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您是否每每在網路上面看到別人貼的晨昏色溫圖都非常豔麗,回顧自己拍的照片,相較起來同樣的場景,拍出來得怎麼感覺差了好一大截?花了大把的銀子買了 DSLR加上網路上傳說的一堆名鏡,可是就是拍不出自己滿意的色溫照片?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差在勤不勤於後製啦!下面小弟舉個例子讓各位瞧瞧就知道其中的差異性在哪裡了...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這張是小弟前些日子在五一勞動節難得出現的夕陽下所拍的照片。雖然說EF 24-105mm F/4 L IS所照出的色彩濃豔度是不會輸給EF 24-70mm F/2.8 L的,但是真的照得出上面這張相片嗎?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看一看原始的RAW檔就知道了(小弟用C1 Pro轉檔)。雖然當時的景象很美麗,但是並沒有這麼飽和的色溫表現...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首先,先從白平衡下手,將色溫及Tint值調高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視情況調整一下曝光、對比、飽和度,再稍微拉一下曲線。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再調整一下銳利度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如何?是不是和剛進C1 Pro的RAW檔表現差了很多呢?但是,更狠的還在後面,喜歡吃重鹹的人可別錯過了!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將檔案讀入Photoshop CS2之中。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先將原圖複製個幾次,出現幾個不同的圖層,修圖的時候就是拿這些圖層來開刀。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從下面的圖層開始。先把上面的圖層關掉(就是把前面的眼睛圖示點掉,隱藏起來),然後選取Background copy這個圖層。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在Layer選單中選取curves這個選項,我們來稍微調整一下這個圖層的曲線。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將這個圖層的曲線往下拉成上圖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然後將這個圖層的透明度降為50%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接下來又要用到簡單的遮罩觀念了。為了要讓視線能集中在中間的夕陽,我們要讓周圍呈現出一種類似『邊緣失光』的效果(奇怪,那買名鏡幹嘛?不是一對人對鏡頭周邊失光很感冒的嗎?),因此我們要利用遮罩來達成。首先先選取旁邊的遮罩(手指形游標所指之處)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然後選取漸層工具,在上面的漸層工具列選擇由中間到周圍放射狀的漸層方式。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然後在圖中夕陽的部分往外拉。請記得先打開Channel之中的Layer Mask顯示,這樣才能看的到下圖。(如果不清楚者,請參照小弟另一篇拙作:軟體黑卡-Photoshop遮罩的運用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再來我們要繼續往上面的圖層作業了。我們選擇Background copy 2,然後將它的屬性設為『screen』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之後在調整它的透明度為30%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這樣口味還不夠重,是嗎?我們再選取最上面的圖層,把圖層屬性調整為『Vivid Light』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可是我們不要中間的部分也變得這樣明暗鮮明,所以又重施故技,加上遮罩,並把這個圖層的透明度設成40%

吃重鹹的色溫修圖法

好啦!這樣就完成了一張比原圖豔麗的色溫照了。因為這張圖太小,要不然若是看原圖的話,底下的一些細節應該都還看得出來。小弟上面做的這些解釋,希望大家都還能瞭解。不過,我也要發表一下感想,這些技術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在修圖的時候,也不需要每次都要修到這樣的地步,適時、合宜的修圖才是必要的,向這種豔麗的色溫照,網路上大概隨便找都很多,但是這些都是真實的嗎?還是虛幻的?有時候在這些之外,我們應該多多考慮構圖的重要吧!胡言亂語一番,各位隨意聽聽就好了!

本文同步刊載於小弟的部落格-以管窺天
2006-05-06 12: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色溫修圖法
寫的不錯,雖然我也有在弄後製,只是沒有像樓主這麼細心。
(因為看到一堆照片要弄,就頭痛了...)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采昕* wrote:
寫的不錯,雖然我也有在弄後製,只是沒有像樓主這麼細心。
(因為看到一堆照片要弄,就頭痛了...)

真的很細心啊
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寫
又學到了!!

有些圖真的是有修有保佑......
呵呵
是美上加美啦!!
後製一定要
但是這樣未免太痛苦
一點也不像是在拍照 不如玩數位影像


所以我很少在後製


一點個人淺見交流 勿怪
生活.從心
lsrchen wrote:
後製一定要但是這樣未...(恕刪)


拍照就好好拍照囉

後製分享就給需要的人

各取所需

給樓主
Adobe特約講師/Nikon學校講師/潮 攝影FB社團/Nikon2008-2009攝影比賽第三獎
這篇應該是給在玩修圖的人用的^_^
畢竟連圖層都用上了...
lsrchen wrote:
後製一定要但是這樣未...(恕刪)


小弟這篇也只是作個示範而已,
因為如果每次修圖都修到這樣也實在是很沒意思,
只是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類似的圖片,
覺得來給它破解一下,
讓大家看看這倒底是怎麼回事,
以免讓一些剛踏入或想踏入DSLR世界的朋友,
誤以為花了大錢結果拍出來怎麼差人家這麼多...

無論如何,我個人還是認為修圖是必要的,
但是並不是每次都要用到這些手法...

但是,很有趣的一點是,
卻有很多人喜歡這種『重口味』的方式來表現的照片呢...
1Ds2, A1, A7R3, R6, Z6, E-M1 I~III, OM-1, fp-L
感謝分享!!
其實修一修能比較好看就修啊
有什麼不好的
以前底片時也可以用重覆曝光搞些特別的東西
移到數位機上就變罪過了嗎?

希望這篇不要又跑出「那顆頭」那句話
hitsuki wrote:
感謝分享!!其實修一...(恕刪)



同意...^^
後製,就是暗房作業啊!有人會覺得暗房不算攝影技術的一種嗎?用底片拍照,照片也是要經過沖印店的「後製」,只是不必自己動手罷了。拍正片是不是不用後製而更顯功力?未必。當正片需要複製印刷時,仍然需要後製調整的功夫。

上過傳統攝影課程的人應該都知道尤金史密斯和安瑟亞當斯吧!這兩位攝影大師的理念非常不同,但是對於暗房(後製)都是非常重視的,尤金史密斯更是如此,他有很多經典作品都是在暗房一點一滴「後製」出來的,甚至是拍到關鍵瞬間後,在暗房放大照片,然後用赤血鹽在印出來的相紙上再做漂白以調整階調,最後把這張作品再用大型相機翻拍成大底片,當作最終作品。大師都如此,我們用Photoshop的濾鏡,也不必妄自菲薄。

攝影的流派主義太多,有的人主張不應該對相片內容本質作任何修改,有的則剛好相反。這些說法各有立場,不必偏廢任何一方。

說到暗房,底片時代能擁有暗房設備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除了設備還要有全遮光空間),
數位攝影時代,暗房和暗房技巧比以前要普及多了,這是一件好事。不過攝影者自己可就累啦!

要有好作品,就得下功夫。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是比較傾向 使用''道具''在現場來達成需要輕微後製的畫面

手術太大的後製 基本上是沒辦法在拍攝時耍手段來達成

利用手邊的道具來改變畫面的成像 這樣子獲得的成就感比較大

畢竟你的雙手與智慧取代了電腦 所得到的感覺真的很好

當然拉 重口味的畫面可能道具也派不上用場

青菜蘿蔔各有所求

共勉之
生活.從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