merlin Wang大大的影響選中這個雲台的。他做過功課精挑細選了61Q,咱也開了眼界有更多的比較,賺了個便宜行事。

【總結】
Velbon PHD-51Q的規格有誤是此次敗家的小瑕疵,否則多花2美元敗入PHD-61Q會是更佳的選擇。
Velbon PHD-51Q 規格:快拆板面積............77x39mm
高度.........................120mm
重量............................670g
負載能力................4kg/8.8lb
材質............................鎂合金
螺絲.................¼-20 or ⅜-16
售價.........................US$125
(SLIK Pro 340DX + VELBON PHD-51Q 的結合體,開始服役。)

=========================《 後 記 》=========================
咱本來屬意SLIK另一支卡磞的腳架Pro 814 CF,B&H要價US$269.95。前陣子該腳架升級推出第二代Pro 814 CF II,售價短暫維持原價十數日後暴漲至US$299.95!雖然這兩天又調回原價,但還是不小的負擔。也許等咱的荷包夠豐厚時,再買它來寫【敗家之路】腳架篇(二)吧!
附帶提醒想搭配買腳架和雲台的朋友們,若是腳架的負載能力有10kg,雲台的負載能力有3kg,並不表示您可以架13kg或10kg的器材在上面,您其實只能架3kg以下的器材在上面!反之亦然。
此篇係咱第一次在01的發文。不算是開箱,只是想分享咱選敗(buy)器材時的思考過程和經驗。也不算是勸敗,只是希望藉此提供一些線索給初入攝影界的朋友們(像咱自己),可以買到適合己用的器材。
初試啼聲,盼眾位大大海涵!謝謝!
==========================《 測 試 》=========================
補充۫個SLIK Pro 340DX + Velbon PHD-51Q 的【不專業測試】吧。
【測試條件】
1. 室內無風;(本想找個工業用風扇來吹的,一時之間也沒找到而作罷。)
2. 腳架四節全開;(像這樣)

3. 雲頭側轉60°、仰角20°,將重心移開腳架雲頭的中心點,以加重負擔;(像這樣)

4. D200 + 70-200mm f/2.8 + SB-800 (含5顆電池),總重3.4kg;(很鳥的樣子)

【比 較】中柱分三種高度,快門分為自拍快門(定在1sec)、手按快門(定在f/2.8)兩種,鏡頭定在200mm端、VR off。
1. 中柱未升起
《測試相片一》200mm、F9.0、ISO100、自拍快門1sec

《測試相片二》200mm、F2.8、ISO100、手按快門1/8sec

2. 中柱升起15cm (有點小幌)
《測試相片三》200mm、F7.1、ISO100、自拍快門1sec

《測試相片四》200mm、F2.8、ISO100、手按快門1/6sec

3. 中柱升起30cm (果然搖搖幌幌)
《測試相片五》200mm、F7.1、ISO100、自拍快門1sec

《測試相片六》200mm、F2.8、ISO100、手按快門1/6sec

【感 想】
腳架著地點的質料不同,絕對有影響。地磚、木板、土地、草地會對腳架的穩定度有不同程度的反餽。找個質地堅硬的著地點,應該會有幫助。
中柱可能是所有腳架最需注意的部份,一般都不建議把中柱拉太高。所以有的腳架另備有短中柱供人選購。
矮一點的腳架,俯拍時相機的操作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要仰拍的話,高一點的腳架比較容易操作相機。
若是室外風大的話,咱看除了特大、特重的腳架外,也沒什麼差別了。(器材愈大,受風面積愈大,愈容易搖頭幌惱的。)
手按快門的部份若是用快門線的話,手震的情形應該會好些。(學藝不精,呵呵呵...)
以上【無責任測試】,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