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入手的這顆閃燈,由於說明書太過於簡單,讓我看的迷迷糊糊的,拜讀完01上前輩們心得及動手測試研究後,將心得跟各位同好分享。
前輩的測試文章
[心得]Yinyan CY-32TWZ自動閃光燈測試及心得
銀燕牌閃燈YINYAN CY-32TWZ測試分享WIHT SONY R1(非勸敗)

背面面板上有四個開關,上面2個是計算M模式的距離用的,有實際作用是下面2個開關:右下是電源開關,左下是檔位切換,分別為紅A、黃A、M、1/16 四個檔位,本文主要即針對這4個檔位的使用作說明。

調焦頭可以向前拉出可以調整擴散角度,分別對應鏡頭28mm、35mm、50mm、85mm等四個擴散角度。

正面有子燈開關,如上圖表示子燈是開著的;閃燈回測主體亮度的感測器在子燈下方的小孔,對d50kit 來說,我覺得包含的區域大概是:鏡頭24mm~35mm時,由觀景窗看出去圓型的範圍。
以下內容設定的部分來自閃燈使用說明書,加上我個人的試用心得
一、紅A的使用
紅A的使用是設定在ISO100、光圈2.8時,可以得到自動曝光的效果;
閃光燈直打時,
投射燈擴散角度28mm時有效距離為7.1公尺,
投射燈擴散角度85mm時有效距離為14公尺,
加了擴散片或柔光罩時,距離會減少,
打跳燈時,也可以有自動曝光效果,主體不夠亮,也可以開子燈補光
----->>>>
以我的d50來說,這是我最常使用的模式,以m模式設定,
iso設200,光圈換算過來則降一格設為F4,快門設1/30秒~1/300秒(以不手振為主,快門慢可以吃背景光)
不管是直打,或打跳燈都可以得到還不錯效果,
如果覺得不夠亮,就光圈大一點,太亮就小一點

紅A:ISO 200, F4, 快門1/100, 閃燈直打,自動白平衡,距離1.5公尺

紅A:ISO 200, F4, 快門1/100, 閃燈跳燈,自動白平衡,距離1.5公尺
二、黃A的使用(適用於較近距離拍攝,你沒看錯,是較近沒錯,請看以下說明)
黃A的使用是設定在ISO100、光圈F5.6時,可以得到自動曝光的效果;
閃光燈直打時,
投射燈擴散角度28mm時有效距離依為3.6公尺,
投射燈擴散角度85mm時有效距離依為7.1公尺,
加了擴散片或柔光罩時,有效距離會減少。
使用黃A模式打跳燈時,因光線較強,回電需較久,打跳燈建議還是使用紅A模式,回電較快。
有用過這個閃燈的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黃A比紅A強,拍攝距離反而較短,我覺得是閃燈回測主體亮度的感測器設定不一樣的關係,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定,我也無法理解。
----->>>>
以我的d50來說,m模式設定,
iso設200,光圈換算過來則降一格設為F8,快門設1/30秒~1/300秒

黃A:ISO 200, F8, 快門1/100, 閃燈直打,自動白平衡,距離1.5公尺

黃A:ISO 200, F8, 快門1/100, 閃燈跳燈,自動白平衡,距離1.5公尺
三、M模式使用
M模式是閃燈全開使用,工作距離計算很簡單,以第一圖為例:ISO選在200的位置,擴散角度28mm,由圖中可知,鏡頭是28mm時,若F2.8時,工作距離10公尺;F4的工作距離為7.1公尺,免去算GN值的麻煩,真方便。

M模式:ISO 200, 快門1/100, 擴散角度28MM,閃燈直打,自動白平衡,距離1.5公尺,由第一圖得光圈介於F16~F22,取F20拍攝
四、1/16檔位
1/16檔位適用於近攝或輕微補光用
記得曾在網路上看過,這個檔位的GN=8,為原來1/4
分享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